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学会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启示

2023-04-17 12:31:14刘吕红
理论与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民学会蔡和森社团

刘吕红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各种社团组织层出不穷,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因高校学生社团影响力日益增大,重要性日益提升,学界研究逐步增多,但既有研究存在重今薄古现象,且多为工作总结或一般性论述,理论阐释深度缺失。为进一步推进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和借鉴近代以来我国学生社团发展历史,十分有必要。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学生社团始于1904年的抗俄铁血会(1)参见王传利:《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与引导》,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年,第61页;范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118页;邱观建主编:《高校群团工作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9页;杨鹏:《抗俄铁血会考》,《兰台世界》2012年第25期。。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是1900年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的前身)学生参与成立的励志社”(2)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79页。。另有学者经考证认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社团诞生在教会大学,即1892年圣约翰书院正馆学生成立的英文文学辩论会。(3)张燕:《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社团之考辨》,《浙江档案》2017年第2期。学者们还从思政社团角度考察,认为这类社团始于1920年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4)张敏、马春海:《新时代大学生思政类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尽管意见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学生社团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100多年来,学生社团不仅在学校育人、氛围营造、学生实践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也在推动社会革命、民族解放、国家进步发挥明显作用,涌现出了以新民学会为代表的一批学生进步社团。

作为近代中国学生社团的先驱和楷模,新民学会无论在思想育人还是在学生实践方面都曾有过深远影响。加强对新民学会研究将有助于新时代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学界对于新民学会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截至2023年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检索“新民学会”可得文章120余篇。这些文章主要研究了新民学会会员、新民学会组建与发展、新民学会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新民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学会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新民学会的性质作用和启示等。既有研究为深入认识新民学会提供了学理基础,但也存在忽视新民学会原本性质——学生社团的问题,对其如何由学生社团转变为革命团体,由关注个人前途命运转向关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讨论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考察新民学会历史活动基础上,从学生社团角度讨论其对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启示。

一、兴起与发展:新民学会的成立及主要活动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将思想的“新风潮”推向一个新阶段。在新思潮推动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由青年学生组织的进步社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大钊等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蔡和森和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等。这批进步学生怀揣改造旧中国的志向,以国家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爱国主义运动,探索中国未来出路。

新民学会成立于1918年。该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组织发起成立这一进步组织,讨论通过由邹鼎丞和毛泽东起草的《新民学会章程》,初步确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又升级为“改造中国与世界”。(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政治理论研究室编:《新民学会资料选辑》,内部版,1979年,第151、169页。“新民”一词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6)殷学仁主编:《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141页。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以“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民说》,针砭时弊,提出 “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7)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2页。,引起广大青年学子共鸣。毛泽东等深以为然,遂将这个进步社团命名为“新民学会”。学会至1921年10月因湖南党组织建立和成员之间存在分歧而结束活动,虽只存在短短三年,但广泛开展了爱国救亡运动,成为当时湖南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新民学会主要活动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向外发展,勤工俭学。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共识,随之而来兴起“留学热”。由于湖南地处内陆,较为闭塞,能接触到的新文化新思想有限,新民学会成立后,“大多数会员有出省求学的意思”(8)《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08页。,但无留学的想法。此时恰逢蔡元培等发起勤工俭学运动,以“勤以工作,俭以求学”为口号,大力号召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新民学会成员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和杨昌济知悉了这个运动。随后,蔡和森和毛泽东等立即着手推动这项工作,先后奔赴北京联络人员、筹措旅费。在他们不懈奔走下,蔡和森、李维汉等新民学会成员先后赴法国勤工俭学。据统计,目前查明新民学会共有会员74人,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会员为19人,占会员总数四分之一以上,且大多为骨干会员,如蔡和森、肖三(萧子璋)、李维汉、蔡畅等。(9)鲜于浩:《新民学会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求索》1993年第5期。在法期间,他们不遗余力学习新知,在百说竞逐的局面中比较、甄别、筛选,最后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1920年7月,新民学会召开蒙达尼会议,解决会员间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分歧,最终明确学会趋向马克思主义。此外,在异国他乡的他们仍然坚持斗争。1920年2月,新民学会会员发起成立了“勤工俭学励进会”(后更名为工学世界社),追求共同进步,先后参与领导了“二八运动”和“里大运动”。“二八运动”缘于法国经济不景气,留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支撑自己的求学,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华法教育会又以经费不足为由,在1921年1月宣布与在法勤工俭学学生断绝经济关系,学生基本生存受到威胁。2月28日,蔡和森、李维汉等400余名学生在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前示威请愿,遭到法国警察镇压。斗争虽然失败,但公使馆最终答应延长3个月的救济金,给予学生一定缓冲时间。里大全称里昂中法大学,在“二八运动”后北洋政府意图遣送留学生回国,里昂中法大学亦拒绝接收中国留学生。为争取求学权和生存权,留学生组成“勤工俭学生联合委员会”开展斗争,进占里昂大学,最终遭到镇压。10月14日,104名勤工俭学生被遣送回国,斗争彻底失败。

