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

2023-04-11 10:12杨玲艳
中国经贸 2023年27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职工部门

杨玲艳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各行各业改革,事业单位应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开展全方位的改革。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内部控制,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单位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通过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单位成本,才能推动单位改革进程。本文论述了内部控制的内涵,以及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深度剖析了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以供其他事业单位参考。

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并非盈利。新时期,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职工的监督管理,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推动我国公共事业快速发展。虽然中央政府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可是由于各单位涉及领域不同,必须以自身发展情况、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调整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才能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监管力度,利于优化单位各项资源配置,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内涵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包含诸多工作内容,与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挂钩,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具体的控制方案以及执行的工作流程,预防并管控事业单位运营期间潜在风险。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内部控制活动,识别潜在风险,内部环境,单位内部沟通交流,监督并管理业务活动。事业單位想要开展科学合理地控制活动,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确保财务信息真实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向单位管理者提供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确保管理者可以掌握单位各部门资金流入和支出的具体情况。此外,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各部门监督和审查,能够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不良现象。此外,财务人员将财务信息及时上传至信息化平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有利于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避免出现贪污

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弱,若是监管不严,则有可能出现贪污的现象。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划分单位管理者的权力,避免出现管理者一人独大的情况,也可以促使各部门、各职工之间相互制衡。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制定定期轮岗的制度加大了各部门、各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的力度,有效避免了单位出现贪污的不良现象。

3.维护资金安全

从收入角度而言,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助。由于我国不断在公共建设、公益等诸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促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合理预算并分配资金。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优化资金配置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型单位,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事业单位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各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职工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导致内控工作执行力度不足。管理层过度注重各部门的业绩,并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概念,也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推动作用,因此,并没有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工作,或工作态度较为敷衍,制约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部分职工认为内部控制和自己毫无关系,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任务与职责。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和基层职工没有树立投入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使该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只制定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针对各部门执行内控工作的情况,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内容,也没有开展监督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尚未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少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较小,设立的内部控制组织和制度形同虚设。还有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只是清算单位资金、业务支出以及收入等,没有主动参与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决策,并不了解业务的实际运行及实施过程,财务和业务一直处于脱节状态,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贯彻落实。

此外,尽管诸多事业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组织,但是却缺乏独立性,在对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期间,监督管理经济活动的任务通常由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而并非内部控制部门。

决策和审批制度未执行到位 伴随着反贪反黑政策的实施,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廉政建设,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改善了一人决策的现象,但依旧有少数事业单位没有构建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和审批制度。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决策和审批制度,但是并未执行到位,尚未准确划分每个部门和职工的职责与权限,尚未制定完善的决策制度与流程,当单位决策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定解决措施,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质量和执行效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人才储备,可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由财务部门的职工担任内部控制职责,而该职工缺乏内部控制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较低,没有了解和掌握我国最新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制度,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依据,不利于单位内部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尚未健全监督和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受到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未完善监管体系,导致内部监督管理薄弱,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单位运营期间潜在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无法有效落实。此外,事业单位管理层缺乏监督管理的意识,过度注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而忽视了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管,也未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监督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可是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导致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措施

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目标时,要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确保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科学、合理,可以指导各部门有序工作,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以下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必须符合我国政策法规的要求。在制定内部控制目标时,要结合预算管理,高效合理分配单位各项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高效、合理地管理国有资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划,随意审批资金,導致单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事业单位要注重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管职能,维护单位内部资金安全。

最后,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平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使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为财务信息的完整及真实性保驾护航,事业单位要购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因此,单位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每项工作都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单位管理层要定期组织交流会,各部门选取代表参与,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尚未完善。会议秘书归纳总结后交由单位管理层,管理层筛选并分析其重要性,明确当下优先解决的问题,并开会商讨完善内控制度的方案。

内部控制制度包含预算制度、考核制度等诸多方面,某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对职工进行指导,完善了预算制度。该单位依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预算标准,管理者审核后上报领导,领导进行二次审核,不合理的预算驳回。此外,该单位为了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完善了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促使职工了解并掌握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使职工自觉维护、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各部门、各职工集体参与,全体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期间,单位管理层要结合各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执行标准,并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事业单位每一位职工明确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使职工自觉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例如制定激励制度,一方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职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他们自觉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放薪资奖励,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职工要摒弃传统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于不信任职工工作态度”的错误思想,学习并掌握全新的内控理论,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

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知识素养 事业单位能否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职工的知识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定奖惩制度、组织培训、提高招聘标准等方式提高内部控制人员整体的知识素养。

第一,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情况与财务人员工作效率、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财务人员要主动学习国家出台的最新内部控制文件以及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提高招聘录用的门槛,通过线上招聘软件或内部推荐等方式,招聘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进而提高单位职工整体素养。第三,制定奖惩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内容和流程等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对于工作质量好、效率高、考核成绩好的职工给予薪资福利,对于工作质量差、效率低、考核成绩差的职工扣除奖金。

例如某事业单位管理层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发挥了其领导作用,定期发放公告或在单位公众号上推送内部控制相关理念。同时单位所有部门、职工每周参加培训,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的专业知识,根据职工学习的情况制定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每月对职工的学习成果考核,达到考核标准的职工可以不用参加培训,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职工继续参加培训。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且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必须公开透明,便于职工之间相互监督,也便于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对其监督。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权利等,应当进行详细的划分,避免权责不清,防止工作出现问题时无人问责,简化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流程,推动职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各个部门与职工之间要相互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且各部门之间确保信息交流通畅,避免出现内部信息传递延误、传递错误等情况,制约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独立,且具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人员每月检查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并监督后续的完善情况。

例如某事业单位为了实时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设立了专门的内审机构,并明确规定内审机构是独立的,不受其他部门制约的。此外,该单位还聘请了专业的审计机构,培训检察人员,定期考核。外聘审计机构每月会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形成详细的报告,以便各部门负责人分析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部门不断推出各项改革政策,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了对各部门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的管控,推动了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事业单位只有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提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并树立职业道德素养,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此外,健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推动事业单位高效实现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职工部门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