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拓展:四川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1 07:19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耦合度体育产业文化产业

方 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在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体育产业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首次将体育产业确定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互相渗透、交叉、重组而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经济现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是综合性强,体验度深,参与性强的产业形态。国内较早开展体育产业融合研究的程林林认为,体育的产业融合类型是由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组成[1]。康保苓则较早地研究了体育与旅游之间的互动和产业融合问题[2]。在体育产业融合理论研究方面,杨强开展了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动力研究[3],李燕燕则探讨了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和模式[4]。在体育产业融合实践研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针对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

在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经将体文旅业作为四大支柱型服务业之一,体文旅产业空间布局整体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加。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大普查显示,四川省拥有文化资源305.74 万处、旅游资源24.57 万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且“十三五”期间,文旅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这为四川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近几年融合发展实践来看,体文旅产业虽初步集聚但尚未深度融合,鉴于体育产业强融合性特征,本研究主要基于体育产业融合与拓展视角,聚焦体文旅融合领域,在产业融合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测度模型,试图探索四川体育产业高质量路径。

1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测度指标与模型构建

1.1 体文旅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等,基于2016—2020 年四川省体文旅产业主要指标统计数据,按照科学性、延续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四川省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衡量体文旅系统融合发展的水平和成效。其中,一级指标确定为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绩效要素、市场要素和产品要素三个方面,体育产业指标层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体育产业规模、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彩票销售额、筹集公益金、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新建农民健身工程等;旅游产业指标层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增加值、入境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酒店数量、旅行社数量、A级景区数量等;文化产业指标层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营业性演出场次、文化节庆活动场次、艺术表演团体数量、文化馆数量、博物馆数量等。

1.2 体文旅产业发展指数

产业发展指数能够综合反映产业运行状态,指数测算是后续开展产业融合测度的前提和基础。在本研究中,x1、x2….x7为衡量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y1、y2….y7为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z1、z2….z7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相应地,体育产业发展指数、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分别可以用式(1)中的f(x)、f(y)和f(z)来表示,其中wi、wj和wk分别代表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系统中二级指标的权重,n表示年份数。

鉴于体育、文化和旅游三类产业中部分衡量标准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因而本研究未直接使用原始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而其首先消除三类产业的指标数据的数量级和量纲差异,通过无量纲化处理来消除不同指标的数量级和量纲差异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同时借鉴极差法和熵值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信息熵原理来确定权重,力求在评价研究对象时更为客观准确。在本研究中,数据处理详细过程不再赘述,主要呈现体文旅产业各统计指标的权重,详见表1 所示。

表1 研究使用评价统计指标体系Table1 The evaluation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used in this study

依据表1,结合《四川省体育统计年鉴》《四川省旅游统计便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白皮书》等数据来源,经过计算相应得到2016—2020 年度四川省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文旅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值。结果显示,2016—2020 年期间,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评价值从0.057 8 上升至0.126 8,年均增长率为21.69%,表明了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2016 年—2019 年旅游产业发展评价值从0.049 3 上升至0.082 7,年均增长率为18.82%,说明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评价值从0.020 9 增长至0.064 0,年均增长率为32.28%,说明文化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文化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新冠疫情暴发,旅游实施“熔断”机制,国内和入境旅游市场受到严重制约,旅游产业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产业发展平均值从2019 年的0.082 7 降至2020 年的0.034 7,明显低于同期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总体来看,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三者协同发展效果更好,综合增长速度更高更快,可实现“1 +1 +1 >3”的效果。

1.3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测度模型

根据丛晓男等学者的研究,耦合度可用于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形成耦合协调分析方法来评判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5]。在体文旅产业三者融合发展过程之中,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两两之间的融合发展是首要前提和发展基础。相应地,三个产业中两两之间的耦合度模型为:

式(2)中,C1、C2、C3分别代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耦合度、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度C 值越大,代表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越强,互相促进发展的机理越显著,有利于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在判断产业融合发展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判断标准,根据耦合度数值大小可以分为从极度失调(0~0.09)到优质协调(0.90~1.00)的10 个层次水平。同时,系统耦合度高并不一定代表着耦合关系水平高。耦合协调度高才能代表产业之间的整体协同和相互促进共生作用强。因此,建立产业之间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3)(4)中,T1、T2、T3分别代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上述评价指数反映了对应两个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水平。D1、D2、D3分别代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代表着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α、β、γ 分别为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所对应的系数,必须满足任意两者之和为1 的条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任何两个产业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取α=β=γ=1/2。同时根据丛晓男给出的耦合度模型一般表达式,本研究中体文旅产业系统的融合发展测度模型为:

