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其强调教师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单元复习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认识。由此,教师需要探寻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高效发展。文章就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学生复习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李艳秋(1993—),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单元复习是数学的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单元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深化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整理、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单元复习中,教师应有效运用教学策略,从学生主体出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成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探究的意愿,进而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单元复习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进行体验探究,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激发探究意识,实现高效率的探究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手段,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方向,驱动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1]。由此,教师要注重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此发挥问题在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复习“因数与倍数”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对因数的知识理解得不到位,于是便以情境的形式展现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我们学过的时、分、秒是60进制的单位,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们的进制是60而不是100?”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感到好奇,纷纷开始主动地去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因数的知识点出发,想一想60与10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学生罗列出60与100所有的因数后发现:60的因数有12个,而100的因数有9个,60的因数更多。于是,有的学生猜想是否有60的因数更多的原因,这样,在用60进制进行运算、分析时会比较简便。在学生借此问题对因数的内容进行了思考后,教师为学生们讲述了相关的数学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复习,进而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很好的回顾,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推动学生探究
深度学习,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是学生应当追求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有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部分学生不易对其产生兴趣,由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入手,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地思考,更好地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让学生复习关于小数的四则运算的单元内容时,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已知某辆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元,而且在2.5千米以内都是8元,超过2.5千米后,每增加500米就会增加1元。小明住在幸福小区,一天,他在春游结束后选择坐出租车回家,在小明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告诉小明汽车一共行驶了4300米。此时,教师让学生帮小明想一想需要支付给出租车司机多少钱,如果小明坐这辆出租车回家共支付了14元,那么小明从起点到家的距离最远是多少千米。学生大都十分熟悉坐车这一情境,于是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很好地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有趣的学习氛围,还促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深入探究,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巧借活动教学,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以“听”“练”为主的。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學生有效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显得很被动,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2]。由此,教师可以开展活动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学习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一)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游戏活动开展的前提[3]。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需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乐于学习数学。由于不少学生对教师灌输的知识以及设计的形式单一的练习题缺乏学习、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游戏这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游戏,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感知数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此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对“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并没有采用直接讲解的模式,而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游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电影院座位的图片(图片中每一张座椅上标注了一个学生的名字),然后随机说出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用数对的形式说出相应的位置。在这个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换了一种游戏方式,即随机说出一个数对,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座位,并说出那个座位上标注的名字。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在无形中回顾了数对的内容。在下一个游戏中,教师展示了一张地图。在教师任意说出两个地名后,学生需要回答其中一个地方在另一个地方的什么位置。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玩找物的游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思考。教师对游戏活动恰到好处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使他们的课堂复习效率更高。
(二)借助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还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进而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进行运用。教师抓住活动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能够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以此提升其数学学习体验,加深其对相关知識的印象,并且锻炼其实践运用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融入实践操作活动,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
例如,在对“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未运用“题海战术”,而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梳理相关内容。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张中国地图,告诉学生这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而成的,还告诉学生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分别有几个,以及每个省级行政区大致的面积,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张地图,标注出相关地区的具体位置及大小关系。基于趣味性的学习任务的引领,学生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操作、探究中。有的学生先计算出各个地区面积的比例,然后对自己所画的地图面积进行划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比例的重要价值,对比例的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推动学生主动地思考、分析有关比例的内容,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比例知识的内涵,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运用数学思想,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4]。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单元复习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点的复习、巩固,还要适时融入数学思想,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指引,以此让学生深入认识、了解数学,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实现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一)融合分类讨论思想,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有效运用这种思想,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具逻辑性和综合性,对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需要在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适时地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分析,梳理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实现对其数学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有序、全面地思考相关内容。在复习三角形的知识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从角这个角度开始思考、讨论,将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别,细致地分析与这三种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换一个角度,将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在复习四边形的知识时,学生也想到了进行分类讨论,将四边形按边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这样的分类讨论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方便学生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思考,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探究与分析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并认识数学知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完善其知识体系。
(二)融合转化思想,激活学生思维活力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联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5]。当问题看起来不可解或解起来比较困难时,教师可以采取转化的方式,将复杂难解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进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解题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巧妙引入转化思想,激活学生思维活力,引导学生学会转化问题,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对关于乘法运算的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还设计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练习题,借此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教师发现,对于“125×56=?”这道练习题,很多学生都是运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的,于是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将“125×56”转化为“125×8×7”。学生便能够口算得出算式的结果为:125×8×7=1000×7=7000。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比较烦琐的列竖式的笔算过程,也可以又快又准地得出结果,并感知其中的转化思想。随后,教师列出了另一道练习题:3.6×0.18=?学生们很快便想到可以先将这一算式转化为“36×18”进行整数运算,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在列竖式时因小数点的加入而出现错误。
在这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深度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顺应了新课改理念,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效参与、深入思考,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8):30.
[2]张川,钱陈俐.用好思维导图 促进深度学习:以“‘运算律’单元复习整理”为例[J].四川教育,2020(18):47-48.
[3]邹虹.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华夏教师,2017(15):35.
[4]詹清荣.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理性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92-93.
[5]宋樱花.一程一路留“深”影 一招一式促思维: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