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启蒙

2023-04-19 13:02李昱鋆南京艺术学院
天工 2023年33期
关键词:装饰设计

李昱鋆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现代设计始于1840 年。“现代”一词包含时间和性质两个层面,在性质上没有歧义,表示“当下时兴的”,但在时间上,却具有相对性,我国相对西方来说,现代性迟到了近整整一个世纪。在我国,“现代”的到来体现在国家经济制度的转型上,即从农耕社会转换为工业社会。从洋务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我国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都有对“现代”意识的新启蒙。每一次觉醒都给我国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一、对“设计”含义的重新认识

1840 年后,西方文化涌入,国人要找出一种策略去适应这些变化,以器物作为切入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生产技术照搬西洋,开启实业救国、自我拯救的道路。在挪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国民的爱国情绪陡然上升,开始推崇国货,而这催生了最开始的“设计”,但我国当时处在生产能力羸弱的状态,只能从视觉上做出新改变。所以最初对“设计”一词的阐释就是“图案”和“纹样”。

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民的需求向着文化和心理层面延伸,由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蔡元培在1920年《美术的起源》中第一次提出“美术工艺”,正指“现代设计”,[1]这对中国的实用美术冠以了确切的名词。且当时有一批青年人留学国外,现代意识逐渐增强,技术和工艺以图画课和制作课为形式传播给新一代青年。例如,庞薰琹、陈之佛等,在外求学过程中不停反思我国传统艺术,以研究实用装饰艺术、工艺美术为线索,寻求我国的现代设计之路。可喜的是,各大专业院校逐步设立,并增设美术工艺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的概念逐渐转为:将民国时期的“图案学”成果融入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对“工艺美术”一词有浓厚的感情。因为1840 年前小农经济中器物制造多依靠生活经验,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方兴未艾。而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却不支持年轻一代自我设计。杭间老师曾在1986 年的《中国美术报》上发表题为《对“工艺美术”的诘难》的头版,文中指出:工艺美术应该是传统而重装饰的,相反现代设计应该是具有创造力且重装饰的,我国想要实现现代化,应以“现代设计”取代“工艺美术”。[2]

确实,过渡期的手工艺为后期实现工业化在积累力量,当传统手工无法和现代工业文明自如地相处时,它的存在必然是如鲠在喉。杭间老师同样提出,“从此中国的设计在长达近半个世纪里,徘徊在究竟是面向现代生活的改善还是作为一种经济模式的功利性使用;究竟是面向古代所谓‘民族优秀传统’的发掘,还是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中,使本来清晰的设计的本意在中国特殊的经济格局和意识形态中,变得复杂难言。”[3]

从设计史的长河看,不论是图案纹样、美术工艺还是实用艺术,设计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不能同生活割裂开来,同时,我们也不能将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割裂,最终我们要汲取工艺美术的养分,为现代设计助力,不论最终如何定义“设计”的概念,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设计是为民生而存在的,使人们的生活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对“装饰”的恰当运用

“我们衣食住行上所用的一切器物,从需要的方面来说,虽然都是实用的;实用的东西,似乎能够切于实用,也便满足。然而对于这些实用的器物,如果不是美的形状,不施以趣味的装饰,究竟我们还是不满足,而且又一定感得不愉快。这种性情,不但是文明人所持有,就是未开化的野蛮人,也未始不是这样。”[4]陈之佛如是说。我们回头看看数万年前的人类,一面与野兽抗衡,一面要与自然斗争,即便这样,他们也会在器物上雕刻花纹,可见图案装饰是一种天性使然。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自我居住环境的装饰从未停止,也在不停地追求高品质,这也便是我国现代主义设计对大众生活方式的一种启蒙。

对于装饰,有哲学家卢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说,墨子也曾反对皇室贵族的繁文缛节。这无非在讨论装饰的“得体”,反对矫饰,强调装饰的质量,而非装饰本身。何为得体,度的把控则尤为重要。

卢斯对装饰的观点无疑影响了同时期的现代主义设计方向,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以及包豪斯等。从这些时期的作品便可以窥探出一二。但若细细究来,可以发现,卢斯所提倡的“罪恶”并非“去繁为简”如此简单,他摒弃了外观的繁杂,却十分注重细节的精致营造,可以见到其建筑作品中特殊材料的加入,以精致的材料填补装饰的空白,从而打造出一种适宜的恰到好处。

