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2023-04-15 14:27郭云喜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素养实验数学

郭云喜

(扬州市文峰小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教育的目的,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新的调整,把做好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着重于利用数学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素养培养起到加速和促进的作用.要基于学生自身对数学的需求,使其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性训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使过去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实验教学,按照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活动,将“以人为本”和“做”的理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1 设计趣味性数学实验,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兴趣,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小学数学的实验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与其它类型的实验相比,趣味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能够促进游戏和实际应用的融合,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要开展好学生的兴趣调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发展好学生的学习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举例来说,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1]一课时,老师会先用多媒体示范,让学生了解一个圆的大小:一只狗被拴在一根铁桩上,拴狗的绳子是两米长,狗的活动面积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视频来展示这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求解圆的面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做实验,寻找出求解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

2.1 实施“趣味式”课堂教学

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那么,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课堂活动会变得僵化,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实施有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交流和互动,能够使学生充满学习的激情和快乐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创造一个情景,让两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既要观察客户的支付情况,又要确认店员是否做到了正确收款.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后,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3].

2.2 多表扬,多肯定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有很高的自我意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他们的自我意识的保护,多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做实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实验操作有错误,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告诉学生,挫折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帮手,大家千万别担心实验会失败,而是要有一些胆量去克服,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4].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会喜欢上这个老师,并且有很强的想要学习的欲望.

3 注重实验操作的探究性

在实验的时候,学生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实际操作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和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并不会先将最后的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直到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教师要求学生用剪子将纸剪成一个三角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是多少?请用量角仪来测量它们的具体数值!学生们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实验,也有一些学生觉得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特殊情况,于是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把三角形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5].

4 提供实验器材,确保实践常态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两种层次:一种是表面结构,另一种是深层结构.表面结构是由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概念、理论等,而深层的结构则是在浅显的认知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既相互联系,也相互补充.表面结构可以用言语传达,而深层结构则是潜藏的,它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塑造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的一个消极的参与者,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只是机械的接受.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教师应把数学实验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教室里设置一些可以随时进行的数学实验.同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类实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更多的实践和体验,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6].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用0,1,2,3,4这五个数字和“×”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在上课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数字进行错误的调整,那么他们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标有1~4和“×”的纸片,让学生做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比三位数要容易得多.大部分学生都给出了一个算式:41×32,然后再在这个公式里加上0,就能得到两位数乘以三位数.这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增加数学实验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5 注重数学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接受一种形式的建构,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体验和重新创作的过程.顾明远先生曾经说:“人是受教育的客体,而非消极地受教育,有主体性,所有的教育效果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才会为其所接纳.”在实施数学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可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的活动,使学生有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获得内在的探究驱动[7].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而且还要注重实验的进行.在数学实验中,以问题为切入点,使学生在问题的背景下进行逻辑思考,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作为“真主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教师控制的按部就班的实验教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的本质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手、脑协作的探索,要通过对数学实验的亲身经历才能获取到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数学实验中要确保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和互动来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听”改为“做”,使老师从“讲”转变为“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关的实验材料,把适当的数学实验部分“数学化”地进行重组和重构[8].“数学化”的重组和重构是在实验的指导思想下,把实验活动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教具和实际操作,进入情境,思考问题,并对其进行数学化的研究.

6 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多数范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大多以简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修改例题的内容或背景,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例形式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时候,教材里有一个关于购物的例子,给出了一个购买《格林童话》的例题,进行数学运算,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感兴趣.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平时最喜爱的聚会或其他活动,来设计范例.

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学会主动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运用,真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在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合作和交流,这样小学生对课本内容能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了学习效率,进一步达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提高数学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意识到,每一位小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在评估上,老师都应该采取更加开放、宽容的态度,以多元的视角去看待学生,并在课堂上做到多元的表达,以最大限度地兼顾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多元表达式的数学实验课堂,不但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也使每位学生在老师的多元表达与评估中,形成了更加完美的人格特质,从而为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养实验数学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