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薇 郝洋锦
云南财经大学
惠水枫香染于2008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惠水县布依族和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影响深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到二〇三五年,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议》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系统性保护,“系统性保护”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要求在规划纲要编制中具体落实。在此基础上惠水县响应国家政策和领导人号召,出台《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非遗传承人推荐评选办法》等政策,重视对枫香染的保护和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传承人稀缺、高质量的传承人少、枫香染成品销路窄等问题。因此,如何将惠水枫香染传承和开发好,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于惠水县枫香染文化传承与文化再生产的研究,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广泛收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政府网站的资料,将相关材料应用于惠水县枫香染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制作流程、传承状况、文化再生产等方面的分析和整理;实地调查法是基于对惠水县雅水镇播潭村小岩脚和摆金镇鸭寨村的实地调查,调查时间为2022年12 月30 日至2023 年1 月3 日、2023 年5 月1 日至2023 年5 月2 日。笔者在田野调查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参与观察以及进行个别访谈,以了解惠水县枫香染传承的现状以及文化再生产状况。
枫香染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
枫香染享有“画布上的青花瓷”的美誉,关于其由,有着以下几种传说。
关于惠水枫香染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民间有位美丽的姑娘,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漂亮的衣服和裙子,每逢佳节,村里的姑娘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或裙子与小伙子们唱歌跳舞,而她只好待在家里。有一天,她在枫香树下织布,布匹上沾了枫香油,姑娘就和平常一样把布丢到蓝靛染缸,意外得到了蓝底白花的图案,便将此布做成衣裙,穿去参加节日活动,成了小伙子们心中的‘女神’,随后姑娘们都纷纷向她学习这样染布,枫香染技艺就这样流传开来。[1]”
也有人说,枫香染与蜡染同宗同源。“蜡染”这词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周去菲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仍积布,投诸篮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2]与蜡染相比,枫香染在贵州仅流传于惠水县和麻江县,鲜为人知。蜡染的制作方式是用蜡刀蘸融蜡绘花,而枫香染用枫香刀或毛笔蘸枫香树脂和牛油混合的材料绘制纹样。
对于上述两种传说,其实至今还未得到论证,但它们代表了枫香染技艺的发展历程。
惠水枫香染分为布依族枫香染和苗族枫香染两种。两者在制作流程上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前者使用的绘制图案工具是毛笔,后者则是枫香刀。
据实地调研,惠水枫香染传承人存在总人数少、传承人老龄化、高等级传承人匮乏且文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全县有国家级枫香染代表性传承人1 人(杨光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 人(杨光汉、赵维英),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 人(杨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2 人①以上传承人信息均来源于笔者在实地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2022 年12 月30 日。。枫香染传承人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枫香染制作对绘画功底要求较高,且要有耐心;其二,枫香制作程序多,周期长,耗时,收入不可观;其三,受现代流行元素影响,很多年轻人赶潮流;其四,枫香染产业化程度低。因此,很多人选择到外省务工,不愿学习枫香染技艺。
尽管县政府加大了对枫香染的政策扶持和企业扶持力度,但在传承人补助津贴方面还远远不足。在访谈过程中,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先生感叹道:“广东省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国家补贴20 万元,而贵州省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国家仅补贴2 万元,省级仅5 000 元、州级仅1 000 元,县级传承人无补贴。”
惠水枫香染技艺分布范围小,主要集中在雅水镇播潭村以及摆金镇鸭寨村。以前枫香染主要是通过赶集的方式传播到周边地区,现如今,虽然枫香染走出了贵州,传承人携带其枫香染作品到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展览,但与蜡染、刺绣等手工艺相比,枫香染鲜为人知。
1.枫香染制作成本高
原因之一是枫香树稀缺,而枫香油是制作枫香染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这就导致需花高价从其他地方购买枫香油;另一个原因是枫香染制作流程长,主要有绘制纹样及上油、染色、高温脱脂、漂洗、晾晒等五个步骤,其中绘样和染色要花很长的时间,少则半个月、多则以年为单位。高购买成本和高时间成本导致枫香染成品总数少、售价高,竞争力弱。
2.外来文化的冲击
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把外面的“潮流”元素带回家乡,对于本民族的服饰,他们平常基本不会穿戴,只有在重大民族节日才会穿。
3.产品创新不足
传统的惠水县枫香染成品主要有床单、被面、帐沿、服饰等,现代枫香染成品主要有连衣裙、包、抱枕、画框、茶具、围巾等。虽然枫香染成品的种类增加了,产品样式也有所创新,但大多还是沿袭产品中的元素和样式,并未实现真正的创新,不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再生产(cultural reprudution)”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基于马克思的“再生产”概念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了社会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文化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再生产”作为自身存在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使社会文化得以延续,另一方面,被生产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既定的时空之内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3]布迪厄以三个基本概念:场域(field)、资本(capital)和惯习(habitus)构成了文化再生产理论。