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2023-04-15 06:56蔡升奕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巫医荆楚消炎

蔡升奕

(韶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从文字的形体方面来看,“創”的初文为“刅”,通 作“創”。有“刱”“剙”“剏”等 异 体。《说文·井部》:“刱,造法刱业也。从井,刅声。读若創。”[5]106段玉裁注:“蒙上文‘丼者法也’而言,故云造法刱业。《国语》《孟子》字皆作‘創’。”[6]而“剙”“剏”,显然都是“刱”以“并”替换所从之“井”后形成。“并”“井”形近互通,《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7]孙诒让云:“‘为其井匽’者,井匽当读为庰匽。”[8]是其例。“創”还有“”“”“戧”等异体,相互之间关系密切。《集韵·漾韵》:“(創)或从刃。”方成珪考正:“譌,刅譌刃,据《韵会》正。”[9]“創”“”所从之“刀”“刃”来源于“”所从之“刅”。而“戧”,《玉篇·戈部》称“古創字”[10],所从之“戈”与“刀”“刃”“刅”等属于同类型的形符。从以上“創”的各种形体可以看到,“創”的初文“刅”,在演变过程中,在和其他构字部件组合时,可作“刃”“刀”等形,也可替换为“戈”。有增加意符“井”而作“刱”,增加声符“倉”而作“” “”或“創”,也 有 用“戈”替 换 形 符“刅”等而作“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类型的形符“刀”“刃”“刅”及“戈”可以相互替换。“”从并从戈,而“创”的各种异体中有作“剙”“剏”者,我们认为“”字就是由“剙”或“剏”以“戈”替换所从之“刅”或“刃”后所形成。

第一类,《清华简(壹)》《皇门》第6 简及《楚居》第3 简中的“”,其语境相同,辞例相同,其用法属于一类。

首先是对施工方法的确定,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的建设项目是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工程的重点,施工主要在地下作业,工程造价高,施工程序复杂.结合地下水文地质、周边自然情况和道路网规划等因素,选择盖挖法作为施工方法.

那么,楚这种植物是否真的具有止血消炎及愈合创口之效呢?答案是肯定的。楚,又称荆,合称荆楚。马鞭草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叶具长柄叶,为掌状复叶。顶生圆锥花序,花冠淡紫色。由于分布广,形态变异大,被区分为若干个变种。根茎叶花实皆入药。孙一奎《赤水玄珠》云:“孙真人治九窍出血,用黄荆叶捣汁,酒和服之。”[20]《分类草药性》云:“(黄荆根)理气止痛,止血。治口、喉、牙痛,痔疮出血、刀伤出血。”[21]《证类本草》引《别录》云:“(牡荆叶)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22]《汤液本草》:“(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23]黄荆、牡荆及蔓荆等都是马鞭草科荆楚类植物。可见荆楚类植物普遍具有治疗外伤及止血,甚至止痛的作用。《产宝百问》载有一个叫“防风散”的方子,“治产后中风,如角弓反张口噤”,其中蔓荆子就是该方的一味药[24]。现代医学的药理分析证明,荆楚类植物的黄荆、牡荆及蔓荆等具有抗菌消炎,抗微生物及镇痛的作用[25]。而荆楚类植物这种治疗外伤,抗菌消炎及止血、止痛的作用正是“(胎儿)溃自胁出”后,进行治疗所需要达到的药效。我们认为,正是在荆楚这种药用植物的药效作用下,妣病情才得以受到控制,终于获救,这在上古医药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裴骃《集解》引干宝曰:“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斯盖近事之信也。”[11]581裴骃所引干宝所称是晚近的类似事件,虽属志怪,但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巫医使用荆楚这种药用植物对妣进行治疗,从其后人们用将一族之人称为楚人的方式以示纪念来看,一定是取得了奇迹般的疗效,因而人们对其产生了崇拜,为了纪念这一奇迹,便把这一族人称为楚人。这也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应该没有过使用荆楚这种植物用于止血消炎,痊愈创口的。因为是首次且具神效,人们才会以把一族之人称为楚人的方式以示纪念。这就是“巫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这一句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巫医首次使用楚这种药用植物愈合了妣胁部的创口,(因其神奇的疗效,人们以楚为傲,便把一族之人称为楚人)至今都被称为楚人。如果如整理者所言:“此句意为用荆条将妣之胁缠包复合”[2]184, 这是极其简单的事,而如此简单、意义不大的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是不值得如此隆重地用“楚”来给一族之人命名的。且揆之事理,楚这种植物也不便用于对胁部进行缠包复合,巫医不至于舍弃便利缠包复合之物却偏偏要使用楚。据此我们推测,正是因为楚这种药用植物的神效,人们还给楚附上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如明朱橚《救荒本草》卷六引《陶隐居登真隐诀》所云:“荆木之华叶,通神见鬼精。”[26]荆木能够通神。总之,该句中的“”,与《皇门》第六简句中的“”辞例相同,同样把句子语意的承接关系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第二类,《清华简(拾)》《四时》篇第1 简、第10 简、第11 简中的“”,及《四时》篇第26 简、第34 简中的“”,其语境相同,用法一致,辞例相同,用法属于一类。下面予以说明。

《四时》第1 简至第2 简:“凡行,揆日月之位,以定四维之亙需、缩弱、盈、节约、张施、章明、满溢、伏藏、渴、披扬、靡毕、丽合、发涌、逾下。”[3]61

该句的“亙需”,子居认为:“(亙)当读为‘亟’,训 为 疾、急,《说 文·二 部》:“亟,敏 疾也。”[27]至于“亙需”之“需”,整理者认为:“需,本篇屡见,简一〇、二八作‘繻’,等待,滞留。《说文》:‘需,须 也。’《易·需》‘需,有 孚’,孔 疏:‘需者,待也。’”[3]132则“亙”为疾急意,“需”为滞留意,语意正相反对,是用于描绘星象状态的用语。以下“缩弱”“盈”等等与此同,也是描绘星象状态的用语。我们认为,“缩弱”“盈”,形成对文,在语义上构成正反关系。“缩”对“盈”,“弱”对“”,则“”应是强的意思。“盈”之“”,从水声,而作为声符的“”,正如前所述,是“創”之异体。“”在此与“强”字通,“創”“强”两字的上古音同属阳部,“創”有一异体作“”,从月长声。《龙龛手鉴·长部》:“”,“剙”的俗字。[28]《字汇补·长部》:“,与剙同。”[29]而从长声的字,与“强”可互通。《史记索隐·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繁,庄侯瞻。”司马贞《索隐》:“《汉表》作平严侯张瞻,此作强瞻。”[30]“强”“张”互通,“张”为从弓长声,而“創”之异体“”,从月长声。那么,“强”亦得与(剙)通。“盈”就是“强盈”,正好与“缩弱”相对。

《四时》第26 简至27 简:“十七日,二十六时作焉。素明旦,辰泉,时雨至。”[3]73-74

猜你喜欢
巫医荆楚消炎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荆楚老乡敲钟忙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基于认同视角的贵州苗族巫医治疗现状探析
俄议员提议整治巫医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弘扬荆楚之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