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艳 徐 沛
针对学生当前在古诗文阅读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将互文性理论引入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借助互文性阅读,强调学生对于相关文本知识的解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好地传输关于古诗文阅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才可使学生真正掌握文本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借助互文性理念,强化学生对于相关阅读文本的认知,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联想和对比其他文本内容,达到新旧知识连接的目的。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任何理论知识都是进行实践的前提,教师在选择互文性理论书籍时,应当瞄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法国学者J.克里斯蒂娃(J.Kristera)、巴特、法国文学译论家G.热奈特(G.Genette)的原著文章当中,有许多包含对相关理论的阐述。但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理解或者误解等情况,所以,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制定书籍阅读的进阶式路径,从而在选择相关书籍内容和文章内容的过程中,甄别文章的权威性,要选择认可度较高的文章,在研究后减少个人对于互文性理论的误解。同时,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工具,查询相关资料,在有效吸收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教学应用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计关于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思路框架。教师也可对教学的程序、步骤进行优化,从而使互文性理论可以真正融入于教学中来。
实践决定真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意识包含教育目的意识、教育内容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在拥有较强教学意识的前提之下,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分析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掌握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认真挖掘相关文本的特征,互文性阅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入与目标文本相关的互文本,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目标文本时能够更加深入。相关文本的引入服务于目标文本的解读,所以,教师还应厘清教学的主次。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课型、目的、内容等合理选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提高效率意识,要加入合适的文本内容,减少不必要文本的引入,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意识也是教师将互文性理论真正应用于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前提。
克里斯蒂娃认为,文字词语之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文本空间的交汇,即作家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不固定的点即互文点。选取互文点的过程,会受到作家本身、相关语境等的影响。互文本或互文点可以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形式当中,例如典故、引用、杂糅,等等。教师是学生学习阅读素材的引路人,教师在互文性理论的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文本本身之外,还要以学生作为根本。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在阅读相关文本时的感悟作为互文点选取时的方向。在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预习单,从而掌握学生的学情,这也是进行互文性阅读的前提。而在“语境”方面,通常指向“现在”和“先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生平经历等知识内容。在选取互文点时,考虑关于语境方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水平。另外,教师也需加深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知,要以新课标当中的教学指标作为教育的要求和依据,合理选择互文点。互文点的选取不能过多,教师要在加深对于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程度、对相关文本内容研究程度的前提之下,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阅读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深化教师教学意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研究程度之后,还需要通过搜集资料,构建有效的互文本。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种类型的文本,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巧用背景资料,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可以先对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增强知识探究的代入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语境当中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研究。教师在课前要精选相关文本内容,引入相似文本和互异文本。相似文本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型文本的认知程度,互异文本则可使学生在比较文本风格的前提之下拓宽知识面,加深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文本,构建完整的互文本系统。例如,《马说》《师说》《爱莲说》等文本具有较强的共通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议论文体中“说”的写作特征。又如,同样关于“仁政”思想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人之于国也》也可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文本,构建互文本,可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知识的理解水平。
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古诗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厘清相关文本引入的目的,确保文本引入的有效性。文本引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原文本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思想等更加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入目的为风向标,根据教学的主题,结合互文性理论,使学生深入了解某一位诗人的性格、情怀以及相关文本的特征和思想情感。在这种互文性理论课堂当中,学生能够读懂古诗文、读懂人、读懂文化。在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深入研究,或者相类似文本的探索中,也可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水平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在研究相关文本相似性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
在古诗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适量原则、适当原则和灵活性原则。适量原则要求教师在引入相关互文本时不可过多,否则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适量地引入相关文本内容,也能够使课堂体系更具完整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以字词为互文点引入相关文本时,所有重点文言字词均作为互文点,而引入相关文本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理解知识时反而更加不易。所以,教师只需要选取一两个具备代表性的文言字词即可。例如,《岳阳楼记》当中有“具”“嘱”“南”等重点文言字词,教师可以将这些字词作为互文点引入相关文本,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原则则要求在引入相关文本时需详细斟酌文本的内容、形式,首先寻找合适的文本内容。例如,在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三顾茅庐》等文言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程度。灵活性原则要求在引入相关文本时,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不固化、不刻板地使用该教学方法。
掌握相关文本的引入时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理解文本的思路,据此来合理导入古诗文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对文本的主题、精神、思想等更加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思维进阶过程来引入文本,从而抓住合适的教学时机。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课堂的动态,当学生存在理解知识的困惑时,或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意犹未尽之感时,教师可以导入相应的内容资料,提高学生对相关资料的理解水平,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拓进对文本主旨的研究深度。另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整体的理解进度,在引入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动态化教学的目的。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小组分享等过程中收集相应的资料,从而体现出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通过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在评价的过程中真正反映出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向上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后,教师可以引入一系列的课文资料,使学生对历史上秦晋分割的地形以及相关地图位置更加了解。当学生学习完这些课文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试题,根据学生的笔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例如,定性评价可以通过给出评语、评出等级等形式,强调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错误,锻炼学生的互文性思维。在评价方法灵活多变的过程当中,掌握学生古诗文知识阅读学习的状态,进行描述性的评价,也使学生更具评价意识,不断改进个人的不足之处。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因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于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而言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或者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互文性思维的养成情况。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关系,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学习古诗文阅读素材的方法,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语文探究合作风气。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正朝着理论改革的方向发展,新时代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转变个人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对互文性理论知识的储备。在知识积累的过程当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自主阅读互文性理论书籍和文章,从而增强对于相关理论的认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实践,将互文性理论真正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建立互文性思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