“场域”被布迪厄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4];“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当其被行动者或团体所占有时,就意味着后者对社会资源的占有[5];“惯习”是社会建构的个体倾向系统,与个体的生活历史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是外部社会结构通过社会条件的调节内化为个人感知、认知和行动的图式[6]。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形式:经济资本(如财产)、文化资本(如学历)、社会资本(如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文化产品有其自主的存在法则,不能完全归结于被主体占有的状态,然而,它只有被占有并被作为一种投资参与到文化生产的斗争之中,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本而存在,才能获得一定比例的物质或象征的利润[7]。
1.传承人与枫香染文化再生产
“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起始端,他们身上保留着对非遗文化最真实的体验和最原初的敬畏,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原生态与生命力 ,一种发自内心去热爱的传承动力。但在三类主体(传承人、受众、媒介平台)中,传承人对文化再生产诉求是最不强烈的 ,因为他们最看重的是非遗的原生态传承。”而文化往往通过不断进行“再生产”来维持自身的平衡,使得社会得以延续。因此,枫香染传承人不应该以复制的方式生产手工艺品,而是要以再生产的方式来实现手工艺品的迭代与更新。布迪厄用“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说明文化再生产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旅游场域中,枫香染文化即为资本,文化传承人的取向即为惯习。传承主体的惯习决定着文化再生产的方向,在枫香染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枫香染文化资本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因此传承主体应分析掌握并合理利用此资本因素,在需求的引导之下对枫香染基因要素进行文化萃取以及文化重构。传承主体在行动时掌握正确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有意义地解构,融合新的元素,重构为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再生产”文化,这将在枫香染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发挥极大的创造与推动作用。
2.消费者与枫香染文化再生产
无论消费者是对枫香染成品的购买,还是对枫香染制作流程的体验,都会对这种手工艺文化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
就消费者对枫香染成品的购买而言,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枫香染成品的纹样取材总体上比较传统,主要有凤凰、蝴蝶、石榴、刺梨花、马蹄纹等,像游鱼、松针等现代图案的成品比较少见。传统的惠水县枫香染成品主要有床单、被面、帐沿、服饰等,现代枫香染成品主要有连衣裙、包、抱枕、画框、茶具、围巾等。枫香染州级传承人杨智说:“虽然近几年枫香染手工艺品已走出周边市场,但是购买这些手工艺品的群体主要还是一些专家学者和游客,却很少涉及普通大众。”实际上,普通大众对非遗相关内容的诉求不同于非遗传承人,更好的表达、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更吸引人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相比于一些长篇大论的文章,他们更愿意了解一件物品或者一位传承人背后的故事,从而才会想要去了解非遗及其传承。因此 ,趣味性、故事性或娱乐性是普通消费者对于非遗的诉求。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才能调动大众生产文化的积极性。
3.媒介平台与枫香染文化再生产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文化场域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因而这种场域很难独立存在,离不开与外部结构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文化场域难免有所改变。在新技术和媒介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枫香染手工艺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
(1)短视频再生产枫香染文化
枫香染的生产不再局限于原来传统的生产场域。当前,短视频具有传播快、传播成本低、制作容易等特点,为手工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平台,短视频因此受到了枫香染传承人的青睐。传承人杨光成利用抖音平台做直播,向大众讲授枫香染文化,在互动中了解年轻人的喜好,并生产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枫香染产品,刺激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但是,这种互动力度还得加强,像b 站、快手等平台也可以利用起来。
(2)纪录片再生产枫香染文化
纪录片不同于短视频,更讲究专业性、真实性、权威性、深刻性。文化具有特殊性,它包含了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质部分可以物化为有形的产品,供人们使用、欣赏、装饰;而一个民族的记忆、情感、故事等精神部分需要纪录片这种满叙事的表达方式。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2013 年5 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到播潭村小岩脚走访枫香染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先生,拍摄了枫香染制作流程专题片。这个栏目把枫香染文化带到了全国。
(3)文化节再生产枫香染文化
文化节是枫香染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通过各种文化节日展示手工艺品和沉浸式体验手工艺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如传承人杨光成曾参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传承人杨智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在博览会上,他们会展示自己出色的枫香染作品,同时也销售枫香染作品。此外,在多彩贵州文化博览园、贵惠高速惠水服务区等地设立展示专厅、特色专柜等展示枫香染作品。
惠水县枫香染手工艺的复苏离不开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在“非遗热”“传统手工艺热”等大背景下,消费者、传承人将目光转向了传统枫香染手工艺的生产。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对惠水枫香染文化的迭代与更新;消费者对其进行特殊性消费;媒介平台对其进行创造性宣传。这些无疑都是对枫香染文化的再生产。枫香染作为非遗,具有经济价值,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它在转化为经济资源的同时,也可以重新审视其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