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 张晓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对其进行凝练。“六个必须坚持”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理解“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就成为思想理论界必须回应的重大问题。
“六个必须坚持”一经提出,就引起思想理论界广泛关注。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读秀等检索工具,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六个坚持必须坚持”等方面研究加以文献检索得知,党的二十大以后,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六个必须坚持”方面研究论文有660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340篇,报刊杂志320篇,研究论文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其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髓,是其集中表达与理论精髓。二是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集中体现和重要体现。三是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炼和升华。四是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五是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概括等。《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对“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定位是,“这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同时又指出,“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24、133页。。也有权威机构专家分别从“六个必须坚持”的具体要求出发,概括“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容:“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2)曲青山:《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1月3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9-10页。
党的二十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六个必须坚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六个必须坚持”的定位日益明确。比如,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提升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的高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阐述,进一步强调以“六个必须坚持”来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指出“只有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61页。这进一步提升了“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性。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5)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0期。这就明确了“六个必须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可以这样理解,“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从党的二十大期间及之后对“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论述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逐渐明确。一是“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要以“六个必须坚持”为基本点。二是“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构成。三是“六个必须坚持”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一个整体,“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在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语境下提出“六个必须坚持”,说明“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内在关联。
党的二十大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阐述出现在两个部分: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部分,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页。。这就从本源上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表达和时代表达,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二是关于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部分,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从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六个必须坚持”进行阐述,“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体论立场。本体论反映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高扬人民性的价值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执政为民的理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人民至上提升为党的百年奋斗基本经验,人民至上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奋斗目标。胸怀天下是共产党的使命和情怀。共产党始终把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作为最崇高理想的高尚的情怀。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把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只有把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联系起来,才能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价值立场。
其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论要求。认识论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及自身关系的哲学范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观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指主体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主张以问题为牵引,对客观存在的事情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探求其中的内在规律。问题导向既坚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则,同时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了党的认识论的思想升华。坚持自信自立揭示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认识主体对自我和外在的基本态度。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自然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对人类社会发展充满信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自立是我们对待外部世界的根本认识论原则。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自信自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方面的根本要求。
最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了具体升华。从思想方法来看,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增强看待问题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则,辩证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系统思维作为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方法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守正创新是工作方法的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立破并举,守正创新、统筹兼顾、团结奋斗,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同时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构成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要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还需要把“六个必须坚持”放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放在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发展、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寻找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出了一整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恩格斯就指出:“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我们的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主义宣言》中问世,经过足足20年的潜伏阶段,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越来越迅速地为日益广泛的各界人士所接受。”“顺便指出: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3、517页。再如,“但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4页。。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从广义上,即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概念”;“从狭义上,即从哲学层面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概念”(9)梅荣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若干问题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依此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其思想本身;狭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其中的哲学思想,“六个必须坚持”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凝练。正因为此,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主题教育“四个方面”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思想”中,要求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强党性”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在“重实践”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在“建新功”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作为方法论指导(10)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9期。。
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同时对自己的理论创新又十分慎重。党的理论创新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先提出命题,再提出基本观点,再凝练其中的思想精髓、活的灵魂、精髓要义,进一步明确其科学体系。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例,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总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观点;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页。党的十五大报告总结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12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于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概括其基本观点。党的二十大进一步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这一思想蕴含的精髓要义。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来看,“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对精髓要义的进一步凝练,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观点之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凝练和升华,其中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科学体系内部结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3)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0期。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主要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第三个层次是“这一思想关于相关领域的重要论述以及做好具体工作的思路、举措、办法”(14)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9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一思想的哲学思想,“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这一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根本要求。
综上所述,“六个必须坚持”是在党的十九大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观点以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进一步凝练。同时,“六个必须坚持”又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语境下凝练的,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要求。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完整准确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