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教学价值

2023-04-13 12:53龚荣景
小学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龚荣景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充分、合理地运用结构性实验材料。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概念和分类,强调了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教学价值,最后提出几个结构性实验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科学;结构性实验材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9-0067-03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必须充分结合实验,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可以合理应用结构性实验材料来辅助实验探究,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树立理性思维意识,提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

一、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结构性实验材料,指的是在科学课程中所使用的促进实验完成和知识授予的材料、器具、资料等。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实物材料,还可以是图片、视频资料、研究数据等等。此外,结构性实验材料通常还具有组合性,即指通过多种材料的有机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实验材料,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实验结果的直观展示。

(二)分类

结构性实验材料范围很广,组合形式也很多。不同的结构性实验材料依据其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观察型材料、引导型材料、模拟型材料和测量型材料等。

1.观察型材料

观察型材料,主要是指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得出结论的材料。通常这一类材料会呈现较为典型的特点和与其他材料的明显区别。例如,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成长,不同类型的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形态和对环境的需求截然不同,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并形成实验报告。观察型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实验能力。

2.引导型材料

所谓引导型材料,是指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材料。例如,放大镜等材料,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自主地探究其作用。或是不同的未组合的材料,学生很容易自行思考这些材料有什么用,能够用来做哪种实验。

3.模拟型材料

模拟型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模拟一些课堂上无法运用实物进行实验的材料,或是实物的安全系数较低不便于学生操作的材料。例如,用不同大小的球来模拟太阳系,展现星体运转规律等。模拟型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有更为直观、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

(三)测量型材料

测量型材料,指的是用于实验数据测量的材料。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常见,例如尺子、温度计、秤等等。这一类材料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学生测量和收集实验数据,客观呈现实验结果等。通过这一类材料的使用,学生能够掌握科学使用工具的方法,举一反三地进行其他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二、结构性实验材料在教學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分心。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探索。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有效使用,能够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欲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将学生放于主体位置。教学不能以知识的灌输和教师的操作展示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动手能力的提高。结构性实验材料的有效运用,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能力。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三)直观展现知识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实验为辅助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课堂理论知识较为晦涩和抽象,仅仅靠教师口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需要借助实验的展示来直观化地呈现知识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同时,通过结构性实验材料的帮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知识点。既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科学知识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发挥结构性实验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依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材料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安排,合理选择结构性实验材料,发挥结构性材料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在结构性实验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依据科学、有效的原则,谨慎选择,合理运用。所选择的材料,不仅要满足教学需求,还应当充分考量学生的年龄,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发挥结构性实验材料的价值,提升课堂质量和效果,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授《地震的形成及作用》一课时,教师应当考量选择哪一种材料来模拟地壳运动更为合适,哪种材料能直观展现地震时出现的现象。通常在教学时,模拟地壳会使用纸盒,而非砖块,主要是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另外,在实验中选择泥土还是沙子能更好地呈现地震的形态,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课前实验,进行合理选择。总而言之,结构性实验材料除了根据要讲授的知识和课堂内容来选择以外,还需要考虑材料本身是否常见、能否轻松获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轻松获取材料帮助自己巩固课堂知识,提升科学探索的能力。

(二)完成课程目标,合理搭配使用

结构性实验材料的使用,主要需要结合课程目标来合理搭配,其本质仍然是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这就意味着,结构性实验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使用。过多的材料和实验,有可能会扰乱课堂纪律,反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精力较为旺盛,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难以长久维持。如果实验过多,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理论讲解上,课堂散漫哄闹,不利于知识的讲授。而实验内容过少,又会导致课堂内容比较枯燥,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传递和运用,教学质量降低。因此,在使用结构性实验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选择是否使用结构性材料以及选择哪一种类型的结构性材料,不能盲目滥用,以免影响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授《种子的传播》这一课时,相较于实物材料,使用视频材料的效果可能更为直观。教师需要考虑课堂上条件有限,难以呈现各类种子的传播形式,而视频材料则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多彩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可以将课堂知识完全融入视频展示的过程中,直观、充分地完成课程计划和目标。但是,在教学《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这一课时,就应当充分使用结构性实验材料,将课堂知识和实验过程有机结合,让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自行选择光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和介质,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得出实验结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和课堂质量。总之,在教授不同的课程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堂课的目标和计划,决定选择运用哪些结构性实验材料,以保证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三)构建教学场景,注重发放时机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而是应当创造性地构建教学场景。通过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代入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场景,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提升课堂效果。教学场景的类型有很多种,例如,问题性场景、合作性场景、探索性场景等。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果。在构建教学场景之后,教师也不能急于将结构性实验材料展示出来,或第一时间分发给学生。如果不注重材料的发放时机,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纪律。

例如,在讲授《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这一课時,教师可以创建地质学者勘探的场景,让学生化身为一个个小地质学家,自行采集矿物岩石,并提炼出“科研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标本的制作和成果展示。但是必须注意,在这个场景呈现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完整地教授标本制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如果从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分发材料,那么学生大多数可能会把玩材料,自行进行尝试,而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不仅错过了知识的讲解,还会导致在实验中频频犯错,影响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科学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而结构性实验材料能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结构性实验材料的价值和合理运用。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兴趣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结构性实验材料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不断提升材料使用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小学生正确培养科学观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卢伟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52-154.

[2]马南,张珊珊,焦广萍,等.大概念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1):75-79.

[3]林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0):273-274.

[4]刘剑.小学科学结构性材料的选择与使用[J].教学与管理,2020(5):58-60.

[5]季海燕.浅析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6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