唐苹
摘 要:教育事业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数学思维作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思维和批判思维等,使学生在增长数学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而推动自身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问题互动;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引言
思维能力是社会人才必备素养之一,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此保证数学教学的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问题是思维生成的基石,问题的有效探讨,是思维发展的“垫脚石”,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展开问题互动模式,为学生营造活跃、有趣、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激活自己的数学思维,并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数学思维,赢得自主发展的“舞台”。基于此,教师便能以问题互动的教学形式,引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1小学数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点,还可以灵活运用,但有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更谈不上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提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自信心,从而为其后续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学习的表现上。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其感性思维正逐渐朝着理性思维过渡,同时,他们在这个阶段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巧设数学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使其得以深入思考、还是借助数学思维进行创新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中面临的困难
2.1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符
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很差,对许多事情的认识都是朦胧的,他们的独立判断和理解力也都处在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老师没有把课程与他们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对数学知识加以把握与理解。
2.2在教学中未将学生的主体位置凸显出来
许多老师都不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者是已经认识到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但是在课堂教育活动上仍旧没有把主动性让给他们。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得不到认可,就会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对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3以问题互动,引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3.1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增强数学思维的活跃度
数学学科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较为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其同样具有趣味性,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趣味学习,使得学生以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用问题互动模式,通过恰当的问答,将学生的学习潜力一步步激发出来,使其数学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从而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度,通过教师问题情境的引导,实现了增长,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氛围中,也更乐于积极探究,促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3.2重视问题设计梯度,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教师想要以数学问题的提出,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需注重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有效性在于,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令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问题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对不同能力学生都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时,应当重视问题梯度的表现,兼顾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基于此,学生才能在问题互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维持自身思维的有效发展。
3.3活用衔接问题,打破定势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且在之前的四则运算教学和平面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数学学习的惯性思路,一旦接触立体几何,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理解其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常常出现判断错误等情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在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关键的“衔接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空间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4借助反思问题,培养批判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并始终保持审慎的思维态度才能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同时,还要巧设反思问题,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提出质疑,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借助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但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样也是一线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巧设数学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其思维潜力,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陳建国.问题驱动下发展深度思维的数学教学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2(11):44-46.
[2] 倪雅云.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