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红军长征过广东研究综述

2023-04-15 06:56腾,邓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仁化粤北中央红军

方 腾,邓 盼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室,广东 韶关 5120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7,“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1]13。回首十年来,随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召开、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的建成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的推进,红军长征过广东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首先,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挖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其次,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其内容包括红军在广东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足迹、红军长征过广东的历史以及红军对地方的影响等。随着这些研究成果、研究资料的编辑出版,红军长征过广东的研究也不断完善,更加趋于专题化、系统化、多元化。

一、传统研究领域的深化:红军长征过广东相关问题研究

(一)红军长征突围研究

关于红军长征突围,以往的研究资料更侧重于研究中央红军和留守红军在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突围的经过,较少将突围和红军长征进入广东联系起来,更多地从“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或“红军长征过境广东”视角以大事件形式进行简要概述。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始更多地以“突围”视角研究红军长征过广东。陈立旭在《周恩来的长征路》中认为,中央红军在突围方向上经历了三次考量后最终选择广东方向。第一次是中央苏区的东北方向。1934 年7 月上旬,中央红军选派红七军团组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福建、浙江一带突围,为红军主力探寻战略转移线路。但现实证明闽浙赣边突围行不通。第二次是中央苏区的西面方向。1934 年7 月下旬,红六军团奉命从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撤退,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减弱了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包围。第三次是中央苏区的西南方向。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国民党粤军陈济棠进行秘密谈判,试图在包围中央苏区的敌军内部打开缺口[2]。石仲泉在《中央红军悲壮的战略转移和惨烈的湘江血战》中认为,红军在广东突围期间,国民党粤军构筑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在封锁线部署了重兵,主要目的是阻止中央红军进入广东[3]。因此,红军长征并非是简单地“经过”或者“过境”广东,它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经过战略考量后最终选定的突围方向,同时也是中央红军一边坚持武装斗争一边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打开的突围通道。

(二)红军长征在广东过程研究

过去党史界和学术界对红军长征在广东这一段历史关注较少,直至2016 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出版《万里征途第一站——红军长征在广东》,才对红军长征过广东南雄、仁化、乐昌的历史背景、突围线路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整理了相关重要历史资料。黄思好、刘耀东在《寻访仁化长征红军足迹》中介绍,1934 年11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在仁化城口镇进行休整。红军在休整期间纪律严明,军民关系十分融洽[4]。此外,2014 年韶关仁化县举行了“纪念仁化暴动87 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 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就红军长征过仁化的战斗情况、补给情况以及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为后续加强红军长征在广东过程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

(三)红军长征顺利从广东突围的原因研究

相对于湘江血战,红军长征在广东的伤亡较小,突破前三道封锁线相对比较顺利。对于其中原因,过去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红军长征前夕与陈济棠的秘密谈判,较少系统性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近年来,有关党史工作者和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拓展研究。王新生在《中央红军长征顺利通过粤北原因再析》中结合主客观因素对红军长征顺利通过广东进行了探讨:一是统一战线的灵活运用为红军长征顺利从广东突围创造了有利客观条件。二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红军长征顺利从广东突围提供了精神支撑。三是粤北人民的鼎力支持为红军长征顺利从广东突围提供了有力保障[5]。杨汉卿在《“仁化暴动”87 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 周年研究的丰硕成果》中梳理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关于中央红军长征顺利从广东突围的五个方面的原因,包括成功运用统一战线、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粤北较好的革命基础、红军纪律严明深得群众支持以及粤北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

二、新研究领域的开辟:红军长征过广东历史启示的提炼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过广东研究不仅对传统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化,同时在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红军长征过广东历史启示进行提炼。

(一)灵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而中央红军和粤军在长征前夕达成秘密协议正是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相互作用的结果。就秘密协议而言,没有坚定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便没有了前提。杨建伟认为,创造性开展统一战线是党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粤军历史上三次打败桂军,战斗力较强且历来坚定反共,陈济棠之所以主动要求与红军取得联系,主要是为了保持粤军自身实力[6]。红军通过分析陈济棠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紧紧抓住陈济棠保存自身实力的最大需求,充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从粤北突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坚定理想信念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红军与仁化》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及其军队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7]。红军长征过粤北期间,红三军团“独臂师长”洪超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身先士卒直至壮烈牺牲,红一军团曾保棠率部一昼夜百里奔袭攻占城口,中央分局项英、陈毅等率领留守红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每一项艰巨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千千万万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红军指战员。

(三)坚持群众路线

韶关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足迹,是北伐战争誓师地、湘南起义策源地、游击战新战术形成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所在地,也是红军长征途经广东的重要路段。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期间,坚持纪律严明,注重加强宣传工作,群众纷纷支援红军,为红军当向导,提供住所,安置、护理伤病员,收留失散红军。陈弘君在《红军长征在广东的历史启示》中认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只有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紧紧依靠群众,党和红军才能够战胜艰难险阻[8]。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红军长征过广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不仅深化了传统研究领域,同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未来红军长征过广东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但红军长征过粤北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一方面,中央红军长征在广东发生的战斗次数、规模、牺牲人数和筹集物资、经费等统计情况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红军长征在广东相关革命文物历史挖掘和宣传还有待提升。

猜你喜欢
仁化粤北中央红军
粤北龙船歌研究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仁化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仁化掠影
好样的仁化 也应“高看”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