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晓炯 吴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1]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巨大进展,为继续维护现有的发展成果并进一步为世界环境治理议题作表率,发挥中国角色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并向世界宣告来自中国的双碳目标——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宣言与行动,不但体现出中国对全球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议题的主动参与,更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这一重要角色在国际上的显著作用与地位提升。
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在上世纪就已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本世纪的《巴黎协定》,都持续性表现出国际社会对气候环境治理问题上的重视。然而由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局势的变化,导致各国对统筹相关的国际约束与履行自身责任的执行难度不断加大。而从国际环境治理效果的角度出发,却又缺乏足够的监督机制而导致履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2]面对曲折发展的全球环境治理事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便是来源于环境问题政治化之“困”与环境治理成效之“乏”。
过去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是基于国际间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与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为支撑,并辅以国际间商议确定的柔性环境治理目标为发展导向,再由全世界各国阶段性地完成环境治理的分配任务。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地区政治与军事冲突,对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制度性与结构性矛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便是来源于美前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在这一阶段,尽管中国积极履行自身任务,不断完善自身环境治理目标并在国际间开展针对域外国家的帮扶与支援,却仍然受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舆论攻击,“人权问题”等话语被广泛套用在中国的环境治理政策与其他发展目标之上,污名化中国在执行环境治理上的成效,极大程度上破坏了国际间合作的可持续性。这类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化议题攻击,罔顾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出了西方环境治理问题的政治之“困”——现有自身实力既无法维护过往过去国际事务的“领导集体”身份,更是在变局之中无法落实环境治理任务。
由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局势的不稳定,加之正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环境治理行动乏力、资金匮乏、成果欠效,欧美国家的环境治理成效与《巴黎协定》履约情况不甚理想。以欧盟为例,陷于国内能源安全与军事冲突影响,欧盟在协同环境治理上的力量表现出消极的态势,一是新能源企业面临产业政策去补贴化与高发展成本问题,新能源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制肘;二是由于西方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特点的正当交替与决策变更,对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造成不稳定性性影响,加之军事冲突影响,加剧了非可再生能源企业转型的困境;三是欧美国家就过去所承诺的减排力度与经济力量分配远未达到理想目标。以上种种“乏力”的表现都表露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家集体,距其所应匹配的角色还有不小距离。
当下全球的环境危机,陷于低潮经济,区域冲突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三重负面影响,在国际关注度与具体行动执行效益等方面都显出疲态。特别是由于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削减了世界上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集体合作意愿,进一步刺激了全球环境协同治理的困局。在此乱局之中,中国既要承担来自国际局势对民生与环境治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更要坚定落实自身对中国人民与世界组织的各项承诺。作为全球发展的实践者,中国在反击国际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片面质疑的同时,以高效能的速度保障环境治理政策,有力地展现出中国的担当者角色。
近年来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成效有目共睹,在国内环保事业与世界环境治理上的投入不断增多,取得了一定进展,却受到来自部分国际负面舆论以借口予以造谣与抹黑,妄图破坏中国数年来在国内外环保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影响。面对诸类非议,中国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正向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数年来在坚持环境保护与加速环境治理上的成果与作用。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为例,实现二氧化碳的少排与零排逐渐变成中国环境治理方案的重点宣传内容,如何向世界阐明中国的这一愿景与目标,是帮助世界认识中国环境治理过程与成效的观察重点之一。在面对歪曲事实的职责与攻击时,应清楚的认识到,不讲实际的空洞宣传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做出的现实成就是无法被否认的。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与现实发展,展现出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担当精神与中国坚定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
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效进展,为未来十四五期间继续提升生态环境系统质量与保护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有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并将为人民生活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在整治国内环境治理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原因就在于,一是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逐年巩固与完善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战果,为之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专业的目标制度与严格的法律规范对环境治理目标开展全局保障,从执行标准、执行过程与执行效果三方面出发,不断为环境治理过程赋能。未来,中国将继续有力统筹推进“十四五”发展,深入大号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密防控环境风险,进一步改善环境治理,系统谋划未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全面格局。[3]
在全球环境治理议题下,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其环境治理思维与环境治理目标展出独属于中国特色的三项特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科学理论指导,反对西方自由主义所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发展思维;二是坚持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站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是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力量与作用,中国的行动是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科学的,异于西方自由世界的发展选择;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除了建立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外,还囊括合理安排环保策略与布局、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等措施,丰富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为代表的激进欧美环境保护运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正义理论上的明显缺陷,漠视国家基层民生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只以口头行动宣扬偏激的环境保护口号。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剥离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与国民生活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反映出西方生态环境治理发展主体被当成意识形态冲突中的政治之矛,另一方面则是表露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国家集体在面对生态危机恶化现象下的治理乏力。马克思早先就指出,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反生态性质,其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为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潜在温床”。而对中国来说,中国的环境治理政策为环境正义理念提供了不同于欧美的问题处理方法,更是向国际社会阐明了“以自然中心”与“以人类中心”之间并非不可兼顾的思想弊端。当下西方出现的“自说自话”式环境治理呼吁与偶发的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舆论,正是由于部分欧美国家由公众力量倒推政府层面实现环境正义政策制定与实施而延伸出的现实“歧途”。我国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以环境保护与治理落实人民民生,以绿色生态政策维护环境治理,主动调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为西方存在缺陷的环境正义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各方面都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对国内而言,近十年来,中央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继出台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及意见,保障国内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根据资料显示,得益于中国各级政府坚定的执行力与中国人民自觉的配合度,近年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4]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落实十四五规划,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包括继续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加强空气质量、水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管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并将进一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动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反映了中国将在自行解决国内环境治理问题的同时,还要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时提供新的治理模式与方案,以国家权威治理目标与时间表作为国内环境治理政策的主抓手和对国际合作展现出的“保证书”,正确合理地规划国内的治理方案与国际的治理职责,为团结全世界人民共同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思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稳定,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严峻考验。面对如此的世界局势,中国尊重并支持各国在关于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付出的行动与努力,并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努力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事业中的引导员与创新者。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广泛蔓延到全球各地,在此背景下,如若继续坚持以自我为中心,操持“各扫自家门前雪”的孤立思维与基于意识形态斗争而消极应对这一人类的共同危机,将极大地破坏全人类的共同美好生活。中国对于环境治理的行动实际与合作意愿给出了一个友好与可行的目标方向,便是从“参与协作”到“主动引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了中国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也不会变。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高执行力、强执行效果与真切合作呼吁向世界各国放出了真诚友好的合作信号,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治理逻辑,观察与模仿中国的环境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向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另一种崭新的发展道路,更将打响“中国领导角色”等中国特有的全球治理体系角色优势,为推进中国不断走向国际引领者角色,协同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积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障措施,持续行动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合作的意愿与诉求。在此过程中,中国用具体行动回应国际负面舆论对中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的非议与抹黑,并积极向国际社会传达出中国开放友好互助的相互合作意愿,给出了中国关于构建人类生态环境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的主动行动印证了,只有真正地把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期许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总目标与总方向,才能真正地把环境治理好,造福全人类。中国的表率行动向世界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出了何样的作用,又展现出了何样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