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清雅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变革和创新,依托大数据时代网络平台,加强网络育人建设。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发展重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时期,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活动形式的理念也被不断提出。“三全育人”是新工科院校网络思想教育展开过程中着重贯彻的指导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重要领航标。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进一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积极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决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新时代高校育人迎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深入贯彻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发展,积极展开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主流价值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育人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被赋予了特定的时代内涵和特殊的使命。网络育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培育符合网络时代价值观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与“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是相一致的。一方面,“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培育符合网络时代价值观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能够促进高校发挥思政理论课堂的主导作用,并且充分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运用到教育过程之中,将理想信念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思想理论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积极贯彻对于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培育符合网络时代价值观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能够鞭策高校教师充分抓住教育强国的认识与民族复兴的任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教育体系变革,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推动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加强网络育人机制和平台的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力量,依托相应机制和平台的构建,将整体的教育力量投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培育时代新人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陕西某新工科院校为例,2020年寒假及延期开学期间,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工人员以微信平台为载体,以自然班为单位,逐一建立了微信班群,通过发布信息、汇总数据、指导就业,开展基础的线上办公;以钉钉平台为载体,以带班学生为单位,围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纪律教育”和“感恩教育”, 组织开展网上主题班会,积极向学生宣传我校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心贴心”“实打实”的与学生做好网上交流,实现与学生沟通“零障碍”,信息上传下达通畅有序,使得“工作不停摆、指导不断线、服务不走样”。常态化防控以来,学校依托易班平台开发了假期“健康打卡”轻快搭与在校期间“晨午检”轻快搭,并对全体辅导员授权班级管理权限,组织全校学生线上实施打卡,充分落实因病缺课登记与病愈追踪,按照“日报告”、“零报告”完成学生填报数据的信息采集报送工作,为基础信息采集提供了便利,也为便于实施对学生的健康监测起到了较好的管理效能。由此,网络思政成为承载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思政教育的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乃至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中的优越性日益凸显。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来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建设好、规范好、完善好网络教育平台,充分的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不断探索新形式、创新工作理念,运用有效的传播载体推广教育成果,从而真正地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当前,新工科院校虽然在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能够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一方面新工科院校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思想教育活动,但受资金限制,新媒体平台缺乏专业的人员管理,内容更新滞后,未能与传统思政巧妙结合,从而未能有效的运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高校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场所”[2],高校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更多的思想理论内容,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存在不同程度上监管不足的问题,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一部分高校学生没有坚定的人生价值观,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新工科院校就要深刻认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刻分析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所想、所需、所盼,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思路的全域性、教育资源的综合性等方面,那么“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对育人主体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新工科院校在网络育人主体队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一方面新工科院校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方面缺乏对一线学工人员进行网络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从而使得网络育人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与课程教育相比,思想教育具有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教育时程的延续性等特征,并非一蹴而就。同时,网络思想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是与传统思想教育集合发力实现而非单一依靠网络媒介呈现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应用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教育队伍向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般是通过在对外在环境和自身认知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加强网络育人工作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受教育者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所处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协调联动,从而有效完成教育目标。然而,当前部分新工科院校还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规划,制约了“全过程”育人目标实现的步伐。一方面,部分新工科院校对高校学生没有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育人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谋划和区分,仅仅只是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在实施教育程度上存在区别,这就使得育人工作在整体全局协调和不同阶段的过渡衔接缺乏系统联动。另一方面,部分新工科院校思政课教师和学工一线人员没有站在培养学生三观的高度来对待网络育人工作,没有将学生入学前,当下和未来规划三阶段有效衔接,而是机械地、简单地针对某一阶段、某一环节进行教育,使得不同的育人阶段、不同的受教育者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和育人的全过程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和衔接,没有真正形成全过程闭环,使得“全过程”育人脉络没有形成系统联动,网络育人效果差强人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魂、质量之本”[3],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迫在眉睫。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多来自互联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难免会浏览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在加强网络育人建设中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但是对这一平台做好监督管理,是新时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新工科院校要对网络新媒体平台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微博超话、贴吧论坛、微信、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从源头出发,将平台中出现的不良信息直接屏蔽或者筛除,力争消除不良信息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和扩散,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另一方面,当前一部分新工科院校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育人建设工作,但是平台存在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等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且平台的浏览量也很小。新工科院校要结合自身专业地域特色积极开展一些特色网络育人活动,并及时做好平台的更新维护工作;同时,新工科院校要在加强特色主题教育网站、互动平台和微信、微博以及抖音平台建设方面下功夫,发挥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官方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学工人员在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在网络中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播者。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更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新工科院校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思想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扎实的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应用。一方面,针对目前新工科院校缺乏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育人活动的人员使得网络育人成效不佳的问题,新工科院校要对一线学工人员加强网络技能应用技能提升的培训力度,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密切师生关系,提升教育实效。另一方面,新工科院校应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来提升思想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想教育理论相关的培训活动,在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观念,不断学习、反思复盘,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院校加强网络育人建设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大学生成长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变化发展的过程。思想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物理变量上,存在于课堂、第二课堂、学生宿舍中,在化学变量上,存在于任课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行政教师队伍中。新工科院校可以在通过开展基本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思政教育、日常教育中渗透网络思政,让网络思政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根据高校学生不同时期的状态、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调整网络育人的方式和方法。针对大一新生,应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教育为主导,网络育人工作则要侧重于学生角色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方法养成的教育,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针对大二阶段的学生,网络育人工作则需要侧重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累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针对大三阶段的学生网络育人工作的侧重点应做好学生人生职业生涯的辅导和帮助,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针对大四阶段的学生,网络育人工作一方面要与学生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求职的相关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同时还要做好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
总之,现代化网络信息发展速度较快,新工科院校加强网络育人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加强网络育人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是坚持思想价值引领的必然要求。新工科院校在加强网络育人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基本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努力让网络思想教育平台成为承载思政教育的主体、成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桥梁、突破物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有效、准确提升新工科院校网络育人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