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芝 郭晓云
SWOT 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系统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据此制定发展战略,其中S 代表优势(Strength)、W 代表劣势(Weakness)、O 代表机会(Opportunity)、T 代表威胁(Threat)。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途径。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积极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依托网络高质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SWOT 理论分析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据此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决策参考。
采用SWOT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时,需要着重从成本优势、竞争优势、规模范围、特殊能力等几个维度进行考量。网络信息为高校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更多可能。网络空间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性,从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变,充分增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赋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1]。在信息碎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字化,师生实时在线交流共享。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感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师生共同敞开心扉拓宽视野。网络也提供了海量的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开放自由且轻松惬意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类知识,让大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的时效性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梗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劣势。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备等教学条件不够充分,网络信息投入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导致一些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时容易产生代沟。如果教育者不善于及时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和认同危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大打折扣。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搭载“网络便车”创新教育内容。网络应用带来了大量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制订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来获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引用真实的案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借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思政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不应当局限于板书形式,还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思政教师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学课件上传到网络空间,促进思政教育知识传播,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信息碎片化时代既产生无限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暗藏挑战。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任性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其学习。一是思想任性。部分高校大学生盲目崇洋媚外,接收到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出现对党的历史理解不准、把握不足的问题。二是语言任性。部分学生滥用网络用语,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和时间地使用网络用语。三是行为任性。部分高校大学生不分黑白,在网络空间散播虚假信息,制造谣言或者煽动不满情绪,破坏网络风气。四是心理任性。部分高校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逐渐和现实世界脱轨,逃避现实,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网络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内部优势,也有其一定的劣势,在外界环境中有机会也有威胁,如何合理发挥网络的优势,规避短板,利用机会,应对威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SO 战略是S(优势)与O(机会)的组合。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SO 战略,即要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学会甄别网络信息。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在面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和个别西方媒体的诱惑时,不迷失自我、不盲目跟从。鼓励大学生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多自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信息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提高使用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言论,随时掌控与学校有关的舆论热点。高校管理者应当关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QQ 群、贴吧等平台。在线下定期与大学生开展座谈会,了解大学生现阶段最关注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给予大学生指导。为了避免大学生网络社交依赖,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线下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提高面对面沟通交往的能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WO 战略是W(劣势)与O(机会)的组合。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WO 战略,即要利用外部机会,避免内部劣势。一方面,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要以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弱化高校的管理性和监督性。营造轻松欢快自由向上的网络环境,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网络实践活动。真正建设融入学生、为学生服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要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内容。致力于打造一批优秀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精品,引导大学生自觉、自愿、自由地学习思想政治,增强理想信念。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选择思政教育方法必须考虑具体的思政教育环境,密切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争取做到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材施教。
ST 战略是S(优势)与T(威胁)的组合。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ST 战略,即要利用内部优势,克服外部威胁。首先,建设专业化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组建专业的、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大学生的特点爱好、行为变化与思想动态,指导大学生勇于发声,敢于发声,精准发声。信息碎片化背景下,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极端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思政教育专业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开拓学科理论视野,把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结合起来。最后,要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职业发展顶层规划。高校应当组织一线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教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健全思政教师考核机制。
WT 战略是W(劣势)与T(威胁)的组合。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WT 战略,即要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一方面,要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加大对网络空间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高校要打造出高质量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使双微平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发挥双微平台的思想政治功能,提高双微平台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建立网上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快推进网络化教学、网络公开课的建设,实现校内优质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3]。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运用SWOT 理论深入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ST 战略作为基本战略实施,打造质量一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其次,将WO 战略作为短期战略执行,全力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形成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合力。将SO 战略和WT 战略作为长期战略实施,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