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安
(韶关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韶关 512005)
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时间范围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伸到改革开放之前,狭义的时间范围限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革命者个人或集体遗留给后世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战争、历史事件、重要机构及革命活动所发生的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建筑与设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故居旧居等)、重要革命历史文物(手稿、枪械、题词、遗物等)、重要革命文艺作品(红色歌谣、诗词、革命英雄事迹、传记、家风、革命文献、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革命影视作品)等。红色文化产业是指以传播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为宗旨,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生产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红色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一种产业分类。红色文化产业关联到第三产业的很多内容,包括教育、旅游业、出版业、广播电视等。为了解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推动韶关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红色文化因其具有优质的文化属性,能够引领全体人民形成坚守一致的价值追求,因而开发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并促进其实行产业化发展,就能更好地激发韶关人民的文化创造与创新活力,更好地彰显韶关文化、韶关精神、韶关价值、韶关力量。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形态的社会主义道德[1],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开发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场化利用和通过凝结在红色文化产品中的内涵和符号的认知,对民众施加显性或隐性的教育影响,从而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建立起自己完美的人生目标,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核心是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广东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严控开发强度和产业准入门槛。红色文化产业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所开发的产业,基本集中在研学、旅游、文创等产业,是无污染、无烟的产业。因此,韶关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完全契合广东省“一带一路一区”的功能定位。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合理整合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经济价值生长点,将其开发为红色文化产业或相关产业,可以促进文化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直接或间接产生出经济效益。韶关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可以为韶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动力和经济增长点,促进韶关经济社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国庆节期间,韶关各红色景点接待游客182.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1 亿元[2]。
韶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遗址遗迹数量居广东省前列。2017 年以来,韶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红色革命遗址调查,编制了《韶关市红色革命遗址普查报告》,认定全市革命遗址1 245 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28 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544 个、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居72 个、烈士墓82 个、纪念设施117 个,另有其他遗址88 个,红军遗址(旧址)文物保护单位37个;红军历史文物1 120 件,红军历史文献50 多万字。省级重点革命遗址502 个。随着韶关市委、市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红色文化资源还会不断发现,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如红七军在乳源遗迹的新发现,李达、王亚南、梅龚彬坪石旧居的新发现等。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韶关红色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为满足塑造“红色韶关”城市印象的需要,根据韶关市将韶关建成全省“红色旅游研学目的地”、全省重要的“党史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精神,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积极进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开启了红色文化研学产业,目前,韶关红色文化研学产业正逐渐形成,具体为三种形态:
1.以现场教学为目的而衍生的红色文化研学产业。以现场教学为目的而衍生的韶关红色文化产业,主要是服务于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及相关县市委党校在各红色遗址进行现场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消费需求。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及南雄、乐昌等市县委党校,早已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教学,经济属性并不凸显,但它却是韶关红色文化研学产业的起始。2020 年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正式挂牌,开始接受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委托培训,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广东南岭干部学院与南雄、乐昌市委党校联合,在乐昌、南雄等地设立了红色革命教育现场教学点,现场教学活动规模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 年6 月至2021 年8 月,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已为市内外举办各级干部培训班170 余期,培训学员约15 000 多人,其中绝大部分班级都开展了现场教学,因此产生了交通、饮食、文创产品的消费,逐渐衍生出了研学产业。
2.以进行红色教育为目的而衍生的红色文化研学产业。近年,除了党校、干部学院到红色景点开展现场教学外,各单位、学校、组织、团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或者其他主题教育活动,也都首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作为活动现场,虽然每次活动规模不大,但累积人数却比参与现场教学的人数多,并且停留的时间也没有现场教学固定,参访活动中的自由度比参与现场教学的学员大得多,欣赏、购物的时间比参与现场教学的学员长得多,购物、消费的机会相对比参与教学的学员要多。因此产生了交通、饮食、文创产品的消费,也逐渐衍生出了研学产业。
