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钻
(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广东 广州 510235)
体育校本教研是 “以学校为本”, 根植于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 作为广州市三类场地 (老城区典型小场地)初级中学的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体育科组还未有有效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未融合上课、 大课间、 训练。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我们带着这些 “问题” 开展校本教研, 探索有效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把这些 “问题” 当作 “课题” 进行研究。
在常态教学下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 使教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教师形成 “问题—分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良好研讨习惯, 由 “经验型” 教师转变为 “研究型” 教师,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效率,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校本教研实践中, 以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创建了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查阅 《校本教研的7 个关键点》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制度创新》 《新课程下校本教研初探》 等论著, 通过万方、 维普数据库和CNKI 查阅与收集文献, 选定与体育校本教研相关的文献16 篇, 为研究提供参考。
编写课例方案, 设计课堂观察评价表, 收集课堂上课的相关量化指标, 结合评价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听评课反馈、 观察学生课前、 课中和课后指标完成情况, 反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形成系列精品课例。
2016 年9 月起,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实施, 根据实施效果反思体育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通过评价数据反映体育课堂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一轮研究都对前一轮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检查之前的成效和不足, 在下一轮研究中加以解决。
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完善有效的、 可操作的教法与学法, 形成新理念、 新策略。 通过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 对研究过程分析与反思、 修改与完善, 将研究成果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 形成有效模式的方案。
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组建研究团队, 对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进行充分调研。 ②通过专家论证和引领, 凝练“体育校本教研”, 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 开展教学实践并完成研究可行性报告。
采取的方法: ①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校情、 师情和生情, 确定研究方向。 ②确定课题研究骨干,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为实践做好准备。
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以构建体育校本教研模式为突破口, 探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发展、 以体育人, 提升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②借助专家 “外脑”, 以学科课题研究为基础, 总结归纳体育校本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与方法。 ③2016 年9 月开始在本校进行实施体育校本教研。④2016 年至2018 年体育校本教研模式分别在学校刊物刊登、 教育集团内交流分享、 区教研活动经验分享与研讨,论文发表与评奖、 申报广东教育学会科研规划小课题 《小场地学校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模式的研究》 (编号:GDXKT17534), 对体育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研究, 创建“三环七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采取的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 以创新教研模式为抓手,开展 “主题研讨式—课例研讨式—课题牵动式” 校本教研的研究。 ②案例研究法, 重视课例研究, 在课例研究中探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体育人” 的方法。 ③经验总结法, 形成阶段性成果, 及时推广、 应用。
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为了深入研究, 2019 年、 2020 年成果主持人到区内2 所中学进行交流 (轮岗) 并将成果实验与推广。 ②为了检验本模式的研究成果, 2019 年开始至今, 在省内其他城市4 所中学进行成果实验和推广。 ③2020 年至2022 年, 承担区学科教研的研讨, 借助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的专家学者 (汪晓赞专家团队) 多次指导与深化研究, 论文发表与评奖、 出版论文集和操作手册。提炼出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三个形式” (主题研讨式—课例研讨式—课题牵动式)和 “六个步骤” (提出课题—说课—二次备课—上课—反思—课题研究),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研模式(图1)。
采取的方法: ①继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继续实践—改进—推广, 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与方法。 ②采用经验总结法, 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总结, 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的灵魂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性、 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 在做中学、 学中思、 思中得。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运动能力与体质健康水平,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1]。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形成 “以体育人” 为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过程。
