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023-04-17 23:25安晓玉卢龙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8期

安晓玉 卢龙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一、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核心管理内容,直接关系到其运营环节的内部资源分配及财政资金使用,如果财务管理不当或风险防控意识不足,诱发财务风险的出现,将会严重阻碍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顺利执行财务管理目标,进而影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有碍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同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正因如此,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对于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充分了解财务风险对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挖掘其对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生产和运作等的影响。还要求财务专业人员拥有广泛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知识,使他们能更加意识到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必要性。

(一)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国有资产属于一种物质保障,能够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稳定运行,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让其在财务管理上更安全、更完整,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通过开展风险管理与防控,使财务流程得到有效规范,进而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核算、计提折旧等实施全程监管,保证资产管理的合理性,规避资产流失等问题,便于各项财务管理举措的准确落实,进而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在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2]。

(二)为单位运营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财务数据是开展财务活动的基础前提,基于风险防控视角下的财务工作,需要切实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精准度,以此才能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而通过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他业务活动进行管控,突出会计核算、成本控制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性,在各项制度体系的多重保障下,实现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完善,以在财务数据信息挖掘中,让信息更真实、准确性更高。以财务信息管理为基础来制定财务报表,不仅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和水平,同时还能更深一步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发展规划,并为其决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增强单位风险应对能力

事业单位是一种社会服务型组织,其公益性特征较强,财政拨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对于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提出更为严峻的标准要求。通过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资产管理、财政资金审批与使用等环节开展严格管控,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合理进行,并在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管理手段的辅助下,帮助事业单位准确找出各业务环节中的潜在风险,根据风险类别及影响力,以达到消除事业单位风险,更好地应对隐患的效果,还能避免出现不必要麻烦与经济损失,在保证财务管理水平、资产安全的同时,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上,通过财务风险管控措施以增强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效果,将事半功倍。

(四)规避腐败问题的出现

事业单位不但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正如文章上述所讲,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使单位财务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做好基础财务工作的同时,分析各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管理弊端或隐患问题,并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的约束与规范下,引导财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根源处杜绝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的出现,既保证财务工作的合理规范性,又能有效避免腐败问题的滋生。