第二,开展斗争,践行宗旨。新民学会甫一成立,就确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意图通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民众运动等系列斗争,最终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目标。首先是声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民学会立即行动起来,组织长沙高校学生罢课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1919年5月28日,成立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彭璜(新民学会会员)为会长,创办《湘江评论》周刊,毛泽东任主编。自此,长沙学生运动有了自己的统一组织。6月3日,长沙学生大罢课开始,学生们走上街头,宣传爱国思想,号召人们抵制日货,有力支援了北京的学生运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湖南人民的思想。其次是开展“驱张运动”。1918年始任湖南督军的皖系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采取暴力手段镇压并强制解散学生联合会,查封《湘江评论》,引起广大湖南人民的愤慨。为推翻张敬尧的暴力统治,12月6日,长沙各校总罢课爆发,并派“驱张代表团”赴各地宣传张敬尧的暴行,扩大运动影响力,求得全国上下的支持和声援,以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毛泽东担任北京“驱张代表团”团长,在京期间他组织“平民通讯社”,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张的暴行,形成强大的倒张舆论。在各界强烈要求下,北洋政府不得不作出回应,1920年6月,张敬尧最终被赶出湖南。最后是积极参与湖南自治运动。谭延闿、赵恒锡吸取张敬尧前车之鉴,为巩固其在湖南的统治,发出要实行“湖南自治”的通电,实现“湘人治湘”。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等新民学会成员发起湖南自治运动,一方面揭露谭、赵两人“假自治真独裁”的面目,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要求实现真正的“湘人治湘”,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扩大民主阵营。为此,新民学会成员联合湖南各界代表向政府请愿。最终,迫于群众运动的压力,赵恒锡不得不将一部分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自由权利写进法律(10)尚海、孔凡军等:《民国史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第208页。,湖南自治运动取得初步成果。

第三,搭建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重心转移到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新民学会首先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主办由毛泽东担任主编的《湘江评论》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刊物虽然被军阀张敬尧查封,仅发行五期,但影响力不容小觑,曾被陈独秀、胡适点名表扬。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11)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1页。,号召人们研究新思潮新文化。在《民众的联合》一文中,毛泽东更是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自去年俄罗斯以民众的大联合,和贵族的大联合资本家大联合相抗,收了‘社会改革’的胜利以来,各国如匈,如奥,如截,如德,亦随之而起了许多的社会改革。虽其胜利尚未至于完满的程度,要必可以完满,并且可以普及于世界,是想得到的。”(12)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36页。该文呼吁中国向俄国学习,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以求得民族独立。其次在《湘江评论》被迫停刊后,为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同仁与社会名流共同发起创办“长沙文化书社”,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文化书社成立的初衷就是为湖南人提供研究“新材料”,“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用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人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13)郑海峰编著:《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6页。1920年8月文化书社成立后,立即面向湖南民众介绍中外各种书籍和进步报刊,并与全国近七十家书报社建立业务往来,很快在平江、浏阳等7县建立分社,在湖南几个主要学校都设有代销点。全国出版的新书及报刊由此源源不断进入湖南,其中有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等。(14)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年,第245-246页。最后是创办俄罗斯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于1920年8月由毛泽东、何叔衡等共同发起,以“研究关于俄罗斯之一切事情为主旨”(15)何平:《毛泽东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第172页。。该会发行研究俄罗斯丛刊,并组织有志青年赴俄勤工俭学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功输送了许多进步青年赴俄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20年9月成立,要求会员通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定期举办交流会,探讨中国革命的前途。

