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台木偶戏服饰艺术

2023-04-19 13:02熊天宜华侨大学
天工 2023年33期
关键词:布袋戏木偶戏木偶

熊天宜 华侨大学

一、闽台木偶戏形成的背景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理要冲,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早在唐代,泉州的对外贸易就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相比于广州,泉州更吸引了外商前来此地。宋元时期,泉州更是成为世界大港,商人、旅行家、航海家、探险家以及许许多多传道士来到这个城市,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商品,还有不同的文化。木偶戏是闽南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和经济中心南移,傀儡戏也在这一时期被中原人带入泉州,并在人们思乡的特定文化氛围与背景下得以保留与延续。同时,历代王朝对它的控制弱,受战乱影响较小,在中原地区衰退甚至消失的文化在泉州地区仍然能保留并盛行不衰。另外,泉州地理环境特殊,与海外交流密切,商业发达,文化也相对开放繁华,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近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一般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落后,但泉州民间木偶文化却依然兴盛,并且为近代的戏剧艺术发展提供了范式。客观上讲,闽南木偶艺术兴起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的节庆活动和娱乐方式,人们对做工精致、便于携带的木偶是喜闻乐见的。与民间同样受到欢迎的歌仔戏相比,木偶戏组织规模较小,成本比大戏便宜许多,所以年节及迎神赛会,人人争聘,锣鼓喧闹,一演再演,连日不休。因此,泉州的木偶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艺术是有迹可循的。同时,泉州木偶造型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原始社会的人类便在身上刺青以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身份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习惯逐渐被服饰纹样等代替,艺术家纷纷将目光投射到人类日常所穿的服饰中。服饰作为木偶戏不可或缺的一环,给观众带来直观的印象和强烈的体验,艺术家与观众互相影响,互相给对方以思考和享受。

当今观众不仅可以在剧院看木偶戏,数字媒体中的布袋戏也是大受追捧。布袋戏由木偶戏发展而来,运用了特摄的手法,这依赖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二、木偶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起源

最开始的布袋戏已不可考。晋代《拾遗录》就有记载,而布袋戏又是唐宋时期由中原传入福建。木偶戏,也称傀儡戏,在后世发展成为布袋戏。傀儡戏在明末从福建传到台湾,台湾的傀儡戏表演形式丰富,深受人们欢迎。木偶戏分为泉州音、漳州音、潮州音。现今闽南还存在的木偶戏有铁枝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

(二)发展历程

早在18 世纪,泉州就很流行木偶戏,到了19 世纪,木偶戏进入了全盛时期。台湾和福建的木偶戏区别在于:台湾木偶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现代布袋戏,福建木偶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传统木偶戏。而不论传统木偶戏还是现代布袋戏,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布袋戏演出有前场和后场,就像戏院一样,演员们在前台演戏,不过布袋戏的表演者是木偶们。后场是操纵木偶的人用手指控制木偶一个个动作的场地。传统布袋戏的木偶只有三十厘米左右,可做点头、摇头、走路等动作,两偶间的对话、武打等都由一人操控。

最开始木偶戏是即兴演出,至今这种表演形式在福建也非常流行。传统木偶戏的素材主要来自武戏、小说等,比如,《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等。1945 年后,福建布袋戏渐渐没了声响,倒是台湾还在继续发展。布袋戏师傅黄海岱写了许多在圈内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五虎战青龙》《三门街》等。1961年前后,黄俊雄与宝五洲剧团的郑一开始结合现代技术对木偶戏进行改革,他们把台词和其他戏剧所需声音录下来,拍成电影,大受当地人欢迎。它是1980年后开始出现的,题材比传统布袋戏多了科幻、搞笑,代表作有《霹雳剑宗》《霹雳城》《刀龙传说》等。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漳州和泉州开始出现了剧本,但福建现在的布袋戏还是以即兴表演为主。

三、木偶戏人偶服饰特征

(一)传统木偶戏

唐宋时期,木偶戏传入泉州,所使用的服饰参考了当时的绘画和雕刻艺术,同时也融合了特有的闽南风格,属于传统艺术和地域文化自然而然地结合。脸谱上,结合了京剧脸谱和闽南民间神像脸谱。服饰上,按照角色身份分为蟒、靠、帔、褶、衣五个类别。其中蟒是最为华丽的一种,它运用了金苍绣的手法缝制服饰纹样。金苍绣是闽南民间艺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闽南地区的民间风俗。金苍绣以罗缎为本,以金丝为线,用金线通过盘结的方式固定于丝绸罗缎之上,以达到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效果。比起蟒来,更为精美,纹样绣法更加细致。帔是最为正式的一种木偶服饰,常以对襟长袍出现于剧目。常见的纹样造型有云纹、动物纹、盘枝纹、几何纹样等,也经常运用富有吉祥寓意的各类鸟兽图腾纹样。褶和衣多在平民、奴仆身上出现。其中,蟒服的样式可以在京剧服装中找到许多相同点,京剧与木偶戏服装中都出现过“海水江岸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这种纹样除了名字中提及的海水纹和山崖纹之外,还会添加动物纹作为搭配。出现这种纹样的原因也不难猜测,此纹样所饰服装多为官服,穿着者皆是地位高的达官显贵,海水纹和山崖纹代表祖国的山河,有山河永固的寓意。多样化的图案纹样赋予木偶戏服饰强烈鲜明的装饰艺术效果。出现频率较高的纹样与同时期人民服饰纹样同步。每种纹样都代表了身份地位,或者表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