二、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风险管控策略时,要从思想意识方面下足功夫,从全员角度出发,强化各层级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顺利开展[3]。事业单位要持续不断地强化人员和技术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在日常工作之余,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并牢固掌握财务风险。唯有此,才能通过“终身学习”,真正了解财务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因而在日常的事务处理工作中,还要尽早识别风险,运用专业知识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以科学的方法及时止损,将风险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通过提升财务监督人员的能力,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制定和执行有据可依。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财务知识及其相关技术,通过持续地学习,实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在团队建设及其财务知识结构内化中,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顺利进展。领导层还要从单纯的财务监督中走出,重视协调和其他部门间的关系。尤其要协同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进行财务监督,坚决杜绝形式化注意,并在财务监督部门的制度化作用发挥中,合理财务监督的资金使用情况,对全部使用过程进行合理监督。如此重视,方可减少资金被挪用等情形的发生,以利于事业单位的平稳发展,确保国家财政安全。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为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构筑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外,还要为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财务岗位制度建设,根据财务管理实际需求,落实配套的制度体系,这是预防并规避财务风险的前提要素。在财务活动开展期间,要对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保证做到各项工作权责分明,促使所有人员清晰了解自身的职责和义务,界定工作范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将工作准确落实到位。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要重点关注财务监管体系建设,坚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的基本原则,根据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并配备工作人员,严格把控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此对财务决策及执行过程进行管控,让财务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更高,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管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工作范围及其工作性质定性中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并着力实现事业单位从组织到制度上的控制。在运转流程、各岗位职责等中,完善财务的控制节点及监督制度,在事业单位具体工作流程中确保能将财务管理制度深化进去,实现独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化管理、跟踪和控制。借助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合计算机及信息化方式等,财务管理中为发挥自动化控制功能,并以此达到节约人力成本,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中,突发事件的应用及其处理上。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上,对包括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市场发展、会计核算资料、社会诚信机制等实施综合化管理。细化来讲,1.结合管理方法与事业单位需求,应实下事业单位实际需求,从市场经济出发,多渠道采取信息化管理方法;以在事业单位的经济预测、测算、平衡中趋于一致。2.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在对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动态了解市场发展的优胜劣汰特质,让财务风险管理获得持续发展。3.以会计核算资料再现会计数据及资料,经整理、计算、分析等,让其借鉴价值更高。4.事业单位诚信度的高低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衰败息息相关,通过构筑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要求遵纪守法、诚实可靠、严守规则。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与财政资金使用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价值,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结果分析,促进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序落实,便于财务管理漏洞的及时发现、妥善处理[4]。在预算编制时,结合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及财务状况,妥善选择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充分考虑资金使用需求、风险管理目标等重要参数,合理编制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确保与财务、业务活动相符,突出其战略指导性。在预算执行期间,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所在,由审计人员牵头,做好预算执行期间的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工作需求认真落实预算审查工作,重点查看预算执行期间是否存在弊端问题或风险隐患,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不良问题,全力促进预算方案的顺利执行,提高预算执行有效性。预算执行结束要适时开展绩效考评,与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执行经验,制定预算总结报告,为下一次的财务预算管理指明方向。同时还要摒弃单纯重视自身利益的错误做法;执行财务的预算制度执行上,以编制为基础,确保执行检验编制合乎情理,并在专款专用的各部门实际预算使用情况中,严格财务预算制度执行;执行结果检验上,对预算执行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就结果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探究。必要时针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进行复盘,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尽早加以优化、调整。内控措施上,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在海量信息基本特征中,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提升财务部门的监督效能,并在高层决策风险规避中,强化提升财务部门的话语权。整合财务数据信息,对财务数据做好备份,并做好隐私保护。

(四)积极有效落实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关键手段,在财务风险防控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财务监督工作开展期间,重点加强财务信息审核,确保各项数据信息真实有效,为领导决策及财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不仅如此,还需着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健全权限分离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保证反腐机制贯穿财务活动全过程,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在“三重一大”管理制度要求下,对单位的大额支出进行监督管理。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并在繁琐复杂的财务工作中,对任一环节均能做到有效预测,以此达到规避事业单位风险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并以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以早期识别风险并实现有效管理,最终达到降低事业单位损失的效果。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定量和定性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减少财务风险引发的损失。

(五)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项较为繁琐的任务,关系到单位各部门、各个业务流程,因此需要加强信息沟通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面向单位内部进行信息公开,吸引更多部门职工及社会民众参与到其中,实现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要合理设置信息公开范围与方式,在统一标准下编辑公开信息,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便于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做好财务内控目标分解,将风险管理职责准确划分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工作要点,要求各部门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协同财务人员完成财务信息的搜集、分析与处理,逐步形成完善的双向沟通机制,保证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具体可通过几种措施加以改善:1.如建立良好的沟通文化,树立财务管理人员“问题在我”的思想,而非无端指责别人;沟通中坦诚相待,而非遮遮掩掩。通过有效途径,而非背后乱说。2.沟通制度与流程上,让财务部门在与其他部门沟通中,创新沟通形式,让沟通有的放矢。如在财务管理办公室中,对职工反应的问题尽早做出反馈,而非把财务管理人员拒之门外。对沟通方式、内容、频率进行定性,并以制度化形式对相关内容加以规定,确保养成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习惯。3.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主题,强化职业素养和操守,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加强职业道德风尚建设,并提升其职业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是事业单位发展道路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决定着财务管理水平,影响着单位整体的未来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必要性,以此为基础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财务监督、信息沟通、岗位分析等多环节的辅助与保障下,促进风险管理举措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