二、成效与经验:新民学会实践成果总结

新民学会虽仅存在三年,然其领导湖南人民发动驱张运动,争取湖南自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给地处内陆、相对“闭塞”的湖南带来了一丝新气象。

第一,新民学会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这是其最突出的贡献。通过创办《湘江评论》等刊物、开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湖南的传播,对湖南青年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除针对学生群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外,新民学会还不遗余力在工人群体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1920年前后,毛泽东等在长沙工人当中举办夜校和补习班,向广大工人群体引介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经过新民学会同仁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得以在湖南落地生根。

第二,新民学会先进分子系统提出建党理论及中国共产党名称。这主要体现于蔡和森留法期间与毛泽东的书信来往。蔡和森到法国后,发挥湖南人“霸蛮”精神,自学法文,“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迅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逐步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问题。在法期间,蔡和森与毛泽东通过书信保持往来,互相交流对于时局和中国未来走向的看法。在这些信件中,蔡和森明确提出要正式成立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述了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构想和蓝图。在1920年8月13日致毛泽东的书信中,蔡和森提及,“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认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16)湖南省博物馆历史部校编:《新民学会文献汇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87页。,并鲜明地提出要注重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说,蔡和森关于建党的这些想法迈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重要一步。

第三,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据统计,“新民学会70余名会员,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37人,包括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蔡畅、谢觉哉、萧三、向警予、何叔衡等,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7)赵丛玉:《追踪新民学会会员迥异的人生轨迹》,《湘潮》2008年第5期。。新民学会成员在爱国主义感召下,走出象牙塔,以大无畏姿态投身于实际斗争。通过实践,会员们的马克思主义觉悟和领导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精英。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湖南籍党员就占了正式党员三分之一之多,许多人迅速成为党内骨干和核心领导人物。陈独秀曾对此称赞道:“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18)中央档案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72页。由此可见,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的摇篮。

新民学会能发挥如此巨大影响力,离不开学会众人的努力。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指出,学会会员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会员没有陈腐气,能容纳新思想;其次是有奋斗精神;最后是有互助及牺牲精神。(1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政治理论研究室编:《新民学会资料选辑》,内部版,1979年,第161页。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新民学会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纪律严明,严格入会条件。1915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在长沙各高校发布征友启事,寻求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最初酝酿的宗旨就是要“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活动”。因此,学会会员大都胸怀远大理想,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怀抱改造旧中国的初心,热情拥抱新思想新思潮。学会还制定了严格规范的入会条件。据《新民学会会务报告》记载,该会提倡“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作风,将“纯洁、诚恳、向上”作为入会条件,同时规定会员必须遵守“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等纪律。(2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政治理论研究室编:《新民学会资料选辑》,内部版,1979年,第151页。如此严格的纪律自然能够招揽一群志存高远的进步青年,为日后学会组织各种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向外发展,注重实践。湖南地处内陆,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较为闭塞。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学会成立后,会员们就立即讨论如何向外发展。此时恰逢李石曾等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蔡和森等积极组织推动湖南青年学子赴法勤工俭学。最终,蔡和森等成功赴法。留法期间,他们大量接触西方新思潮,并逐渐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提倡学习理论的同时,新民学会主张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要抓,实践出真知,理论最终要为实践服务。毛泽东曾指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与研究。”(21)边:《新民学会格言荟萃》,《湖南党史月刊》1988年第4期。响应这一号召,新民学会成员先后在国内积极参与五四运动、驱张运动、湖南自治运动,在法国也先后参与领导了“二八运动”和“里大运动”,通过斗争践行了马克思主义。

