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道德
定向培养军士是指从参加高考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高考分数线达到专科分数线,身体素质好,体检合格,政审无问题,被地方院校录取为三年制学制的学生,在学校完成2.5年的学习期任务后,修满规定学分,再到部队进行半年的入伍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最终进入到部队服役的军士大学生。从2012 年起,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职院校取得为军队定向培养军士(2022 年3 月中央军委批准,新制定的《军士暂行条例》发布施行,原来的士官改称为军士)的资格,军队也愿意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各种技术技能优势,提高培养军士的质量,定向培养技术过硬的军士人才。培养合格军士,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定向军士培养为研究重点,提出了“大思政”背景下提高定向军士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素养对塑造人的正确三观,提升道德水准具有重要影响。定向培养军士学生具有大学生和“准军人”双重身份,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培养新时代“四有”军人,促进军士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中定向培养的军士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基本培养形式为“2.5+0.5”军地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前2.5 学年的课程由学校负责,后0.5 学年为入伍培训期,或者称为入伍实习期,由部队负责。加强定向培养军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身份认同。作为刚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固有规律,考虑问题容易片面化和简单化,另一方面,社会文化思潮日益多元,如果不加强对其正确引导,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一入学即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促使他们尽快转变自我身份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大学生,也是一名准军人,比普通大学生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因此身份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定向培养军士生用更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懂得用军人思维观念要求自我,实现身份角色的定位,知晓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身份到军人身份的认同和转变。
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中就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支部、机关应经常分析研究士官队伍的思想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士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1]。因此,作为定向军士培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培养定向军士过程中,应自觉将提升军士政治素质作为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坚定军士学生理想信念,落实军士管理规定,提升军士培养质量。因此,在对定向军士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做好定向培养军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要紧跟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优化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形式,推行爱国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贯穿党的最新理论,引导军士生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强大的精神支柱,为部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四有”军人提供基础和前提。
加强对定向培养军士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综合素质,让军士学生明晰自我身份,实现身份认同。要懂得自己毕业后,进入部队就是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军人,在学习、生活期间处处能以准军人的要求和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因此新时代的军士大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基本的技能以及必备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追求,向党组织靠拢,以积极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了解党的强军目标,特别是了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能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丰富自我政治素质,向新时代军人高素质、高要求标准出发”[2]。
实际上,定向军士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后备军人的双重属性,既应具有大学生的高素质,又该具备军人的硬作风,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长发展必须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因此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政治素质关系到军士生“可不可靠”“肯不肯干”的问题,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针对定向培养军士双重属性,一是要加强教育部规定的普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授课内容的教学,高职主要有三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二是要针对军士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结合军士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有教师在担任军士生思政课教学时,结合航空院校背景,以航空文化为主情境,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原绪论加六章内容的课程章节结构重构为“人生与理想:献身航空机务、熔铸强国信念”“精神与价值:传承航空精神、践行军人价值”“道德与实践:发扬道德传统、争做时代军人”“纪律与法律:培育法纪意识、推进依法治军”四大单元,提升了课程育人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教育时机对教育效果有重要影响。对军士学生而言,主要应把握以下教育时机:一是课程教学期,首先要做好入学教育,一部分学生是自主选择报考军士,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一部分学员报考定向直招军士可能是听从父母安排,但也不排除是选择其他专业工作难找,因部队稳定,待遇好,为了有一个好前程。对于第二类学员,首先要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其次,寒暑假,定向军士学生不像其他普通大学生有充分享受寒暑假时间,一般都会有实践研修、军事训练、野外拉练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军人荣誉感、使命感,减少从我既是一名大学生到“我更是一个兵”的过渡期。最后,在课程教学时期,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协同前行。二是重大节日,充分利用建军节、雷锋学习周、国家重大纪念日等,进行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三是突发性事件发生期。如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抗疫精神是鲜活的教育资源,积极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当前,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注重教育载体创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向学生推送视频、优秀文章,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方式:一是建思政小组。以思政学习小组作为班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二是读理论著作。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并做阅读笔记,学习小组组长不定期抽查军士生阅读笔记。三是访红色基地,通过参观革命遗迹,学习革命精神,坚定学生革命文化自信。四是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征文、演讲等形式,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五是办军士讲坛。邀请优秀教师、教官开展“社情、国情、军情”等系列讲座,引导军士生养成军人基本素质以及对党和国家保持绝对忠诚,通过系列举措,将优秀的军士生的作品、想法分享、辐射给更多军士学生。
