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梅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强化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思考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一定的改变,而面对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读思达”教学模式,改善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此达到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标。本文先对“读思达”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随后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讨论,最终提出“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思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176-03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而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所收获,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改变,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之中研究的重点。将“读思达”教学模式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也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1.“读思达”教学法的概述
“读思达”教学法是由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自这一教学方法提出以后,在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推崇,有不少教师尝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是要学生将目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以及理解,然后将这部分阅读理解后的内容,融入自我意识,并且对内容进行加工以及提炼,最终的目标是将加工提炼后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而这一过程就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实现过程。“读思达”教学法实际上是将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改良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对传统模式进行升级以及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所突破。学生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对输入的知识进行加工,并且将成功加工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输出,这一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学习以及消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这些陌生的知识变成自己可以灵活掌握的知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读思达”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有很强的适用性,这两种特性使这一教学方式的使用有了更多的可能,也为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来了更多创新与改变的可能性。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依然不足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直接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阅读效果也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而阅读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的情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无法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更无法对阅读的素材进行恰当的分析,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会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受到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其二,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习惯性会让学生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然后根据朗读的内容进行展开,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这种方式是最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方式,却也是让学生失去锻炼机会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锻炼机会的情况下,课后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下降,无法实现独立阅读这一操作,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往的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偏向于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牢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就可以应对语文考试,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绩,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会相对较弱,在梳理以及总结文章时,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偏向于等待教师的讲解,依靠教师给予答案以及引导分析,这只会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愈发薄弱,学生也会因此越来越懒惰。而从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来看,小學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经过精读、细读以及研读三个过程的,在完成三个过程中对应的任务的时候,学生可以树立独立意识,也可以在阅读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自己的感受,这些内容是教师所不能给予的,而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以及学习获取的。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会直接加剧学生语文阅读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成为阻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小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有限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对阅读的内容的表达能力也会有所限制。表达绝不是单纯地将心中的所思所想进行说明,也不是单纯地将所想的问题表述出来,而是需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梳理,然后结合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的结果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少小学生之所以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理解各类型的阅读内容,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思考能力也并不想,无法真正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也无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更无法将总结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以及编排,然后将其展现在其他人的面前。因此,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以后,也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读完”的水平之上,而无法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有效的记忆,这意味着学生的阅读只是“蜻蜓点水”般的阅读,没有通过阅读获取任何的新知识,也无法在阅读中有其他的收获。“读思达”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极其关键。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读思达”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激进,而需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读思达”教学的初期,以“读”为主,阅读才是学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也要尽己所能,拓宽学生阅读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以后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以此达到预设的阅读效果以及阅读目标。在语文的阅读过程中,要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的阅读没有阻碍,也没有理解上的难题,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让学生处在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学生才会更愿意去阅读。除此以外,阅读有很多种方式,不仅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独立阅读,也可以与同学共同阅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只有在自己喜欢的阅读模式下,学生才能对阅读更感兴趣,才能让阅读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阅读的内容有更好的把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匹配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为广阔,让学生的思路得到延伸,如此,学生才能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才能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本单元课文都属于神话故事,而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可以将其他的神话故事印制成阅读补充材料,让学生尝试阅读补充的材料,并且对比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看有什么不同,加深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而教师在选择补充材料的过程中,不能限制在某一时期或者某些作者的作品中,而要尽可能以大类进行选择,以此保障学生的阅读广度,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合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读思达”教学模式中,思考是重要的一环,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好的方式是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此提升学生思考的效率,同时让学生真正地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问题的价值、开放性、逻辑性等多个角度着手,设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问题。从教学的實际考虑,由浅入深的问题更加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发生改变,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也会逐渐深入思考,这是比较稳妥的一种提问方式。而由点到面的提问模式则是从一个点出发,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将其合成一个立体的学习网络,这种提问模式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但却能让学生的思考更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盘古开天地事件的起因是什么?盘古要开天地,他做了什么?最终盘古成功了吗?”这些问题可以在讲授这一节课前就提出,让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一篇文章。而这些问题囊括了故事人物特点的提取、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地寻找答案,而寻找答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的过程。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以外,教师也可以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会更加地深入。
(3)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
“读思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表达,让学生学会表达,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表言论的时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阐述以及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将输入的知识通过消化后合理地进行输出,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水准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调整。学生的表达过程可以是多样化的,发表的观点可以是个人的观点,也可以是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而作为教师,在课前设定了表达的模式以后,就需要遵循预设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节奏进行知识的内化,并且尝试以自己的语言进行知识的输出。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盘古是怎样的一个人”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推举一人在班级内总结小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选择代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指定”,让学生有主人公意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代表学生在发表自己言论的时候,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如果学生的表述与真实情况相悖,教师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回归正题。在“表达”的教学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脱离课堂的束缚,让他们自由发表观点,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愿意表达,教师也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成果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制订针对性的引导计划,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尝试,将其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及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发挥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提升学生对阅读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试论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9).
[2]郑志平.“读思达”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2(33).
[3]张浩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幻画报,2022(04).
[4]林润生.“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师,2021(27).
[5]张小英.“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27).
[6]朱佩佩. 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7]王凯媛. 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21.
[8]付智兰.“双减”下“读思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家长,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