另外,木偶戏作为以木偶而非人为主角的戏剧,偶身雕刻也是重要的一环。传统木偶头像雕刻,材料为樟木,整套流程包括雕刻、打磨、裱纸、制牛皮胶、上胶、风干、上补土、上彩化妆、打蜡上光、制作须发、雕刻手足、做帽盔、做戏服、装配等。在传统工艺中,需在经过打磨的木坯上裱纸贴平,再以矿物质颜料着色,最后打蜡上光。传统木偶剧多在自然光、白炽灯甚至烛火照明条件下表演,而在现代影视拍摄运用的专业补光灯条件下,这样就会很容易在木偶脸部形成过于强烈的反光。同时,传统技法使用矿物质颜料,须混合牛皮胶,时日长了会导致泛黄。矿物质颜料的优点是颜色饱和艳丽且不易褪色,但是会溶解于水,故而传统木偶都不能清洗,保存难度大。近代木偶整体服装色彩浓重艳丽、花纹繁复并遍布全身,沿用了传统的衣箱制。传统的戏服大多是不显腰身的H 形,其廓形宽且直,袖子与整体服装较宽,全封闭式。整体服装风格更为华丽优雅,质感更显厚重。同时,由于闽台地区手工艺比较发达,木偶的配饰相对也更加精致烦琐,服装更在意细节部分。此外,泉州木偶的花面谱也独具地域特色。泉州人江加走在吸取了京剧脸谱的基础上,结合木偶雕刻特点(可随意造型),又参考了民间五爷进香时二十四班头和木偶神像部分王爷的“花头”,加以融合和变化,从而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且极富装饰性、趣味性的花脸谱。江加走的木偶,是雕与绘的完美结合。他所创立的众多造型样式、花面脸谱为后世确立了典范。他所运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为走向僵化的泉州木偶雕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泉州木偶造型真正形成了地域风格。

(二)金光布袋戏

台湾的金光布袋木偶戏沿袭了闽南地区布袋木偶戏的形制特点,且进行了创新。金光布袋戏中的霹雳布袋戏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地方音乐,保留了诸多民间文化的精华。台湾布袋木偶戏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越来越现代化,木偶新剧不断涌现,服饰造型也多采用地方特色和时尚元素的结合。随着传统戏剧表演行业的衰落,有些布袋木偶脱离表演的需要,成为单纯的观赏品,艺术家也在努力地将木偶形式与市场化相结合,创造出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布袋木偶。相较于闽南布袋木偶的造型,台湾现代木偶造型以角色新颖、大型戏偶与媒体的结合,展示了其独特的本土化艺术形象,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创造出了新的现代木偶形象,以全新的理念一改传统服装造型,塑造出了现代型的各类人物。金光布袋戏与前代布袋戏服饰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偶妆造也更加现代化,观众开始更加关注对布袋戏的视觉体验,某些角色中,头发会为了凸显个性而挑染,服装色彩更加夸张,服饰材质与版型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出现既是为了迎合市场,同时也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灵感。

谈无欲作为霹雳布袋戏的经典角色之一,其服饰纹样是利用弯曲的弧线进行拼接,拼接形成的图案构成天庭与地府的光景,表达了角色亦正亦邪的特点。白无垢作为霹雳布袋戏多部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服饰是具有代表性的。正如他的名字,他的服饰大部是白色,用金、银两色进行点缀,且纹样简洁,袖口和披风领口处都有白毛覆盖。提到他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角色——天魔,与白无垢相反,天魔服饰基本是黑色,并且上半身用铁质铠甲覆盖,结合面部表情和妆造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他在剧中的定位和性格。

另外,现代布袋戏不仅是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进行改造,创作者也会受世界各地的影响给人偶们穿上不同风格的服饰,袖口用繁复的蕾丝点缀,面料用硬挺的皮革表现人物的性格。《霹雳劫之阇城血印》这部作品中就参考国外电影《夜访吸血鬼》阇皇西蒙的造型。阇皇西蒙佩戴的帽子与穿着的服装以黑红为基调,金色丝线作为点缀,披风和帽子的形式完全是西方古典风格,其上衣领口围绕人物脖颈呈波浪形,也是较为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宫廷贵族服饰。除此之外,各种神话也极大地丰富了设计者的创作思维。

台湾布袋戏的木偶比福建布袋戏体型大,一人不能控制两偶,一偶必须要两只手来控制。大也有大的好处,就是脸部表情有了变化,可以眨眼张嘴,身体里也有更多的机关暗藏,可以做更加丰富的肢体动作。而无论是传统布袋戏还是现代布袋戏,都会有操偶者念口白,制作音乐的场景。这个舞台就是操偶者的小小世界。不管是台湾还是福建,木偶戏艺术是由人类创造的,有自己的服饰,是人类社会的反映,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木偶戏的展望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人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木偶戏的观众逐渐减少,但此艺术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也反映了时代特征。如何传承经典艺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加强创作木偶戏的人才培养,精进技艺,以给观众带来精彩的体验。

其次,结合科技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木偶戏。现代科技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作方式。比如,3D 打印技术可以使创作者事半功倍地做出更好的作品。

再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创作更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剧情。

最后,要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扩大传统艺术的影响。

五、结束语

福建是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明清时期,福建向台湾大量移民,移民带去了各自家乡的戏曲,作为怀念故土、向往家乡的感情寄托。可以说,木偶戏的艺术就是人的身体、时间以及语言的艺术。纵观木偶戏服饰发展,植物与动物纹样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从这种纹样出现伊始,就在不断地变化,它的变化甚至也不能用朝代分割,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习俗与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与我国文化底蕴有着莫大的关联。服饰纹样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由时代精神所决定。从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历史来看,服饰所体现的外在符号与当时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以及国家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人常借物喻人,以植物和动物暗喻人的状态,至现代,服饰印花以“美观”为首要目标,仍然是创作者、使用者个性特征的表现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布袋戏木偶戏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木偶和木偶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木偶戏
木偶戏
布袋情缘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非遗”视角下的布袋戏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