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2023-04-15 16:33高智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镜子正方形

◇高智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科学技术是基于科学原理而创造、发明的各种技术、方法、方式。今天,从无线互联网到智能手机,从新能源汽车到彩色音乐,从工业智能化生产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可以为幼儿今后学习科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科学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

一、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的积极作用

环境,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在本文中,我们将“环境”理解为:人们在其中进行生存、发展等各种活动的区域。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外部条件进行活动,另一方面,环境也可以对人的认知、情感、行为造成影响。幼儿的活动半径极为有限,除了家庭以外,幼儿园环境几乎等同于幼儿日常活动的全部空间。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全部外部要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由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心理环境构成。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各种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与设施。幼儿园精神环境,指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互动形成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园心理环境,指的是对幼儿心理世界产生实际影响的心理氛围。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环境中生活、学习,而幼儿园环境也会对幼儿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各种动作技能,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逐步认识外部世界,从而逐步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幼儿在环境中与其他幼儿、与教师发生双向互动,因此,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活动主题、结合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与心理环境。通过创设环境,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科学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

下面将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创设科学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认识正方体

正方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面体,正方体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可以引发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并且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教师为幼儿创设科学学习环境。教师在幼儿园教室的墙壁上,粘贴若干块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泡沫板,然后在正方形泡沫板的四周粘贴若干个彩色正方体(各个正方体均由正方形泡沫板构成)。第二步,准备材料。教师根据班上幼儿人数,为幼儿准备各种材料,包括若干个正方体纸盒,若干块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插塑片,以及胶水、直尺等等。第三步,组织开展科学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走进教室,仔细观察教室的墙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墙壁上有什么东西。他们通过认真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泡沫板。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沫板的形状,并注意泡沫板彼此之间的区别(这样,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们通过观察、分析,会发现墙壁上的泡沫板虽然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正方形的;个别幼儿还会发现:墙壁上有几个用正方形泡沫板组成的大方块。教师对幼儿不同的发现予以表扬,并对幼儿做出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幼儿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对幼儿做出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向幼儿出示正方体纸盒,并询问幼儿正方体纸盒与墙壁上的方块有什么共同点,他们会发现:正方体纸盒与墙壁上的方块都由正方形组成。这时,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手上的纸盒,可以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再用直尺量一量纸盒每个面的长度。幼儿通过探究发现,教师总结有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物体,叫作正方体。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第四步,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每组按人数准备正方形插塑片,请每组利用手上的插塑片拼接成正方体。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正方体的认识寻找欠缺的正方形,可以借助测量已有正方形的长度、对比已有正方形大小等方式找到符合自己小组的正方形。通过小组操作,幼儿了解到正方形、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并且培养数学兴趣。第五步,引导幼儿创设环境。各个小组完成正方体拼接后,师幼共同进行点评。教师引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正方体,幼儿园哪里有正方体,方便移动的可以拿到班级中来,不方便移动的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借助家长、教师的手机拍一拍,放到美工区自己再动手做一做。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且有效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形形色色的镜子

镜子是生活中的重要物品,镜子可以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引导幼儿认识镜子、了解镜子,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并培养、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为幼儿创设科学学习环境。教师在幼儿园教室的墙壁上,粘贴若干块不同的镜子(包括平面镜、哈哈镜等)。在粘贴镜子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高,把镜子粘贴到幼儿视力所及的位置,方便幼儿看到镜中的形象。第二步,准备课件、材料。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种与镜子有关的视频(包括穿衣镜、梳妆镜、牙医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等),并将视频下载下来,编辑制作成课件。教师还要为幼儿准备小平面镜、哈哈镜、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第三步,引导幼儿进入环境。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学习活动,请幼儿快步走到墙壁前,认真看看墙壁上有什么东西,幼儿很快就会发现墙壁上有许多面镜子。当他们认出平面镜中的自己时,会眉开眼笑,看到哈哈镜中变形的形象时,会哈哈大笑。这样,就顺利引导幼儿进入了科学学习的情境,并且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兴趣。第四步,教师使用多媒体,向幼儿们播放关于镜子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各种镜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用途。幼儿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分析、思考,会做出以下结论:妈妈穿好衣服后,在穿衣镜前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好看;妈妈喜欢打扮自己,喜欢在梳妆镜前看自己的脸是否好看;爸爸要在梳妆镜前看自己的胡子有没有刮干净;牙医用牙医镜,才能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解放军要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远处的敌人;医生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各种细菌;老爷爷要使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文字。通过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发展,探究能力也有进一步提升。第五步,教师向幼儿们发放小平面镜、哈哈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请幼儿注意观察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教师请个别观察仔细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如,有的镜子的镜面是平的,有的镜面是凸出来或凹进去的,凸出来的镜子照出来的人是放大的,等等。幼儿们通过观察手中的各种镜子会发现:平面镜的镜面是平的,哈哈镜的镜面不平,有的部分是凸镜、有的部分是凹镜,放大镜的镜面不平,放大镜属于凸镜。第六步,教师请幼儿根据镜面的不同形状,对手中的各种镜子进行归类,并请幼儿说一说不同镜面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通过幼儿的交流讨论,教师帮助总结发现:平面镜中的形象与真人、真实的物体大小相等,放大镜(凸镜)可以把人(或物体)的形象放大,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形象放大,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的人的形象,哈哈镜既可以使人的形象变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幼儿们播放望远镜、显微镜的内部结构,使他们认识到望远镜内部包含着一块凸镜、一块凹镜;显微镜内部包含着两块凸镜。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幼儿认识、掌握了不同镜面以及不同镜面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光学知识,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三、创设科学学习环境,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幼儿在接受3年左右的幼儿园教育后,就要迈入小学,成为小学生。而小学的环境、小学的授课方式、小学班级的组织结构与幼儿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幼儿进入小学后,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内心会对小学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科学学习环境时,应注意做好幼小衔接。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科学实验室并观摩小学的哥哥、姐姐上科学课,了解小学科学课的组织形式,以及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营造幼儿对上小学后能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向往;教师根据小学实验室的场景,布置班级科学试验区,为幼儿创设物质环境,缩短其进入小学后的坡度。

综上所述,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环境创设,并且根据科学学习活动主题,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内容,主动为幼儿创设环境。通过创设环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从而初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镜子正方形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给正方体涂色
剪正方形
多少个小正方体
剪拼正方形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形
拼正方体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