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索

2023-04-15 14:27黄丽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瓶物理生活

黄丽艳

(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24)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这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初中物理的学习目的是把物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多关注物理知识与生活案例的有机联系,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与资源,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学会解决现实性问题.

1 积极引入生活素材,积累更多物理经验

1.1 巧妙运用生活实例,营造有趣教学情景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首先需注重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有助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学会运用物理视角观察生活现象.对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具体知识巧妙运用生活案例,营造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研究物理现象,为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1].

在开展《物质的三态》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景,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问:物质通常以哪几种状态存在?引领学生说出固态、液态与气态,追问:大家知道物质的状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发现是温度.接着,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冰块,问:冰除了固态外,还能变化成哪些状态?学生知道是液态与气态,继续提问:如何使冰块变成另外两种状态?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需要加热.之后,教师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取出几小块冰放在烧杯中,指导学生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思考和讨论水不同状态时的形状、体积等各方面的特征,使其归纳总结,并列举生活中其它物质的不同状态,增强学生的认知.

1.2 善于应用生活经验,促进物理规律理解

虽然初中物理属于物理教育的初级阶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再加上不少物理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带来诸多困难,不过引入生活素材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应用到物理知识讲授与分析之中,使其体会到物理和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习走进生活,促进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导入:将冰块放在阳光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指出会变成水,追问:除看到的现象以外,你还能想到什么?激活思维,使其想到冰——水——水蒸气或者固体——液体——气体,教师设计衔接语:物质有固、液与气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本节课主要研究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接着,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蜡油滴下,请学生分析这一生活现象,指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设疑:将钢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会不会熔化?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不会,知道钢熔化相比冰熔化需要更高的温度.追问:同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2 借助实验教学契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1 创造更多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针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才能持续改善其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动手条件,将一些物理知识同有趣的实验搭配起来,引导他们在动手实验中研究物理原理和规律,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多助力,不断增强实践应用能力[2].

在实施《声音是什么》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锣、鼓、镲子等乐器,随机邀请三名同学即兴表演一段,搭配导语:刚才三位同学表演时,大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回答看到敲打乐器,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设疑: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被听到的?借机引出新课,激起他们动手探究声现象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刚才表演的同学分享乐器发声时手指的感觉,要求其他同学利用身边的器材实验使它们发出声音,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同一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交流各自的经验,助推他们初步发现物体发声时会振动.如此,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机会,有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鼓励学生自制器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补充、验证与还原,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实验教学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繁也有简,简单的器材自主制作就能够满足实验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器材,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3].

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教师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浮沉子,通过挤压瓶身自由控制口服液小瓶的浮沉,引出问题:口服液小瓶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浮沉?吸引学生认真观察并主动思考原因,提出各自的猜想,使其产生动手实践的渴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自制浮沉子,步骤如下:将细铁丝绕在口服液瓶口,小瓶倒立放进水中,假如小瓶下沉,将细铁丝去掉一点再试;往矿泉水瓶里装水到瓶颈处,往口服液小瓶里装入一半左右的水,把瓶口塞住,倒置放入矿泉水瓶中,去掉瓶塞,观察小瓶能否竖直漂浮在水中,如果不能,调节小瓶里的水量,多次尝试即可;拧紧矿泉水瓶瓶盖,用手捏住慢慢用力,可以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撤去压力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用力得当小瓶会在水中某一位置保持静止;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3 引入生活物理实验,树立实践应用意识

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仅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物理现象.为此,教师可引入一些生活实验,引领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使其树立实践应用意识,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掘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物质的比热容》的教学中,本节课要学习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比热容,由于热量很抽象,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热量的变化及多少,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扫除学习障碍,使其树立实践应用意识.教师先围绕生活设计实验:把一壶冷水加热到100℃与把半壶冷水加热到100℃;将一壶冷水加热到100℃与将一壶温水加热到100℃,问题:在上面两个实验中哪种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给出正确答案,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认识到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同温度和质量变化有关.之后,教师提升实验深度:将一壶水与一壶煤油分别从30℃加热至100℃,问题:水和煤油谁吸收热量更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加热到100℃所用时间更多,吸收到的热量也就更多,使他们在实验辅助下认识到物质的比热容还与自身性质有关.

3 适当延伸教学范围,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3.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正所谓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空间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时间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内,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时,如果仅靠课内机会就比较少,开展课外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结合课内知识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与操作的方式把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使其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教学时,主要介绍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设一个课外实践活动.具体任务如下:调查自己家庭的电路布局;家中电器、电路用电注意事项;当地发生的安全用电事故及原因;学校需要注意的用电安全问题等,使其分享和归纳调查结果,鼓励他们制定一些安全用电的措施,如:手湿不能触碰电源,不能使用湿布擦灯具、开关等用电设备;正确安装三孔插座,不要随意把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使用;正确使用电源线,不得乱拉、乱接电线等.借此丰富学生的实践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4].

3.2 解析生活物理现象,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活动的价值.而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更为贴近,当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延伸物理教学的范围,要求学生基于物理视角分析与解读生活现象,使其学会运用物理眼光处理实际问题,借此强化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学生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增大摩擦或减少摩擦的方法上面,如:增大有益摩擦——搓手取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像鞋底的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安装防滑链;车子陷在泥里,垫上草使车子出来;刹车摩擦等.减少有害摩擦——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磨光刀面切菜;在笨重的物体下垫上圆木;在生锈的门轴上滴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结合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深入解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5].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获得更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增进理论同实践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瓶物理生活
哪个瓶里的油多
只因是物理
基于IYPT的高考试题研究
——2021年山东高考物理卷第2题赏析
叶子小瓶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妙用假设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