如何让“装饰”恰到好处地施展,除了上文提到的用材料填补,另一种方法是:将装饰隐匿在功能以及结构之中。本来在产品的结构外观做文章是为了符合机械化生产组装产品的高效便捷,而恰恰是这种“自然而然”的必然结果让装饰有了进化,它依然存在,确实如此合理且隐蔽。例如,包豪斯的校舍(见图1)在满足结构需求的情况下却富有功能。其建筑的外表面设计成了玻璃网格,玻璃的外框架参与建筑结构的设计,外框的线以及玻璃的面组合成了统一节奏感的装饰,而这种装饰,结构的参与度高,并且满足了教学楼的高透光性这一要求。这种“合理”或许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迹可循,正如榫卯结构,这种精巧的连接方式,不仅在当时的房屋建造中是科学的,也是必要存在的,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回看我国,对装饰问题作出过很大的努力,但曾经却也造成过误解。1956 年,庞薰琹创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建了三个科系:装潢、染织与陶瓷,他的愿景是可以像在巴黎所观摩到的那样,以装饰艺术运动改变粗制滥造的情景,可当时的中国需要出口创汇换取基本需求。民国时期的图案学,被冠以“工艺美术”继续发展,很可惜,这样的“装饰”却被误读成了“单纯的美化”。

装饰是人类的天性。可以发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专业的设置,正是迎合了国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装修热”需求。庞薰琹重视传统,关注现代生活,以现代生活作为设计的基础,通过推行装饰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此时的装饰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带有设计的精神审美服务,但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划分为奢靡。但无论如何,国民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善的装饰需求,传达出了他们最朴素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造就了这场国人最热衷的装饰启蒙运动。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蔡元培提出“美育救国”,那时对“装饰”正确的理解实际是一种政治方针,提倡“生活艺术化”,满足当下民众的精神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装饰还需满足当下的生产需要,而生产的需要主要看消费群体。若消费者期望用繁复的装饰彰显社会地位,以此得到身份认同,那想要抑制过度装饰的现象则会变得困难重重。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装饰阻碍了“设计为民生”的设计态度,被视作奢侈的象征。可喜的是,1979 年,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创作悄然出世。《科学的春天》(见图2)在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上别具一格,采用了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色彩统一。首都机场壁画群首次表现出了艺术装饰的形式美,如此艰难的转型充分体现了“装饰”完全可以在中国传统中找到其对应的表达方式,装饰得以超越其本身的功能,显出更深刻的启蒙意义。这样的“公共艺术”无疑让大众审美深受影响,抽象图形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启蒙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创作者。

三、对“技术美学”的思考

“技术美学”观念的提出改变了国人对传统“技术”的看法。技术美学作为一种应用美学,使工艺美术也得到重新认识。

在古代,“技术”是被学者们集体反对的,虽然庄子提出过“庖丁解牛”,但本质上还是在赞颂蕴藏在技术背后的一种自然秩序,道家关注自然的事物运转,但庄子、老子对于“技术”一词仍持消极态度。尽管在同一时间维度,中国的上古和中古时代科学技术远超西方,但我国的技术、理论、实践三者分离,独自发展。金观涛和刘青峰指出,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科学结构,这个结构受制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此结构必须与上述三个方面互相匹配,在我国封建制度的控制下,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促进循环,自然分离发展,到了极限便停滞不前。[5]

五四运动使国人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1988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学者钱学森首次提出“技术美学”,主张科学与艺术相互结合,这无疑对当时出口创汇时期工艺美术作何发展的问题给出了新方向。《技术美学》杂志曾这样写道:“技术美学属于应用美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生产过程中以及与器物相关的文化中的美学问题。工艺美术就该扩大成为技术美学。”[6]这段时间,各种概念交杂混乱,出现诸多争论。许多学者认为,工艺美术是老旧一派,应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而针对工艺美术和技术美学之争,田自秉老师提出了“工艺美学”的概念,他认为:“工艺一词,是指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是操作技术的经验。工艺和美术合用,词义具有美的成分,工艺美术是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术,不以技术加工的程度为标准,而以美化加工的程度为依据。所以工艺美学和技术美学没有本质区别。”[7]这样的观点便是对争论最好的回应。

我国现代主义设计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即是对外来机械化的“现代性”接纳,并在综合运用的同时映射自身。面对技术科学,在理性还是非理性角度总有纷争。在西方,威廉·莫里斯曾刻意回避机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包豪斯使机器又理性回归,如今的现代主义者尝试从机器中探索新精神。存在即合理。显然,接纳机器进入人类生活的必然,并适应、合理掌控它,总比两极分化地二元对立显示出一种进步和民主。我国在面对科学技术和手工制作的问题上,总能将它们合理地合为一体。在此阶段,我们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但仍不放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不遗余力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这样的启蒙和觉悟在未来的探索中逐渐形成。

中国现代主义设计一开始也经历了套用西方原理的过程,但也运用了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塑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并尝试参与整个现代主义的交流。宏观地看,现代主义设计在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代表着自己的文化,解决着自我的“现代性”问题,调整着与传统的联系和羁绊,最终将和现代生活并轨,呈现出新面貌。

四、结束语

思潮皆因问题起。我国现代设计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在每个历史阶段,现代设计的每一点思想启蒙都推动了民生的进步,体现了人对自我的关怀,是一种真正的民主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装饰设计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鲤鱼旗装饰坠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装饰圣诞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