式(5)(6)(7)中:C 代表3 个产业系统耦合度,T 代表3 个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D 代表耦合协调度。其中,C、T、D∈[0,1],1 表示水平最高,0 表示水平最低。a、b、c 分别为三个产业所对应的系数,且a+b +c=1。由于体育、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因此在本研究中取a=b=c=1/3。

1.4 体文旅产业供需综合指标和绩效指标

在不饱和市场中,产品供给的增长或者需求的增长都能促进产业的强势发展,从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双重角度综合评价体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必要的,同时,判断体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对体文旅产业的综合增长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值得研究。在指标构建方面,基于体文旅各产业的供给层面要素(产品要素)和需求层面要素(市场要素),结合熵值法构建体文旅产业供需综合指标X、体文旅产业综合产出能力指标Y1、体文旅产业综合增长能力指标Y2,以及体文旅产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Y,相应指标在二级指标上的权重如表2 所示。以变量Y1 为例,Y1t=0.3371x1,t+0.3550y1,t+0.3079z1,t,其中x1,t、y1,t和z1,t均为极值化处理后的无量纲变量,其他变量的计算方式类似。

表2 四川省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结果Table 2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sports,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在模型方面,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对体文旅产业供需综合指标和体文旅产业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体文旅产业供需综合指标对体文旅产业绩效(包括综合产出指标、综合增长指标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显著性影响,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2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前述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2016—2020 年四川省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统计指标的原始数据,计算出系统耦合度C 值、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 值、耦合协调度D值。其中,D 越大说明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越协调,协同程度越高,D 越小说明两个子系统协同程度越低。C 越大,说明两个系统之间耦合状态越好,实现了有序发展;C 越小,说明两个系统之间耦合状态越差,将趋向于无序发展状态。T 越大,说明两个子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水平越高。

2.1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

根据前述模型和统计数据,得出2016—2020 年四川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系统耦合度C值分别为0.996 8、0.991 3、1.0、0.975 7、0.821 1,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 值分别为0.053 6、0.063 2、0.065 6、0.106 0、0.080 8,耦合协调度D 值分别0.231 1、0.250 3、0.256 0、0.321 5、0.257 5。数据表明:在“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0 年因受到疫情影响体旅融合发展水平,比2019 年略有降低,但仍高于2018 年。总体看来,体育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稳步增加,体旅融合趋势良好,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态势。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业贡献度相对较弱,“体育赛事+旅游”中的旅游元素体现不充分,旅游为体育赛事活动增加宣传亮点和吸引力的作用还不够显著。因此旅游景区、度假区等观光游览活动及其场景需要进一步融入体育产业相关业态,增强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等休闲旅游体验。

2.2 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价

本研究对“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评价,得出2016—2020 年四川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系统耦合度C值分别为0.882 7、0.984 2、0.999 4、0.946 4、0.944 3,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 值分别为0.039 3、0.060 8、0.063 0、0.097 6、0.095 4,耦合协调度D 值分别0.198 4、0.246 5、0.250 9、0.312 5、0.308 9。调查结果显示:2016 年至2020 年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体育和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逐渐增强,说明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越发显著。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但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反过来文化产业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弱。这一方面说明体育赛事等业态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化元素应用到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中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的呈现内容和利用方式,提升文化产业对体育发展的贡献度。

2.3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价

文旅融合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本研究对“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评价,得出2016—2020 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系统耦合度C 值分别为0.914 0、0.998 9、0.999 2、0.993 7、0.954 7,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 值分别为0.035 1、0.052 5、0.063 4、0.074 4、0.049 3,耦合协调度D 值分别0.179 1、0.228 9、0.251 8、0.271 9、0.217。结果显示:2016年至2020 年间,文旅产业融合度较高,融合发展阶段为优质协调型,说明文旅产业有序健康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引领性更强。2016年—2019 年的数据显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019 年四川全省完成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工作。相应地,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上升。但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省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萎缩严重,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文化产业,且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降低。

2.4 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价

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得出2016—2020 年 四川省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三者融合发展系统耦合度C 值分别为0.914 8、0.988 3、0.999 4、0.961 1、0.871 8,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 值分别为0.042 7、0.058 8、0.064 0、0.092 7、0.075 2,耦合协调度D 值分别0.197 6、0.241 1、0.252 9、0.298 4、0.256。数据表明:2016 年至2020 年,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相互促进,融合水平均为优质协调,体育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产业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不断减小,其中2018 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体育产业。受疫情影响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在“十三五”后期显著降低,滞后于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

2.5 分析与评价

在“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两两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耦合协调关系,产业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促进来实现协调发展。但体文旅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不高,3 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整体上来看,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另外,从产业供需层面到产业增长层面,体文旅产业供需综合指标对3 个产业的整体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有效指导行业健康发展,包括体文旅产业供给面的平稳增长以及需求面的有效引导。

