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2023-04-11 09:29王海玉
中国经贸 2023年27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财务

王海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化改革背景下,强化国企财务管理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企业适应环境的重要举措。国企原有财务管理过程中,其方法和模式难以适应新环境特征和趋势,与内部业务开展需求相脱节,影响各项业务开展的有效性。文章主要探讨了国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国企存在的财务管理层级多、制度更新不及时、会计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建议,以此来促进国有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借助联合并购、股权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不断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强化企业竞争实力。随着国企内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其财务管理体系逐步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国企应尽快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通过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来实现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得到增值与保值,从而在经济市场中更好地发挥国企的独特优势。

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做好内部各项管理的基础。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企业对各项资金科学运作。资金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资金运作为基础,通过资金运动,逐步推动企业经营活动展开。财务工作就是围绕资金运动进行跟踪管理,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促进资金利用效率提升,资产得到科学利用,为企业效益提升提供支持。国有企业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充分发挥财务职能作用,对经济事项进行科学调配,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做好资源优化整合,这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财务价值观念,实现最大的价值目标。

第二,有利于国企增收节支目标实现。国有企业为了确保收支目标实现,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工作纪律,明确财务工作目标,如对各部门下达收支计划,严格责任兑现。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预算管控模式,在内部全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目标责任,严控成本费用增长,不断拓宽收入渠道,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使财务活动更加规范,浪费现象逐步减少,成本目標控制到位,收支目标得以完成,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稳健发展。

第三,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强风险抵御力。如今,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对企业稳健经营有着极大影响。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工作,就是要不断加强内控建设,重视经营活动中的经营风险与财务运营活动中的风险防范,促进内控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国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此,国有企业应当对自身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内控中的薄弱环节,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做好财务风险预警,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从而增强风险防范与抵御能力,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层级较多 国企在改革初期阶段,因重组等调整举措,分支机构数量较多,因此企业需要增加管理资源的投入,为项目部以及分公司配备财务人员,这就导致人力成本增加。由于管理层级过多,决策等信息传递效率随之降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滞后性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各个部门在数据处理、采集等环节中存在口径不统一的情况,以此带来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企业财务决算以及合并报表财务信息的精准度受到不利影响。集团型国企下的子公司承接的项目采取分散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佳。也有的子公司不能主动配合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不顺畅。企业管理层无法兼顾包括财务管理、内控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导致部分投融资业务难以得到有效把控,一旦发生投融资风险,企业将陷入经营困境。

财务管理制度亟待更新 国企在改革后,其财务分析、核算、税务规划、资金管控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制度均需要进行调整及更新,原有的旧制度在新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中显现出了不适用的问题。以资金审批制度为例,国企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基于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对于资金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强,可能会降低资金使用率。不少国企对子公司采取财务集中化管理机制,以此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效率,但这也容易造成粗放化管理问题,子公司难以结合市场政策变化灵活调配资金,其经营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容易错失发展先机。国企当前的内控制度与财务监督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管理者对于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事务的重视度不高,只关注企业的项目开工建设、营业收入变化以及利润数值,可能会出现应收账款过大,由于现有的内控举措能够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这就增加了往来账款方面的财务风险。业务与财务部门对接不及时,往来账款呆账与悬账问题随之出现,清理往来账款不及时,企业可能需要面对资金周转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预算管理在国企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但是在构建与落实全面预算机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从预算编制角度来看,编制准备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各部门对于预算编制的参与积极性不足,财务部门因对各部门业务情况欠缺了解导致对预算计划的审核不到位,未将预算计划与国企的战略规划相结合。从预算执行角度来看,预算监控管理效能有待增强,费用超支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预算调整机制较为死板,当企业各项目开工建设后,其项目投资成本不断扩大,包括差旅费、办公费在内的各项费用随之增加,财务部门工作效率较低,容易引起各部门产生部门情绪。从预算考核来看,现有考核指标侧重预算执行表现,欠缺对预算编制情况的考察,不利于加强各部门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对于预算考核结果的利用较为欠缺,预算管理应有的激励等功能未得到有效呈现。

