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叶
Project 板块作为《牛津高中英语》的重要教学板块之一,依托一篇紧扣单元话题的文本材料,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活动,创造性地完成选定的课题,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Project 板块往往因教学难度大而被忽略或简化(刘豪杰2019),最终仅仅落地成传统的阅读课(毕胜2012),难以获得“做中学”“学促做”的教学效果(朱云2014)。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Project 板块教学的有效性。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功能,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包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内的关键能力,以及包括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在内的必备品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2020)。Project 板块是各个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模块,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锚定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师应依托该板块的教材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Project 板块话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中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育。比如,基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评价等方式启发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成果设计与展示。同时,由于Project 板块是每个单元教学的终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 板块包括A、B、C 三个部分内容:A 部分提供一些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子话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中选出感兴趣的课题或选择其他相关课题进行研究;B 部分主要提炼一些项目要点或项目准备和实施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如必修一Unit 1 Project 板块的B 部分以问答的方式给学生提炼出了学校宣传册的信息收集方法和制作要点,Unit 3 Project 板块的B 部分以Tips 的形式提示学生在制作关于友谊的剪贴簿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确认信息的可靠性,Unit 4 Project 板块的B部分直接以关键词的形式提示学生可以从名称、用途、目标用户、功能、内容等方面讨论和设计一款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小程序;C 部分为一个项目成果范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因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加上课堂中信息收集的渠道有限而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话题,从而降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很难快速融入对课题任务的讨论和探究,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自然而然会减弱。因此,教师可将Project 板块的项目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同时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A 部分和B 部分的学习,确定研究课题,做好分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项目实施搭建支架并预留充足的课堂时间。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课前探究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检验与评价,从而引导其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并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Project 板块C 部分的成果范例语篇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清晰的结构和地道的语言帮助学生直观和快速地捕捉项目要点,积累与课题相关的语言知识,为完成课题活动作铺垫(刘豪杰2019)。因此,教师应将该板块的文本阅读与常规的阅读课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区分:一方面,对Project 板块C 部分的范例语篇的阅读和分析发生在项目准备阶段,其教学时间应比后续主体的项目实施和评价阶段短,切忌喧宾夺主;另一方面,Project 板块C 部分的范例语篇教学应与B 部分内容相结合,重点把握对项目要点的理解和内化,而不是对细小语言点的学习。在确保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灵活地践行已被广泛运用于英语阅读课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一系列活动,基于范例语篇,补充知识;深入范例语篇,加工信息;超越范例语篇,生成项目成果。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Let’s talk teens为例,对Project 板块的教学设计进行阐释。
《牛津高中英语》必修一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其中Unit 2 的话题指向“父母与子女关系”。单元内容主要包含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 and usage、Integrated skills、Extended reading和Project 板块。Project 板块仍然围绕亲子关系这一话题,课题任务是Creating a short play ab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与其他三个单元的宣传册制作、剪贴簿制作及APP 设计的课题任务不同,戏剧创作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表演性,且本单元在B 部分增加了对戏剧视频的赏析。因此,结合任务特点和教材内容,教师将本单元的课题任务进一步细化为Writing and acting a short play ab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通过对本单元Project 板块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课前独立的信息检索,组内合作探究课中的戏剧鉴赏和阅读,掌握戏剧的基本要素及戏剧文本的基本格式,完成戏剧写作(该目标指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2)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表演戏剧,把握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点,并结合教师和同伴评价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果(该目标指向对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运用英语谈论对“如何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的认识(该目标指向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
1.项目准备阶段(13 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6 组,每组6—7 人,在Extended reading 板块的课程结束时,预告Project 板块的课题任务,要求他们在课前结合A 部分的内容,确定小组的研究话题并搜集话题相关信息,积累背景知识。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大程度地激发其对Project 板块课题合作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在后续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What is your chosen topic? Why did you choose it? How did you gather the information about it? ”等问题,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并对其学习成果特别是信息检索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2 分钟)
【设计说明】该步骤旨在导入话题,激活学生的已有图示,为本堂课的学习搭建“支架”,作好铺垫。同时,学生通过该步骤可以将课前探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得到教师的反馈,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积极性。