3.以旅游为目的而衍生的红色文化研学产业。节假日期间,一些家庭或个人在外出旅游过程中,也会到一些红色景点参访,其参访的目的虽与参与现场教学和接受教育者不同,但却在参访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到了一种教育,从而不自觉地延长了预计参访的时间;或是为文创产品所吸引,产生了饮食、文创产品等的消费,也逐渐衍生出了研学产业。
但是,韶关红色文化研学还存在着现场教学景点场地简陋、课程简单、服务产品类型少、文创产品低端等问题,服务或产品缺乏吸引力。
韶关很早就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了旅游资源,并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满足于游客在参访红色旅游景点中所需求的物质和文化消费,就是衍生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由于以前这种红色资源只是旅游线路上的一个或两个点,其产业价值往往是蕴含在旅游产业之中,没有单独进行统计。
韶关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三种形态:
1.传统红色旅游景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韶关旅游业界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早已开发了红色景点并将其列入旅游线路中,市区的粤北省委旧址、乐昌的龙王潭、始兴的红围、仁化的双峰寨、南雄的梅关古道等都分别列入不同线路之中,如市区文化休闲游线路:韶阳楼、韶关森林公园——三江六岸交汇处、通天塔——中山公园——大鉴寺——风度步行街——风采楼——太傅庙——北伐战争纪念馆——省委机关旧址——芙蓉矿山公园——韶关博物馆。2018 年,韶关专门设立红色旅游线路,先后推出了红色遗址体验之旅、爱国主义教育之旅、踏寻先辈足迹之旅、追寻红色记忆之旅、忆苦思甜红色之旅、红色传统教育之旅、革命光辉纪念之旅、重走长征路之旅、革命精神熏陶之旅、红色星火燎原之旅10 条红色旅游线路;广东省10 大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有6 条涉及韶关,串联了韶关13 处红色文化景点。韶关红色文化旅游人次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梅关古道景区接待游客79.02万人次,仁化双峰寨接待游客39.6 万人次。因满足游客在这些红色文化景点而产生的物质和文化消费,即衍生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2.新建红色旅游景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仁化城口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是全国20 个“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2017 年4 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室批准,韶关在仁化县城口镇开始建立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2019 年10 月22 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广东省惟一一座红军长征主题纪念馆,也是韶关新建的红色旅游景点,据不完全统计,开放后的3 个月时间内,即接待了来自全省党政机关、学校的团体参观者5.5 万人、散客参观者4.4 万人,参与直接、间接服务人员100 多人。南雄市灵潭村是南雄农民暴动策源地、革命烈士钟蛟蟠的故乡,南雄市文旅部门依托灵潭村的红色资源,开发建设了一款全域沉浸式实景游戏——“灵潭1927”。游戏分为启战——夜伏——游击——会师四个篇章,将灵潭10.8 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成一场红色体验之旅[4]。该景点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却受到了旅游者的热捧,一些青年人自己组团前往体验。满足参观者和体验者在此的物质和文化消费,即衍生出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3.正在建设的红色文化景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仁化城口丰泰公司依托城口镇的红色文化资源,策划了“微长征路项目”,该项目集住宿、研学、体验于一体,建成运行后,即可衍生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但是,韶关的传统红色文化景点和新建设的红色文化景点,还存在着文化内容不够丰富,表现手段不够新颖,红色旅游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正在建设的红色文化景点还存在用地指标无法解决等诸多问题。
韶关根据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相关文化创意工作,早期虽然规模不大,且并不着眼于经济效益,但却是韶关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的起始,延续发展到现在,主要有四种形态:
1.红色文学作品。韶关本土作家以韶关红色文化为资源,创作了一系列红色文学作品,形成了韶关红色文化的创作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沈兆希的长篇小说《二月兰》,李迅的长篇纪实文学《广东大荡匪》,单小红的长篇纪实文学《全赓靖传》,李迅、王心钢的长篇纪实文学《南岭黑风》,李迅、周嵘的长篇小说《天鹰之歌》和《风度大队》,王心钢、梁观福的长篇纪实文学《赤焰——北江工农军征战记》,王心钢、廖春艳的长篇小说《锋面雨》,李迅、王心钢、荣笑雨的长篇纪实文学《五岭鏖战》《血火交锋》,王心钢、荣笑雨、李迅的长篇纪实文学《潜流——南方地下党血火记录》《铁血北二支》和《冯光英雄传》,李迅、周嵘、吴土清的长篇纪实文学《灯塔——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纪实》等几十部作品。
2.红色历史读物。韶关文史学者积极搜集整理研究韶关红色文化,编著出版了10 多本韶关革命历史题材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有《韶关革命历史图文集》《韶关革命历史纪事》《韶关革命历史概览》《南昌起义部队转战粤北》《北江工农军参加南昌起义》《朱德革命活动在韶关》《红军长征粤北纪事》《工农红军在韶关》等。
3.红色影视作品。韶关本地或外地作者根据韶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影视作品创作,先后拍摄了一些反映韶关红色文化题材或红色景观的影视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有20 世纪60 年代拍摄的电影《独立大队》,20 世纪70、80 年代拍摄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梅岭星火》《血沃油山》,2011 年拍摄的电影《战时省委》;2020 年拍摄的纪录片《从犁铺头到井冈山》《红色粤北》等。
4.红色文创产品。韶关红色文创产品起步较晚,早期的红色文化景点主要是从外地购买红色文创产品。近年,韶关一些文创工作者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是相关红色文化读本;第二是直接复制相关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如红军帽、红军服、军用水壶、军用背包等;第三是在相关物品上运用红色文化元素制造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印上红色印记的搪瓷缸、印上红色印记的文化衫等;第四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韶关红色文化知识的对答和拼图等。
红色文学作品、红色历史读物在书店出售,红色影视在影院放映,红色文创产品在景点售卖,明显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价值,由此衍生出了红色文学作品的产业特征。但是,韶关的红色文艺作品还没有在全国形成影响度,红色文创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还不高。