3 四川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3.1 强化产业深度融合

围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体育强省等战略部署,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规范标准和保障体系。统筹编制体文旅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优化全省体文旅新兴业态发展布局、引导城乡居民体文旅消费提档升级、促进体文旅产业集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重点项目、提高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机制创新等政策举措,健全“多规合一”的工作机制,在规划选址上充分考虑体文旅的聚集效应,加强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互动协调。

加强体文旅相关重大活动综合统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体文旅系统化的市场调查,找准市场需求点,拓展体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强营销策划创新,系统开展品牌传播策略系统设计,加强与境外各类型媒体合作,构建专业化、体系化的宣传矩阵平台。建立多方协同配合的重大活动运行机制,扩大体育文化展示和体育旅游活动体验,提高体文旅消费水平,实现重大体文旅活动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2 丰富融合产品供给

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路径,做好“体文旅+”,创新性地开发一批滑雪登山、极限运动、低空飞行、户外拓展等主题突出、互动体验性强的体文旅复合型产品品牌;打造一批以户外运动、文化传承、亲子游乐等为主题的体文旅融合线路产品;做优一批体文旅融合精品景区,促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引导其向中高端运动休闲度假方向发展。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冰雪运动旅游产品,打造以冰雪运动为主题产品的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景区;鼓励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室内滑冰场与旱地滑雪场地,开发大众化冰雪运动项目。开发体育医疗健康旅游产品,统筹养生、阳光、生态等资源,建立完善运动康养服务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医药康养、阳光康养、森林康养等多业态融合的运动康养产业。注重武术健身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峨眉武术主题小镇等特色化融合项目,培育具有四川当地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品牌。

整合川渝两地体文旅资源,打造区域合作、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加快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赛事名城。推动体文旅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鼓励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厂区(街区)等更新改造为体文旅消费综合体,引导建设一批多种业态的沉浸式体文旅集聚区,提升消费新体验。推进公共空间体育化、艺术化、景观化改造,开展体育设施、运动场馆建设进景区、公园试点,打造“体育+公园”“体育+绿道”等模式,构建新型体文旅空间载体。

瞄准多元化和定制化产品诉求,充分考虑年轻族群和银色群体,针对性制定相应消费群的服务标准,以高质量服务提升大众的满意度和体文旅体验感。进一步优化完善配套的数据共享和分享管理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学校,让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成为培育体文旅消费的重要场域。

3.3 拓展产业融合市场

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资金、人才等其他资源为重要支撑,不断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做大做强体文旅经济市场主体,助推体文旅融合提档升级。通过资源整合、技术革新、品牌建设、跨界融合等多种手段与方法,以四川省属国有体文旅企业等市场主体为重点,加快推进体文旅优秀企业培育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或者经营模式成熟的国内外优质体文旅集团,不断为区域内输入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注入体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允许民营和中小体文旅企业以挂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发展规模。加大融合发展产业园区培育基地的投入力度,为体文旅经营主体的孵化提供有利场所。支持园区内各大企业重点发展体育运动、文化创意、度假休闲、传统技艺、传统美食等特色化项目。依托先进技术,打造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体文旅消费新热点。

3.4 发挥体育产业带动作用

继续发挥本土体育资源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盘活社会资本,培育“四川模式”体育产业品牌企业,引入混合所有制模式,做大四川体育产业集团,引领带动体育产业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四川体育产业特色化发展,培育电子竞技、柔力球等新兴健身休闲项目,推广传承赛马、龙舟等民间民俗体育项目,深入挖掘巴蜀传统武术内涵,扶持健身气功等传统武术项目。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健全体育中介服务体系,既围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发展赛事宣传、活动策划、赛事直播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提高体育赛事的吸引力,提升赛事运营效率;又围绕运动员教练员,积极开展合约经纪等经纪中介服务,培育优秀杰出的体育运动人员,增强区域内体育活动的品牌效应。创新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第三方托管、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场馆”等形式,探索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经营范围,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将落户成都的各类世界级运动赛事作为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带动国际旅游和国际文化交流,以观赛带动观光和人文交流,实现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融合发展。

培育做强四川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支持列入中国·甘孜环贡嘎山百公里国际户外山地运动挑战赛、成都双遗马拉松、四川虹口漂流国际漂流节暨漂流大赛等品牌优质化。以“跑遍四川”赛事活动为典型,继续推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系列体文旅赛事活动。

3.5 加强体文旅产业政策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灵活应用支持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的政策,特别是三者融合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优化完善市场经营机制等,打破体文旅招商企业等各类企业间的投资壁垒,依法保障体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有序引导各大市场主体规范合法经营;打造激励有效的制度环境,落实体文旅融合发展相关的税收、金融、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激发体文旅企业发展内生活力。

猜你喜欢
耦合度体育产业文化产业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