教师让学生观看情景喜剧Modern Family 中表现母亲克莱尔(Claire)和大女儿海莉(Haley)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片段,并要求他们在视频播放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用英语对视频中涉及的场景、人物、故事情节及主题进行概述。(4 分钟)
【设计说明】该步骤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视频赏析进行信息输入,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再次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最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对掌握的戏剧基本要素进行输出,突出了对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对Project 板块C 部分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主要开展以下活动:(1)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速读,在戏剧文本中找到title of the play、scene、stage direction、name of characters 及lines 出现的位置,并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和分析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回答之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2)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文本中的对话,并让他们思考和回答“How does Eve and her dad feel about their conversation respectively? What makes you think so?”两个问题,引导他们关注戏剧中的语言和行为描述对于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教师随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依据范例文本进行角色扮演。(3)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通过问题“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in this play?”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父女关系进行评价,然后通过问题“If the same happens in your family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what will you do?”将话题焦点引向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聚焦问题解决,与接下来的项目实施活动相衔接。(7 分钟)
【设计说明】通过对语篇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和总结,聚焦戏剧文本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评价等活动则为后续的剧本写作和表演作好了铺垫。
2.项目实施阶段(16 分钟)
教师让学生基于准备阶段的输入和输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戏剧写作和表演的课题任务,同时对每组创作的戏剧文本提出以下要求:格式正确、要素完整、词数控制在100 词左右、表演时间控制在3 分钟以内。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1)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依据选定的课题,讨论和确定戏剧发生的场景、人物、故事情节及主题立意,并参照范例格式进行戏剧文本创作。
(2)教师要求组长依据组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如导演、演员、场务等),对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进行排练。同时,教师以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戏剧表演的建议,如注意对台词语音语调的把握,借助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情感等。
(3)教师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一次复盘,发现戏剧文本或是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最后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整体修改。
【设计说明】该阶段活动符合教材Project 板块“做中学”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基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价阶段(14 分钟)
教师收集所有小组创作的戏剧文本,随机抽选2 组作品,使用投影仪展示,并邀请其他组的成员进行点评。随后,教师邀请剩下4 组中的2 组成员主动到教室前面表演自己创作的戏剧,其他组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是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将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凸显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果,培养其探究学习能力。至此达成了本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作业布置(2 分钟)
(1)结合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的反馈,修改戏剧文本(小组合作完成)。
(2)思考如何解决亲子问题,改善亲子关系,并对Project 板块的范例语篇进行续写(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说明】将合作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给定读后续写的主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形成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至此达成了本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目标。
以上教学设计案例具有三个亮点:(1)以完成课题任务为导向,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以导入为起点的教学模式,将项目准备阶段延伸到了课前。教师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研究话题,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开展信息检索,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较自信和积极地参与项目活动,是对课中教学的有效铺垫。(2)围绕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融入整个Project 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中融入了多种紧扣项目任务的信息输入及语言输出活动,并加入了教师提问、指导和反馈评价,实现了提高核心素养和完成课题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相辅相成。(3)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将教学重点放在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评价阶段。教师摆脱常规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将对范例语篇的阅读和分析进行提炼,着眼文章大意及篇章结构,促进项目成果的生成。同时,在本堂课中,教师跳出了教材的限制,将任务拓宽为戏剧写作和表演两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戏剧创作的文学性和观赏性。另外,戏剧表演任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用英语做事情及展示自我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然而,以上教学设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每组6—7 人的分组设置,部分学生没有参加最终的戏剧表演成果展示环节。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让所有组都进行成果展示,对于展示的戏剧文本和表演的评价时间也只有3 分钟左右。因此,未来在Project 板块的教学设计中仍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分组和更加高效地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
作为突出体现《课程标准》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指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教学项目,Project 板块的高质量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转换教学设计思路,强化课题任务对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对单元主题的升华作用,不拘泥于课堂45 分钟,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巧妙地延展到课外,提高Project板块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