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郑州 450000)
员工福利由来已久,是工业革命后随着产业工人的逐渐增多而兴起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员工劳动总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福利作为劳动报酬的补充,能够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对员工的吸引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通过愉悦员工身心进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展员工福利管理不仅是一项人力资源专业工作,更是一项企业发展战略。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办社会”的统包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员工福利管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福利是指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状况为员工提供的非货币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他各类补贴。具体包括国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企业自行建立的补充保险等制度,增加集体福利设施、开展员工健康体检、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等,能够为员工工作之余提供放松身心、减轻压力负担等保障,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个人而言,福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包括3 个层次:首先是社会福利,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员工有权享受由政府提供的科、教、文、卫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其次是企业集体福利,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可以享受由企业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使用健身活动场地等集体福利;最后是企业个人福利,个人可以享受除货币劳动报酬以外的、企业为个人发放的节日慰问品等实物或健康体检服务等形式的福利。狭义的福利是指企业为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在货币报酬以外,为员工本人及其家属发放的实物或提供的其他服务等形式的福利。
2.2.1 统包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有企业等集体经济形式的确立,逐渐形成了过度强调公平的“大锅饭”分配制度。与之配套形成了统包式的员工福利,员工福利计划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方面,各层级的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职能。福利的表现形式以实物为主,包括分配福利住房、设立职工医院、建设附属学校等。在当时的体制下,国有企业要对职工的生活,如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负责到底。
2.2.2 改革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形式的员工福利开始增多,奖金、津补贴和救济金等进入人们的生活。1983年,我国对这一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改为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在成本中提取,如果存在不足部分,再从税后企业利润留成中列支。自此奠定了制度基础,企业职工福利从制度层面有了经费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福利经费也能够逐步充盈。在这一阶段,从企业到员工的福利意识明显增强,但传统体制的惯性仍在延续,新型福利体系尚未建立。
2.2.3 创新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员工福利进入了体制机制的创新阶段。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社会福利和企业福利进入协调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货币形式的收入报酬的边际效用减小,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此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甚至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员工福利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身企业特点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员工福利制度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3.1 福利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员工福利可以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货币工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有些福利项目则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例如,电力企业每年会组织员工疗养、为离退休人员组织活动等,这都是从人的情感层面出发来考虑的,从而全方位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二,员工福利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企业为员工提供带薪年休假、健康体检等福利,可以使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有效的员工福利项目能够达到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员工福利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企业福利制度可以适当考虑差别因素,对不同职位和不同绩效表现的员工提供部分有差异的福利待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第四,员工福利可以为企业合理避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福利费可以作为企业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这使企业合理地规避了一部分税收。
2.3.2 福利对员工的作用
第一,提高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员工福利虽不同于薪酬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给个人,但是同样可以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收益,增加实际收入。企业为员工建立职工食堂,每年组织健康体检、疗休养等活动,虽然不是直接的货币收入,但作为员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提高了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第二,为员工提供切实保障,消除后顾之忧。除了国家各项社会保险项目,电力企业为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员工在退休后或者发生重大疾病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电力企业的员工福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及补充保险福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险一金”。补充保险主要为企业年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电力企业在这方面通常能做到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其中,职工福利主要包括防暑降温费、供暖费补贴、独生子女费、体检费、职工疗养费、离退休统筹外费用等项目。属地化管理项目,如防暑降温费、供暖费补贴、独生子女费等,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执行;其他项目,如体检费、职工疗养费、离退休统筹外费用等,由上级单位依据国家政策制定统一标准。
同时,实行福利计划管理。电力企业每年的福利计划由上级单位在年初和年末分两次下达,分别为福利预控计划和福利调整计划。福利计划分级管理、层层管控,确保了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上下统一,也有效保障了员工福利计划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保护了广大电力员工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电力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员工福利管理工作的理念滞后具体表现在电力企业福利管理工作依然受到传统福利管理的影响,如部分福利项目执行标准未能及时更新。以防暑降温费为例,其仍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在1996年下发的有关规定,即每年7月至9月,每人每天1 元执行,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团队的层次逐渐扩大,从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到即将退休的老员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位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员工对福利项目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实际运行中,电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员工的需求,没有从员工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对员工各种福利需求调查不足,无法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员工在福利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目前,电力企业福利项目的设置由上级单位统一管理,下属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报福利项目。但是由于未充分开展福利需求调查,同时,出于福利项目申报能否批复的不确定性,基层电力企业在实际福利管理过程中,仅严格按照上级单位规定的福利项目执行,对全体员工提供了几乎相同的福利待遇,使得企业福利制度刚性大,缺乏弹性。
在电力企业中,员工福利政策过度注重福利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对于福利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福利不是企业对于自己的关爱,而是自己本身应得的,因此,其不会对企业心存感谢。从这个角度,过于强调福利的平均主义,不仅起不到增加员工归属感幸福感的作用,还提高了企业的福利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企业为员工提供多少福利项目,受到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国家关于福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场工资水平、相关税收制度、劳动力供求状况等共同构成了影响企业福利设置的外部因素;企业的经营效益、薪酬战略、员工的构成、工作特征等共同构成了影响企业员工福利设置的内部环境。企业应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福利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福利管理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电力企业福利管理部门应不断改进福利管理思路,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和上级单位规定,对传统福利管理项目逐步规范,降低不合理福利项目费用在总体福利费用中的比重。企业要加强对福利项目实施的监控,及时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福利项目标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
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受到电力行业性质、工作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福利需求的调查研究,持续与员工沟通福利需求。第一,要提高员工对现行福利制度的掌握程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现有相关制度规定,编制员工福利手册,让员工了解企业为自身提供了哪些福利项目、不同福利项目由哪个部门管理,同时,普及各项管理规定,增强企业员工享受福利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基于企业现有福利项目的福利管理系统,与员工个人和企业门户贯通,为员工提供反映有关福利问题的渠道,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情绪不满以及涉及福利待遇的相关纠纷。
在全部统一的福利项目设置下,同一个企业内每个员工都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但员工个人需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期待企业提供的福利往往是具有差异的。美国福利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美国电力行业员工福利进行了专题研究,问卷中提供了6 种不同的可自由选择的福利项目,结果表明,对所有的人采用相同的福利方案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企业福利项目的设置必须考虑到不同员工的需求差异,增强福利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福利制度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相关实践表明,弹性福利制度是一个既被企业喜爱也受员工欢迎的制度。所谓弹性福利制度,也称灵活性福利制度,是指企业在统一的福利框架基础上,员工可以有限度地自主选择部分或全部福利项目的制度。弹性福利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种类的福利项目套餐组合,尊重了员工个性化的福利项目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福利对员工的价值。目前,弹性福利制度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由于给予了员工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感觉到自己被企业所尊重,进而可以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从侧面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发挥员工福利的激励作用,企业应摒弃“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做法,将员工享受的福利水平与职位评价、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这方面,电力企业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在职工疗养方面,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等先进员工的参加不受名额比例的限制。优秀员工可以有更多机会获得福利方面的待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应强化福利的激励作用,对员工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员工传递和表达这样一种信息:员工的福利与企业绩效挂钩、与员工个人工作表现及贡献挂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动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既是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依据,又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支撑点。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高度。员工福利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应在明确福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力的措施,提高员工对企业福利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