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海芬(甘肃省临夏市逸夫小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对学生而言,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少学生在面对文字较多的文章时,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很好地集中起来,使得学生们在总结中心思想,并剖析文字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并激励学生们提升读书的积极性,在钻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读书能力。
经过对语文课阅读教学情况及学生发展的调研,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不断进行反思和理解,久之就会产生自身独特的思考方法。随着图书种类的不断增多及阅读能力的日益提高,学生这一独特的思考方法会进一步完善,这对今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有益。
第二,丰富学生的认知系统。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借助阅读理解能力来消化。因此,当学生的读写水平提高时,其消化吸收基础知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能逐步达到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其学业水平的教育目的。
第三,陶冶学生的情操。随着语文读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阅读时会比较快速地了解作品要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并站在作家的视角来思考与感悟,这就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受到作者崇高品格的熏陶,对生命、对人性都有不同的体会,进而顺利实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由此可见,通过在语文课程中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存,从而向着人生方面迈进。
无论读书或者做其他事,都要求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只有当学生对读书非常感兴趣时,其读书积极性才能得以保证。但是,就当前阅读教学实情分析,还存在着学生对读书没有积极性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个状况,也与教师不够关注直接关联,教师会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介绍会考的内容,学生们仅仅对教师讲的内容加以记录和记忆,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并没有表现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得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低下。
因为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学生的思想就会显示出个性化和多元化。但就当前阅读教学来说,不少学生对课文虽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对自己不自信,因而把自己的观点否定了。倘若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作家精心编撰的,必然有着深刻的含义,所以在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其对文字进行深刻认识。但就当前学生的读书实情来说,学生通常只能肤浅地把在文中需要弄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而缺少对文字的深入了解。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业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以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也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上课,不过内容往往和教材毫无差异,教师通常先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读书技能,然后再根据教材,引导学生查找相应的文字,而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课堂节奏进行学习,往往缺乏自己的反思,这样的现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为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阅读,教师可在准备阶段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从互联网上下载一系列相应的资源,创造良好的读书气氛。
比如,在讲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在网上下载一部分关于鲁迅生前的参考资料,把他的一生轨迹、作品内容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对鲁迅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在学生看完以后,教师便可将文中的几个经典片段选取出来,并让学生对该片段加以分析,从而剖析片段在文中的意义,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自行把关键字词筛选出来。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程度不同,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应当针对学生的语文掌握状况进行分层指导,针对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在给学生解答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修改,让学生把自己修改后的内容进行通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剖析鲁迅的创作方式,从而意识到这个词句在本文中的关键意义;针对一些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大致把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总结清楚,并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即可,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也应适时对其加以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味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是由教师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加以说明,学生基本没有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加以自主解释。再加上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阅读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在考场上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读写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做题中,从而削弱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形成较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他们分为各个小组,各个组分派一个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和语文学习一般的孩子,或是按照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加以分派,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之时,掌握其他同学的读书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
比如,学生在讲述《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按照课文中的内容为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文字的段落是如何分配的?分配的依据是什么?或者为学生留出一些教学时间等,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中开展合作交流,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所负责的内容、研究的方面等详细记录下来,在下课后再上交到小组负责人处,让组长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作出记录,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打分的形式在表上加以填写,这样才能防止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把任务推卸给其他同学。在与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对学生进行询问,在询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生,这样就能够保证班级内的所有同学都投入到交流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学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当教师看到他们在解答中的错误以后,不应打断他们,而是等学生解答完毕以后,让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再来补充。当同学补充完毕以后,教师按照文章内容对他们的答案加以补正,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准确认识到自己的答案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利于他们从教师的补充中学会阅读和思考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比较侧重于给学生介绍相应的做题技巧以及阅读分析方法,而为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基本上把整个上课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而很少为学生留出自己的读书时间。即使在他们开始诵读时,也要根据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他们集体诵读,这样的读书方法会导致一些读书兴趣不高的孩子在诵读活动中浑水摸鱼,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融入诵读当中,大大降低了集体诵读的质量。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抽一些时间,以朗诵大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麻雀》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选择需要搭档的伙伴,并规定各个小队学生的数量,以免人员太多减少小组朗读比赛的品质,又避免各个小队总量过少,导致小组学生数量不足,从而延长朗读比赛的时间,对后面的教学进度形成不好的影响。在学生选择好搭档后,可由教学委员会将各个组的人员和学生姓名做好记录,为后期的评价和奖励打下基础。在为学生分好小队后,教师可以先把这篇文章中几个优美的片段告诉学生,由他们自行选择需要诵读的片段,以小队为单位在课前进行诵读练习,使学生在诵读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小队组员之间的默契,使学生通过词语的变化,体会文中的情感,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力求实现以读促悟的教育目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之后,教师可先从多媒体中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文本中片段的诵读视频,使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明确他们的正确诵读方向,并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从而防止部分学生在诵读训练中产生分析偏差的状况,造成学生诵读情感投入不够,对以后的朗读比赛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学生的读写能力有限,再加上学生对文字的认识程度与情感理解不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时,所投入的思想感情和脸部表情的变换与教师期望的效果不同,在这种时候,教师尽量不中断学生的朗读比赛,并且可以把学生诵读的完整度和气势,通过分数的形式加以评价。当所有学生都朗读完毕以后,就应该由各个分组的每个学生开始互相打分评价,如此才能保证打分的公正与全面性。在给每个学生评分完毕以后,教师应及时对名次靠前的小组加以奖励,并在奖励的过程中把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在班里加以指出,这不但能够使每个学生经过教师的评价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还有利于其他同学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理性的分析能力,往往依靠身边人的评语对自己加以认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分类评估,从而帮助班上的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致,从而改变学生的读书心态,并促进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读书当中。
比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应该让各个分组的每个学生轮流诵读,为保证诵读工作的秩序性,教师还可在每个学生阅读前,让各个分组中的每个学生先选择好需要阅读的片段,在上一分组的每个学生全部诵读完毕以后,下一分组的每个学生紧接着开始诵读,如此教师才能在总体上凝聚全班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在学生全部诵读完以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语文基础对学生加以点评,而针对一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学生全部诵读后,当堂提问学生对这个片段的思想与感情,或者片段在本文中的意义等,从而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自主对文章内容加以钻研,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一些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对学生在诵读中的整齐程度加以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并帮助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后面的练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致。
培养学生在读课外书时,要在书上标注,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收集在阅读时遇到的精彩部分。告知学生当他们外出时,可以及时写下自己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内容,哪怕只有几句话。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你应该随身携带一支铅笔和一本草书。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像个卫兵一样竖起耳朵、睁开眼睛,保持警惕,随时记下所看到和听到的。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记日记。记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好方法,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好方法。大多数作家和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仅形式灵活,而且长短随意,有争议性、描述性、抒情性和说明性,内容也非常广泛。日记可以谈论任何事情,但应该从这些琐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映自己的观点,并坚持描述真相,表达真相,写下我的心
综上所述,当教师在语文课程中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时,应当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