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忠
(甘肃省漳县第一中学)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以语篇为载体,测试考生语篇图式构建能力和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对考生的要求是:选出无论在语法还是行文逻辑方面都能符合语篇的最佳选项,使得文意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宋卫民、傅艺,2012)。近些年来,完形填空题稳中求变,更加突出考生对篇章把控能力的考查。通过分析研究设题特点,笔者以为完形填空要“先完意,再完形”,解题训练中应突出基于篇章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完形填空题在高考全国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命题者将其设置在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实质上,此题更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是一道能力题。2015—2022 年高考全国卷中完形填空均为30 分(旧高考),总词数也稳中有增。体裁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为主,偶有说明文,记叙文占据重要地位。
表一 2015—2022 年高考全国卷完形填空题基本信息汇总(以全国卷Ⅰ、Ⅱ/甲、乙为例)
通过表一,我们发现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完形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倾向主要表现在:
1.以记叙体裁为主,话题多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领域展开。8 年中的16 套试卷有10 套为记叙文,话题主要涉及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学校生活、个人情感、人际关系、文娱与体育、语言学习、世界与环境等。如2015 年全国卷Ⅱ的话题为文娱与体育领域:作者观看女儿参加的一场足球比赛,深受启发。学校里的学习很重要,但亲身经历和实践是更好的老师。
2.话题内容选材于生活,情景交融,颇具时代感。每套试题的话题内容紧跟时代特点,均出于生活,又稍高于生活实际,巧妙将事件的阐述与对考生的教育和启迪融为一体。如2016 年全国卷Ⅱ讲述了:“我”在电话里与Rani 的交流中发现,她比较冷漠,甚至有了换人的想法,后来在实际生活中的一次接触让“我”发现原来的看法是错误的,生活中Rani 是一个很善良体贴的人。以此告诉我们不要随意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下结论,要全面思考问题。
3.考查以实词为主,选项突出“同一范畴”特点。从每套试题的选项设置上看,动词的考查最多,包括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次之,实词占整个考查的70%以上。适当涉及了固定词组和连词、代词,介词未直接考查,只是在个别短语搭配中有所体现。选项不涉及语法知识的辨析和运用,主要体现对篇章语意逻辑的理解和贯通。选项设置突显“同一范畴”特点,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着重考查考生对语篇整体的把控。
基于完形填空的特点,该题型的解题能力提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李映迪,2016)。因此,对于完形填空题来说,更需要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在阅读方面对考生的要求,即“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39),又要体现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更要突出对语篇的整体把控和精准理解,任一不可或缺,故教师要重新思考课程内容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比如,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语境,关注语篇意义,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文敏、季锋,2018)。
表二《考试大纲》和 高考全国卷完形填空(以全国卷Ⅰ、Ⅱ/甲、乙为例)的语篇话题对比及《课标解读》
续表
从试卷设置看,表象上完形填空是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实际上,由于被选项的“同一范畴”特点,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法、句法、语篇知识的能力。所以解答完形填空题时更要优先思考语篇主题和话题主旨,需要“先完意,再完形”,即先尝试捕获文章主旨话题,然后基于中心话题线索进行答案的推敲选择。可从如下方面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效度:
整篇完形填空的解读过程就是一个语篇分析过程,学生要对语篇的宏观结构、衔接手段有较为透彻的理解,才可将其补充成一篇逻辑严密、语意连贯的文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重视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李映迪,2016),作答时首先进行缺词阅读以完意,然后在篇章大意的支撑和引导下进行有效选择。笔者建议:
1.细读文章的第一句以洞察下文意。高考完形填空的第一句话通常是完整的,该句往往就是主题句或中心的引子,为理解文章信息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窗口”。对于当前以叙事和事件描述为主要特点的文章,短文的首句往往点明故事发生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和事件(what)等背景情况。如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Ⅰ完形填空,首句Every year about 40 000 people attempt to climb Kilimanjaro,the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每年有4 万登山者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2.巧妙勾勒文章信息脉络实现先完意。考生要充分利用首句的窗口作用,以此为突破点展开思维,利用4~5 分钟时间先进行“缺词阅读”,通过文中人物、人物活动的关键动词及人物与事件的相互联系,构建文章“信息框架”,弄清能够“自圆其说”的基本脉络和文章大意,为随后的逐个选择填空奠定基础。如以首句为基础,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Ⅰ完形填空下文的信息可建立为:他们带来了垃圾(with them lots of waste),破坏了这里的环境(damage the beauty of the place);再加上冰川的消失(The glaciers are disappearing),改变着它的地貌(changing the...of Kilimanjaro);对此作者对这个地方很是怀疑,想一探究竟(Hearing these stories,I’m...about the place);当他来到这里,他发现当地环保措施很到位(...with toilets at camps and along the paths),同时作者发现乞力马扎罗山有多种生态系统(...go through five ecosystems in the space of a few kilometers)。文末,作者认为乞力马扎罗山不应该被誉为一座挤满了破坏宁静氛围的游客的拥挤的山峰(I found the opposite to be true),首尾呼应。文章虽是夹叙夹议,但经挖掘潜藏的记叙关键词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敲理解,篇章话题依然清晰建立了起来,且合乎客观逻辑。
有了文章主旨大意为引导,学生只要有较扎实的词法和句法功底,进行第二步的“完形”,即推敲选择答案就可以“自见”,答题的这个阶段也就真正归于题目设置名称——“语言知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训练学生很多小策略、巧办法和细技巧。既然是语言知识问题,方法就不一而同了。根据高考真题关于完形填空的挖空设题特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以牙还牙法”,即巧妙运用命题者设题挖空思路快速进行答案的推敲选择。如笔者常运用“客观贴近法”,帮助学生关注客观常见表现情形;运用“瞻前顾后法”,让学生学会关注上下文中的潜在答案;运用“对照联想法”,让学生关注文章个别句子中的有效信息词;运用“逻辑推理法”,特别关注句子前后语意关系;运用“语意方向法”,关注备选词的语意方向;运用“修辞引申法”,让学生体会语篇中关键信息词语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等。
以上步骤形成这样一个有效的读题、解题、品题的完整思路图:
总之,完形填空是将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运用融为一体的综合能力题,不仅仅单靠词汇、短语和句子就能完成好的测试题,教师应不断探索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语篇分析和话题主旨的捕获能力提升的新教学方法。考生只有通过精准讲求策略,首先搞清考题的语篇写作线索和主旨话题,才方可将此题转化为语言知识的运用题,作答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