针对定向军士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以满足新时代“四有”军人的时代要求,促进定向培养军士学生快速成长,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定向培养军士作为未来部队岗位的技术中坚,要打牢思想根基,确保绝对忠诚与可靠”[3]。一是抓好定向军士学生思想阵地建设。首先,抓好思政课建设。在军士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中,思政课是最为关键的教育阵地,是提升军士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军士班级的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有效提升军士生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其次,积极与军队教学指导机构对接教学内容,融入到现有思政课堂教学中,既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开设课程要求,也融入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形成能满足军士成长需求的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建立定向军士学生日常理论学习制度。比如建立理论学习日,突出学习重点,规定相关学习主题,多措并举推动理论武装走进军士学生心里。三是发挥军士学生骨干模范带头作用。注重立好标杆、选好典型,搞好骨干队伍的学习,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学生进步。
第一,入学前招生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高考生正确报考定向士官。讲清楚什么是定向军士学生,入伍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退伍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使学生在报考时对自身身份有一定程度认知,避免盲目参与定向军士报名,导致入学后有学生因吃不了苦而退出军士班学习。通过招生前的宣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大学生与准军人之间的差异,能够用高标准要求自我,提高政治综合素养,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及思想政治觉悟的心理预期。第二,入学后要加大宣传与教育,邀请优秀军士毕业生来校宣讲自己求学、入伍后的模范事迹,帮助定向军士学生提升大学适应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加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抓好自身日常的实践训练,形成用军人高标准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三是特殊时期和重点节庆日引导军士学生进行思辨。如开展定向军士学生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红色遗迹参观学习教育,毕业入伍专题教育活动(宣讲部队应知应会基本常识)等系列活动,进一步鼓舞军士生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斗志,坚定从军报国信念,催生建功立业、向往军营的革命情怀。
定期剖析定向培养军士思想动态,对军士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引导,从而提高军士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一要牢牢抓住意识形态主动权。“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渗透,各种思想观念纷纭激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当下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4]。因此加强定向培养军士思想素质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就显得极为重要。面对定向培养军士学生的思想实际,必须发挥好教育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突出“三观”教育,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牢牢地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还应坚持探索理论、实践、线上等不同形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二要多种形式做好时事政策教育。定向军士学生进入军队以后,政治学习是必修的功课之一,因此在大学时就应引导其紧跟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变化,紧跟国家重大方针与政策,适时做好形势与政策宣讲,提升其时代感和使命感。
实践磨练对于军士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关键。培养军士生过硬品质,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一是强化一般性实践活动锻炼。实践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路径,通过活动加深体验,感知艰辛,培育入伍雄心。地方高职在培养军士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军队院校的编成模式,完善适合地方高职培养人才的军事训练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全面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实践锻炼。二是加强红色文化活动的熏陶。组织军士生赴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性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参观学习,引导军士缅怀先烈,牢记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情怀,身处和平年代,亦要铭记先烈的光荣事迹,继承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提升文化自信,明确自身使命。三是加强比武竞赛锤炼。培育军士学生的战斗精神,军士生培养,体能是重要方面,在体能训练、比武竞赛中亦能融入思政教育,抓好塑造军士学生优秀品质的一切机会。
一要建设好常规化学习平台。如通过观红色电影、读经典原著、讨论热点话题等多种方式提升定向军士政治素质。如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军士班学生观看纪念现场直播、相关纪录片等,提升军士学生政治素养。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设立时政展示平台,既可以展示部队新闻,也可以展示国际国内军事动态,通过军事文化的熏陶,提升军士学生核心素养。军事训练教官,在政治学习中亦可以设置相关讨论主题,如学习“关于军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主要内涵?”等。二是创新素质养成平台。如广泛开展“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期宣讲一个主题”等风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观后感,用书香滋养政治人生,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政治决心,在日常交流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日常常态化的举措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