将 “以教定学” 观念转向 “以学定教”, 从 “以知识与技能为本” 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 转变, 促进学生主动学练, 将 “行政班级授课制” 转向 “体育选项走班制”。 激励教师团队合作, 发挥老师专项特长, 达到教师能力互补,激发教师钻研潜能, 组织有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合理交往, 做到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 确保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结构从简单的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到 “课堂常规—体能热身—技能学习 (单一、 分解动作) —体能练习—拉伸放松” 再优化到 “课堂常规 (课课知) —动力性体能热身—技能学习 (组合、 完整、 关注个体差异、 展示或比赛) —10 分钟课课练 (体能练习) —静力性拉伸放松”。 初三体育教学根据中考体育项目进行 “3+N” (“3+N”:3 是指中考统一考试三个考试项目, N 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分组) 合班 (走班) 上课: “分班 (或合班) 课堂常规—动力性体能热身—考试项目合班技能学习—10 分钟课课练 (体能练习) —合班静力性拉伸放松”。 课堂结构更有针对性、 科学性、 完整性, 落实 “教会、 勤练、 常赛” 要求, 保证学生平均心率140-160 次/分、 个体运动密度50%以上、 群体运动密度75%以上, 提高课堂效率。
围绕体育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广州市第四批体育骨干教师、 广州市初中体育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海珠区初中体育学科特约教研员) 公开发表了6篇论文, 论文获市级奖项2 篇, 成果获广东省教育学会第七届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广州市海珠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入库项目; 课题组成员发表2篇论文, 论文获市级奖项1 篇, 扩大了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通过课题研究, 课题组老师迅速成长, 在市、 区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课题组4 人担任了市、 区中心组成员、 区特约教研员和教研员; 5 人被认定为市、 区骨干教师和区教坛新秀; 承担省、 市、 区级教研活动 (公开课) 8 次; 课例获得省、 市、 区级奖项7 项, 特别是获得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活动的部级优课和省级公开课展示。
运用SOFIT 进行课堂评价, 由经验分析转变为数据分析与评价, 围绕 “教会、 勤练、 常赛” 的要求, 帮助学生在运动中 “享受乐趣、 锤炼意志、 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逐步完善 “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 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形成了 “发现问题—明确课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 的良好研讨习惯, 由 “经验型” 教师转变为 “研究型” 教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模式的研究, 运用SOFIT 教学观察评价工具, 分析相关数据, 打造精品课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了体育教学成绩。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个人、 小组、 集体的三种学练,落实 “教会、 勤练、 常赛” 要求, 注重 “学、 练、 赛、 评”一体化的体育教学[1-2]。 课题研究期间, 有效运用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使我校中考体育考试成绩逐年提升, 保证合格率为100%, 优秀率90%以上, 平均分和满分率不断取得进步。 中考体育考试平均分在我校中考学科排名中居第一名, 超过市、 区的平均分。
将课例研讨落实到位, 注重个体差异,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发生明显变化。 从2017 年之前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低于90%, 优良率低于30%, 提升到2019 年之后的合格率95%以上、 优良率40%以上。 2020 年、 2021 年超过市、 区要求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坚持课内外相结合,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练习, 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到多样化展示 (对抗练习) 或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1]。 运用本模式进行课后训练, 辅导学生参加市、 区级的体育比赛,获得区级以上奖项60 余项, 特别是2021 年获得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个人第三名、 广州市中学生游泳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和2022 年广东省春季游泳锦标赛个人第一名。 学生体验运动魅力, 领悟体育意义, 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逐渐养成 “校内锻炼一小时、 校外锻炼一小时” 的习惯[1-2]。大课间方面, 从单一的广播操转变为符合我校场地特点的“体能练习+跑操+拉伸放松” 的 “一校一品” 特色大课间,2018 年获广州市大课间评比三等奖、 2020 年获二等奖。
研究从2016 年9 月开始至今, 从 “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模式的研究” 到 “小场地学校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模式的研究” 优化到 “‘三环七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 提炼到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研究”。 “三式六步” 体育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三个形式” (主题研讨式—课例研讨式—课题牵动式) 和 “六个步骤” (提出课题—说课—二次备课—上课—反思—课题研究),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研模式。 模式有科学性、 可行性。
从构建—实践—创建—运用—推广 “三式六步” 体育教研模式的操作体系, 丰富了体育教学思想, 改变教学观念, 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 重点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成绩,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虽然获得三项教学优秀成果奖, 但还缺少针对性的育人研究、 示范性强的推广学校和高学术水平的推广方法。
下一阶段 “以体育人” 为抓手, 依据2022 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使成果更有研究意义。 采用典型示范, 重点推广的方法, 计划在深圳市、 佛山市寻找合作学校进行实践与推广, 不断改善与升级模式的流程与方法, 使成果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