韶关红色文化的研学产业、旅游产业、文创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韶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韶关的经济和文化消费,但与全国有关地市相比,韶关的红色文化产业对经济和文化的拉动力不强,主要是因为产品处在低端层次,没有形成市场效应;文化审美不足,没有形成市场吸引力;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地方品牌;影响力不够,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为发展韶关文化产业,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1.确立广义的红色文化概念。在继续重视挖掘韶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韶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纳入韶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丰富韶关红色文化资源。
2.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根据韶关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同类别和内涵及内涵的丰富度和可开发度,确立其开发价值和不同的利用开发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确立开发的先后次序及开发的扩展度。
3.树立红色文化资源产权意识。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随着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热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红色文化资源抢注或某些无序运用状态,因此,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对具有普遍性或独特性的红色文化资源,选择进行商标登记,保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合法性。
4.完善编制韶关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韶关生态功能区的定位,结合《韶关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韶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进一步完善制定《韶关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领韶关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5.尊重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首先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其次要明晰红色文化资源的产权和权责;再次,分离红色文化资源的所属权和开发权,发挥产权部门在开发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明确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红色文化,而不是将红色文化当成形式。违背规律的开发与投资,非但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6.积极建设研学精品课程。随着各级干部培训学院的增多,现场教学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形式。因此,应根据现场教学需求,积极建设研学精品课程和精品教学现场,以增强对学员的吸引力,扩大培训学院的影响。持续开展“革命先辈,我对您说!”主题征文活动,争取将其做成韶关红色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出版一至两辑,可分市内辑和市外辑;每年举行一次评奖,可分市内奖和市外奖;出版、评奖工作由宣传部门统筹,现场教学的征文由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收集、初评后交宣传部门;主题活动征文由各单位收集、初评后交文化部门,文化部门复审后交宣传部门;大中小学征文由各学校收集、初审后交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复审后交宣传部门。
7.完善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产品营销是一个完整的链接式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少一个产业链条,就会缺少一个交易发生机会,甚至会由此中断交易过程,直接减少经济收入。因此,必须将红色研学有机地嵌入红色旅游产业之中,不断满足研学学员的消费需求,完善服务链条。只有产业链条越完整,服务才会越完善,研学学员消费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的概率才越高。
8.加大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业态融合力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预计,2020 年我国红色旅游人数将达15 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近4 000 亿元[5],未来红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此:一要加强与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尤其是同质性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延长红色旅游线路,如规划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旅游线路时,就可将南雄附近大余的梅岭三章纪念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纳入其中,以延伸红色旅游产业的链条;二是加强旅游产业间的横向渗透,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红+绿”“红+古”“红+村落”等模式,将红色旅游景点合理地嵌入其他旅游线路之中,共同构成完善的区域旅游资源体系,从而形成叠加吸引力,发挥整体优势,如“灵潭1927”,与珠玑巷、梅关古道两大景区形成联动后,延伸了“灵潭1927”的产业链;三是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内涵,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估,支持一些公司做大做强相关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使其成为韶关红色文化旅游的标志,如仁化城口丰泰公司的“微长征路项目”、南雄寄心小院的“灵潭1927”项目。
9.鼓励开展红色文学作品创作。保持红色文学创作传统,鼓励本土作家继续积极创作韶关红色文化作品,争取创作出一两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学精品;发展红色文学动漫产业,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动漫制作公司,利用AR、VR 等新媒体先进技术,创作出具有韶关红色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并依此而衍生出新的动漫衍生品;扶持韶关红色影视作品制作,精选红色文化题材,选好时间节点,拍摄上映韶关红色影视作品,组织开展韶关“红色微电影”竞赛活动,鼓励韶关市民乃至外地市民,拍摄韶关红色微电影。
10.创新韶关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文创产品要突出韶关的地域特点,突出韶关红色文化的独特元素,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守成与创新相一致。一是要引进具有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文创产品公司,依托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创作出独具韶关特色的文创产品;二是在韶关现有的玩具产业中,鼓励玩具生产厂家和玩具设计人员,将韶关红色文化标记和元素赋予玩具形象和符号,制作生产出为学员、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
11.优化红色文化项目开发用地政策。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项目,尤其是较大型项目,势必存在着用地难题。为此,可在年度用地计划和指标中优先支持红色文化开发重点项目,强化红色文化开发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