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南海 程新艳
(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111)
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为数学课堂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线上平台的融入,不仅带给小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效果,而且一些形象化、立体化的数学原理展示过程也能轻松化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难点,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之后,让数学课堂呈现出“传统+信息”的全新教育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小学生关注和喜欢数学.所以,本文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各种教学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改变了以往抽象、严谨的教学方法,将很多数学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能激发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在这种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比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将系统化接触和学习正规的数字,这些教学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过简单的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数学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营造形象丰富的教学情境:首先,播放很多小学生都熟悉的儿童歌曲《数鸭子》,利用优美欢快的节奏以及歌词中的数字“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来唤醒小学生对数字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大屏幕上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动画版数鸭子的视频,画面中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它们一个接着一个跳入水中.在这个动态画面展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字“1、2、3、4、5、6”等与动画中小鸭子的位置对应起来,每出现一只小鸭子,就出现一个对应的数字.如此一来,视频动画将学生带入一个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充满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地看图数鸭子的过程中,小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对象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对象,他们可以更清楚准确地掌握基础数字的读法和代表的意义.
思维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时期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数学理论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功能,可以将一些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直观化,能有效刺激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展开学习探究,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为“简单的分类”,要求小学生可以根据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分类这部分的数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育尚不健全,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信息时,可能会出现“理不清、剪还乱”的学习状况.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Flash动画、PPT等软件来进行动态的演示分析:出示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形,如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颜色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然后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演示,以“颜色相同的归为一类”为例,通过动画的分类演示学生们可以发现,在黄色的分类框中,出现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在绿色的分类框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组合看起来好像很杂乱,但是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虽然他们图形的特点不一样,但是颜色都相同……按照以上的方式进行类推操作.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多样化演示,可以更好地理解“分类”的不同标准和划分的过程,这种具体化的演示可以强化小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小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思维空间,他们可以在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中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难度不大,但是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很多教师经常会出现因为某一个知识点讲解而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或者学生对于某一个学习难点不理解,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困境,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入得到有效缓解,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动态演示功能,将抽象化的数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降低了教学难度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的教学中,本节课主要涉及“东南西北”四个基本的方位问题,目的是教会小学生基础的辨认方向的能力.但是方位问题一直都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小学生没有方向感,或者方向感混乱,导致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种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的三维立体展示效果开展教学活动.三维立体的信息技术优点在于可以呈现一个立体化的世界,还原各种模拟化的视角,更有利于小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知和理解数学内容.以教学“东”这个方位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呈现一段太阳升起的立体视角效果图,让小学生将画面中出现的人物代换到自己身上,假设成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中观察日出.这时候,数学教师再给出“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的方位知识点.如此一来,小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现场的模拟体验效果图,可以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太阳升起的方向与东方之间的方位关系”.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几个方位解读也可以采用人物代入的方式展开.营造出一个模拟化的现场辨认方位的学习场景,便于小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掌握方位辨认的基本能力,整节课的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改善[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还能成为增进师生关系的一道润滑剂.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线上平台琳琅满目,现代化的互动方式更能引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设置一些好玩有趣的问题,吸引小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拉近他们与数学教师之间的距离,助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
比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认知的基础,也是强化“角”这个图形特点的重要课时.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在班级群、钉钉群等线上平台上提出如下的问题:“同学们,回家后请大家找一找,你身边都有哪些物体上出现了角,请拍照上传打卡”.这项课后作业的布置迎合双减政策的理念,将书面作业更换为实际操作的内容,而且没有局限性,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灵活发挥,如有的小学生上传的图片为“妈妈的发夹”,并指出发夹上出现了一个角;还有的小学生上传的图片为“国庆节获得的小彩旗”,并指出彩旗上也出现了一个角;还有的学生上传了“饼干的盒子”,并指出盒子上也有一个角等.学生们上传作业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线给予评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采用一个笑脸、一个鼓励的图标等开展有趣的评价.这种及时创新的线上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线上的互动方式还可以便于小学生出现问题及时请教,改变了数学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或者课后练习主要通过练习册、课本练习题等方式展开.这一类题型或者问题的设计较为保守和传统,虽然可以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但是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平台中包含的课外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典型的课堂提问方式或者课后练习题型等,数学教师可以参考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锻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比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课本中的知识点主要涉及“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这一部分数字的运算规律和技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可以在结束课堂学习任务后,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典型问题,尽可能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第一天小明吃了2个苹果,第二天小明吃了1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在这道题目的计算中,小学生可以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可以依次相减,表现为“10-2-1=7”;第二种可以先计算小明吃了几个苹果“2+1=3”,然后再用总数减去吃掉的个数进行计算,表现为“10-(2+1)=7”.这种典型问题包含了加法的计算,也包含了减法的计算,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或者“学校的校车上一共有8个学生,第一站上来2个学生,第二站下去4个学生,请问车上还剩下几个学生?”类似这样的典型提问还有很多,通过这种依托生活环境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服务生活,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使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同时,通过这种连续计算的方式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也是今后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实,除了以上的教学优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出现还有很多方式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改革等多角度出发,多渠道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彻底改变数学课堂低迷、沉闷、乏味的教学现状,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