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俊
摘 要:在教育阶段时,社会多方人士都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素质培养关系最密切的是语文。语文学科的内容、教学可以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日后的工作、交流等都有深远意义,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朗读、阅读。尤其是现在新高考的语文相关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更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基于多种要求下,老师要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没有达到教育培养目标,那么该如何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是现在许多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同行业的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措施优化时作为借鉴,一起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朗读能力;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受限于学生的年龄等因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文章的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都较低。要想改善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寻求更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达到教育目标水平。朗读能力作为阅读能力的一种,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意识的思考文章内容,体会到文章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及其它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老师进行学科教学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因为小学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基于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更重视的情况,老师要寻找、优化朗读能力的培养措施,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一、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对语文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朗读教学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对字词的理解并学会如何运用。朗读过程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文章中的所有字词,知道读音,并能在文字有多个读音的时候选择对的读音,如果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文字,就会主动用字典或是其它的工具书进行查阅,这样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词汇量也会得到扩充;朗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断句、情感表达能力,有一些语句比较长,如果不能在阅读时对长语句进行正确的断句,理解时就会出现偏差,或是一长串的读完,断句不对,会感觉非常的难受,朗读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的断句,逐渐形成语感,其次,因为文章多数是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想法,如果只是单纯的默读,可能无法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当朗读出声后,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代入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正确的表达想法;朗
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许多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大方的说话,逐渐可以增强交流的能力,性格也会有一些改变,而且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交流时的话语或是想法的正确表达方式,如此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吸收新的知识,尝试新的事物,在学习时会更加专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先从引起学生的兴趣入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比如老师可以提前跟学生说要在某一篇文章教学时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并说明比赛的评分标准,如字词读音、断句、朗读时情感的准确等,让学生们在准备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朗读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还可以在讲课时先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出课文,让学生们在阅读时充满兴趣,能够积极思考,更容易感受文章的内涵等。对于一些人物较多的文章,老师可以选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会对人物进行深度的分析,从而在朗读文章中的相关内容时感情更加充沛,更容易打动听众,将听众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
学生因为年龄较小,阅读的文章较少,朗读能力较差,所以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以更好的朗读文章,提高朗读能力。如在《慈母情深》文章中,老师可以将描述性的文字画出,给学生们讲解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母亲的敬意,这些文字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阅读文章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逐渐的学生就能掌握朗读技巧,学会分析文章。同时,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朗读,针对学生情感错误的地方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明确的指导和评价可以让学生朗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结语: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应该在符合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多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本文对朗读能力培养的分析可以为老师提供借鉴,但具体方法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艺玉.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D].2021.381-384.
【2】沈林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写作,2017,(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