第三,注重交流,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新民学会成立之初就在会章中规定:“此后凡遇会友三人以上,即组织学术谈话会,交换知识,养成好学的风气。”(22)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年,第213页。一部分成员赴法后,依然与国内成员书信不断,交流各自对于时局和中国未来的看法。如蔡和森等和毛泽东就经常通信,互相勉励。新民学会还非常注重对外交流,通过在湖南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交流,创办俄罗斯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工人夜校、补习班等,以青年学子的担当和使命,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历史回声:新民学会建设的启示

新民学会不仅在学生社团史和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于当前学生社团建设仍有重要启示。

首先,社团建设,核心在人。社团成员是社团的灵魂所在,优秀的社团成员能够促进社团发展。因此,必须严格入社条件,吸收有共同旨趣、研究潜质的青年人,注重提升社团会员质量。新民学会有着严格的入会条件。新入会者除满足入会条件外,还要求必须经会员五人以上之介绍及过半数之承认,才能成为会员,并不为迅速扩大学会规模而降低入会标准。此外,必须注重培养核心力量。团魂对于一个群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社团的发展走向。新民学会的领导核心力量就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在他俩共同推动下,学会成功地由一个进步青年组成的学生社团转变成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其辐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长沙一隅,影响力扩大至湖南乃至整个中国。

当前,我国学生社团在助力学生成才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才的摇篮,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群体聚集的地方。为提升建设品质,学生社团应向百年前的先辈——新民学会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注重回应时代之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聚焦时代,注重实践。黑格尔说:“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2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74页。新民学会兴起和发展于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代,中国最需要的精神是爱国主义。新民学会成立后,就聚焦于时代和个人命运,改良人心风俗以改造中国和世界,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实践运动,弘扬了时代精神,探索中国未来的道路。向警予曾言:“我们的脑筋是纯洁的,我们的思想是彻底的,将来根本改造的大任,我们应当担负的,作大事业、须大准备,我们这时候要准备起。”(24)边:《新民学会格言荟萃》,《湖南党史月刊》1988年第4期。这是新民学会成员团体最真实的写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阔步前进之际,高校社团建设更应学习新民学会,明确宗旨,强调家国情怀,聚焦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关注时代演变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服务国家建设的栋梁;要引导社团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激发青年学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注重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开阔眼界和提升能力。当下,高校学生社团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弘扬时代精神的实践中缺乏精品活动,活动形式大同小异,呈现出“千团一面”的态势,长此以往,社团会越来越僵化,失去创新活力。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突出表现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页。。基于此,社团应鼓励成员创新,在社团内部形成创新文化、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从而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再次,肩负使命,坚定信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和使命。在山河破碎的时代,时代使命就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新世界”。新民学会勇担使命,以进步学生社团的身份积极参与斗争,开展爱国活动,传播新思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为中国探索出一条新道路。同时,新民学会宗旨由“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升级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完成了从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社团到革命组织的转变,并逐步在实践斗争中坚定了社团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青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页。高校社团是青年集聚之处,要勇担使命,回应时代之需。同时,当下中国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下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也是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力量。一百多年前,新民学会会员勇担历史使命、回应时代之需,积极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文化书社,团结进步学生,开展思想交流,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湖南得到广泛传播。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也应向先辈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读原著、悟原理中认识、理解、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开展各种高质量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引导成员辨别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猜你喜欢
新民学会蔡和森社团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缤纷社团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湖湘论坛(2016年2期)2016-12-01 04:22:52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
论新民学会成立的思想文化基础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