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支架理论,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2023-04-19 21:36黎小清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小学生

黎小清

(新余市铁路小学,江西 新余 338008)

为了打造高效作文课堂,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规律,借助支架教学理念,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习作支架理论、程序支架理论、概念支架理论出发,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认知。

一、支架理论的优势

支架理论源自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教学是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支架教学能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1]。就小学语文课程体系而言,实现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充当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支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及时且准确的帮助。当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后,教师则要逐渐淡化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渗透支架理论的必要性

(一) 改善师生之间关系

构建支架式小学语文作文课堂,必须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会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写作问题,不再以自身的认知支配学生的思维,而是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检验学生的写作情况。在支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主动梳理写作思路,也会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对话。这样的课堂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会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保证后续教学过程高效进行。

(二) 改良传统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实现支架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将写作文视为压力和负担。在以往的作文课堂上,大多是由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再由教师批改作文,学生修改作文[2]。整个过程处于平行状态,师生之间缺少交互点和有效的沟通。而在支架式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对于作文的不同认知,掌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能起到指导性和引导性的作用,既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教学时,教师会将作文视为“书面谈话”内容,透过作文中的字句了解学生的内心。“教”与“学”不是孤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

(三) 改变学生写作态度

小学阶段的作文体系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低段的写作内容大多为看图写话,利用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入中段后,以短篇作文或日记为主,学生能条理清晰地将某些事件表述出来即为过关,这样的作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进入高段后,作文内容系统性更强,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文化底蕴,还要有较强的语言梳理能力和表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支架理论可以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写作的过程可以是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减轻小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压力,使学生的写作思路逐渐清晰,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词汇或句式,注重前后文的连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作文质量。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渗透支架理论的具体实践

(一) 习作支架理论,创新写作教学方法

教师可选择习作支架理论,引导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支架可以从认识写作概念到掌握写作基本技巧,再到实践训练,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与写作水平,充分发挥作文板块对提升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以范文为主的模式,而是带领学生分析作文题目,找到自己想要写作的立意和方向。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作文的整个结构主体体现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学生在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体现的内容,对各个主题予以修饰和优化。习作支架犹如建筑初期支起的“架子”,能帮助建筑快速成形,也能使整体建筑与预期效果相同。实现支架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写作初期建立“架子”,并在“架子”上增加多种内容,保证作文与预期的效果相同。这样的课堂对小学生而言,除了能提升写作能力外,还能端正对作文的态度,并树立正确的认知。

(二) 程序支架理论,引导正确作文认知

“程序”一词原意为进行某项活动而规定的途径[3]。写一篇作文,程序很重要,其决定了文章的主体架构以及对事物的叙述脉络。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渗透程序支架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树立正确的作文认知。在实际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程序支架理论的优势,教师可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提供写作指导,让学生将自己在头脑中构建的作文脉络真实地呈现在文字上。这样的课堂对小学生而言自主性更强,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动植物描写”写作课堂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程序支架理论,将课堂分为四个板块。首先,实物观察,可以为学生展示某一植物、动物模型,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模型,刺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感受,为文章的真实性奠定基础。其次,可以引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内容与写作技巧,提炼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先将自己对事物的描写口述出来,再搜集自己的词汇库,选择能与所写的事物相匹配的词汇与句型,最后进入写作阶段。当然,教师可以汇总课堂的所有环节,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检验学生的写作情况。若某学生的作文存在问题,教师则要帮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几个阶段中是否存在疏漏,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下次写作中规避这一问题,这样的课堂衔接性和连贯性较强,可以建立生活、阅读文章和作文之间的联系,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认知。

(三) 概念支架理论,提升写作概念认知

概念支架理论是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集中整理与文章有关的概念,并形成明确的组织架构,在遇到某些类型的作文时,可将这些概念套用其中。许多小学生对写作概念认知较为模糊,以至于拿到题目不能在头脑中构建出完整的写作思路,甚至有些写作技巧无法体现在作文中。这不仅会影响作文质量,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概念认知,借助概念支架理论,帮助学生端正写作态度,正确运用写作技巧。

以“介绍一种事物”这一题目为例,在介绍事物时,除了要将这一事物完整地叙述出来外,还要有自己的情绪态度以及情感升华。就情绪态度而言,常用的有抑扬法和对比法,需要作者在写作时有情感态度的陡转直下,给读者恍然大悟的感觉。假设学生描写的事物为孔雀,可以先从烦琐的孔雀饲养方式着手,并增加一些孔雀的负面特征,然后话锋一转,描写孔雀的尾巴,转而歌颂孔雀开屏时的魅力。这样的写作属于先抑后扬,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情感态度较为清晰。学生掌握这一写作技巧后,在遇到与之有关的主题作文时就可以构建清晰的写作思路,提升作文质量。

总而言之,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为了提高写作课堂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可渗透支架理论,保证教学过程的新颖和有趣。对于不同的文章主题,所选择的支架理论也应有所差异。教师要注重习作支架理论、程序支架理论和概念支架理论的有效应用,让学生面对某一作文主题时能明确方向,有清晰的思路,提升写作质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以作文课堂为媒介,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小学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我是小学生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