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 国企在改革进程中,针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加大了投入,但是部分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导致财务软件更新节奏较慢。现有的财务软件仅具有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明细账管理、总账管理与生成报表等基础性功能,难以实现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共享等新的财务数据应用需求,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的采购、项目管控、支付审批等系统难以进行对接,信息流动与共享受到阻碍,财务人员难以获得业务数据方面的支持,业财部门协同办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遭到严重削弱,业务处理效率也比较低。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路径

优化财务管理层级 第一,强化财务管控力度,适当减少财务管理层级。国企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来实现对业务、财务的统一管理。针对经营情况不佳、考核不达标的子公司及时实施重组,尽快实现对其不良资产以及落后产能的有效消化,在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适当缩减管理层级。第二,可构建平行运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资产部门设立到总公司中,将财务部设立到项目部及分公司中,同时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部。财务资产部负责建立并逐步补充财务管理制度,全面负责成本费用控制、税务规划、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产权管理、债务债权管理、财务风险防控以及财务监督等财务方面的工作。会计核算部的主要职责为各个单位开展财务核算工作,以此来实现对整个企业所有项目的集中核算,其下设组织机构应包括会计部门、运营管理部门以及结算部门,其中会计部门负责成本费用、税务以及总账报表方面的事務,以此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合理分工,各个部门的权责范围较为明晰,切实夯实了国企财务管理的组织基础。财务管理人员也可摆脱繁重的核算业务,进而对转型发展、决策知识、业财融合等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同时企业的财务核算也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核算人员对于自身负责的业务有着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核算效率能够得到切实提升。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结合当前的管理需求来调整制度内容。在资金使用功能方面,既要防范资金风险,同时也要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要求财务人员对闲置资金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回流速度较快、风险较低的保本理财规划。针对流动性偏低的资金,则要筛选可靠的投资渠道,以此来提升资金利用率。其次,还应对财务集中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利用,细化该制度的内容,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简化,以此来满足各个子公司灵活利用资金的需求。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子公司的地域特点、产业环境与具体发展阶段,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摆脱“一刀切”的管理格局。在资产管理方面,则应着重关注往来账款方面的管理需求,尽快形成完备的清查账款制度,及时对企业往来账款进行检查,并评估损失,缩减风险成本。同时还应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而实现对交易活动的实时监控,尤其是收付款、工程管理、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国企不仅要完成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同时还应有效运行该机制,有效增强资金的可控性,预防超预算的情况。首先,应建立预算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织机构,为多部门联动、协作做好组织层面的铺垫。在编制预算时,需全面融合职工薪酬、投资项目、财务预算以及业务活动等多方面资金使用需求,预算计划应紧密贴合国企的各项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其次,在执行预算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财务承受能力来明确投资预算以及业务预算的预警红线及控制边界,财务人员必须动态监测预算执行情况,落实跟踪管理、定期分析以及及时纠偏。强化资金使用的审批力度,对于预算计划之外的投资等经济活动应进行严格管控,但同时也要围绕项目投资等业务情况,针对合理的预算调整需求进行及时响应。最后,优化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计预算指标,既要考查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表现,也要对其预算编制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如编制准确度以及预算方案上报的及时性等;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奖惩举措,包括奖金调整以及通报批评等举措,从而督促各个部门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地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升级财务信息化系统 首先,国企应构建信息能够畅通流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消除财务、业务系统在信息共享环节存在的壁垒,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及时的数据来源,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有效解决数据接口的问题,建立统一化的数据规范,确保业财系统得以整合与连接,进而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其次,国企需要打造标准化的数据库,以此来避免因数据库数量过多而导致数据提取环节出现错乱、效率低等问题,使报表数据、财务数据、绩效数据以及预算数据都能够形成统一的数据来源。在增强财务等数据信息检索与提取工作的完整性、精准性时,可设计一致的数据元素、资源层级与信息编码。同时还要做好数据治理工作,深挖财务数据的潜在利用价值。最后,应正确运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依托税务管控系统、银企直连系统、在线报销系统等来打造财务数据中心,增强其对于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的支持力度,并细化服务流程与审批权限,形成更高的业务审批效率。

财务管理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工作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财务管理不当会导致企业内控混乱,经常性地出现财务风险。国企应尽快对财务管理层级进行优化,健全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核算信息的质量水平,建立符合企业资金管理需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增强财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面向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建设财务管理团队,以此来形成与国企经营管理需求相匹配的财务管理机制,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资金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