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冀岩
在科技和文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多、人才培养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高校教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社会环境和不良风气倾向的影响,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背离其职业操守,过分注重名和利的追求,没有履行到教育中应尽的责任,逐渐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校园风气,深深阻碍了学生、个人和高校的全面发展,这与国家倡导的教育要求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严重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面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高校和教育者应该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增强师德建设效果,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现今阶段,高校师德发展的主体态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方向和势头,大部分教师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勤恳敬业,能够将师德和教学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部分教师在师德建设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在现今社会发展中不良风气的浸染下,部分教师师德水平逐渐下降,忽视了教师本职理念,忘记了初心,缺乏教师的责任感,对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意识也比较薄弱,缺少高校教学所需的相关专业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过分看重,而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到用心对待学生,大大拉开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距离。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常以主观意识为主导去看待和对待学生,没有做到公平和尊重,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背离了本职的价值观念,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只专注于名和利的赢取,甚至丧失掉教师的品德和底线。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人才上带来了不利影响,也越发不利于高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现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对高校育人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现象,道德失范不仅是个人的品德问题,也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使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师德建设便成为各高校工作中的关键。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以德治校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下,教师的优异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学生品德素养的健康成长,具有良好师德的师资队伍能够不断提高整个高校的教育水平,进而促进提高高校道德水准,因此,提高高校道德水准,加强师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在当前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其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和教学水平,有助于高品德、高专业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从而确保教育工作和教学活动得到持续提升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劲的、持续的支持和支撑,从而达到实现高校教育人才输出的目标。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时期的学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个人品德教养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默默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且影响力巨大而深远。高素质、高品德的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知识,更是在举手投足间传达着教师本人的三观。师德高尚的教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其良好的言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形成校园良好风气提供了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需要有树立师德建设的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上清楚意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督促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同时,通过组织思想会议和相关专题活动,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持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意识,同时加强教师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师德教育工作发展,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重点,为教师提供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教师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递者和培育者,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是衡量自身工作成果的指标之一,而对待工作的责任感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关爱学生,恪尽职守,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会促使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专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而提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实现教师自我素养提高的效果。
现实情况下,教师个人的单独成长不足以完全带动整个学校的师德建设发展,师德建设作为持久性的系统工程,更应在全学校推行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结合其教学目的制定出完善的、系统的管理措施,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系统规范,同时完善职业道德的规则,制定符合实际、可有效实施的教师工作守则和规章制度,并细化相应的考核指标,建立成熟的考核制度,实行奖励优秀者、处罚差劣者机制,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薪资、职称提升的主要标准。在约束和激励相互结合下,提升自我素养,从而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资队伍日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有生力量融入到教育事业中,其较强的业务水平、富饶的知识储备,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准、培养高端人才的主力军。但是,很多教师受限于较少的人生经历,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教师职业行为偏离职业规范,严重影响了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学校可以通过积极树立师德榜样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模范精神和行为,找到自身与模范的差距并在实际中加以改进和实施。同时,把身边的优秀师德楷模挖掘出来,也能够在观察、学习中激发教师在行为和思想上看齐榜样的热情,进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对一些损害师德的事例,也要展开针对性的分析讨论,以此警示教师规范自身行为,在不良思想行为发生的初始进行消除和改造,达到师德建设效果。
校园环境的好坏对教师道德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实行和发展。因此,高校应通过创造良好、融合、友好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师德的建设。如组织举办与文化、职业道德相关的活动,让教师在参加活动中持续提升自我,同时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采用符合教师实际情况的多样化方式,将师德建设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来,让教师在放松愉悦的的环境下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引导教师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向积极正确多维度方向发展,促使教师获得师德建设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并为积极的沟通与合作给予充足的机遇。除此之外,这种环境能帮助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目标,引导他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担负起更多的应尽责任,从而将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到优异的程度。
师德是主导高校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创造和谐的教书育人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师德建设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有助于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师德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切实认识到师德建设在当今教育形态中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多种形态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健全师德评价考核制度,并结合考核结果促进教师自我素养提高,进而实现提高师德建设的成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