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4-10 15:16张杰朱七二
科技风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产教融合

张杰 朱七二

摘 要: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其建设目标清晰、办学定位明确、运行管理模式新颖。同时存在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产业学院的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治理结构,出台有关激励政策来规范产业学院的建设管理,推进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办学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论述,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1]。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3]。产业学院作为当前职业院校新的办学形态,对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建设产业学院的意义,分析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机理分析,可为高职院校建立产业学院提供参考。

1 产业学院的建设意义

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要打造一批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现代产业学院[2]。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中提到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探索互利共赢的新办法,联合办二级学院,‘引校进企’‘引企驻校’”。因此,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中,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要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促进四链有效衔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入融合的全新教育生态。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深化产教融合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已陆续开展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探索,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找到新模式。

2 产业学院的内涵

关于产业学院,吴显嵘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形态,它是以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的一种新型办学机构[4]。燕艳指出产业学院是依托高校专业(或专业群)技术优势和企业生产研发优势,以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为宗旨,与产业集群所在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的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体性职业教育机构[5]。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来看,产业学院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面向产业前沿,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将企业的产业资源、生产工艺、实习岗位等优势资源与职业院校人才、智力、科研等相互结合,促进学校、行业和企业间的知识、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建,来实现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混合型办学机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3 产业学院的基本特征

产业学院作为一个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特征。

一是在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上,是为实现校企共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为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社会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本质性融合,力求达到校企双方合作的根本目标,这是高职产业学院办学的基础动力和最基本的特征。

二是在产业学院办学定位上,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又是产业发展所需。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既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企业,但无论是哪种办学形式,都必须以学科或者产业为载体来办学,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高职产业学院的价值核心。

三是在管理模式上,创新了管理运行模式。产业学院改变了以前校企合作中学校单方面管理运行的模式,探索在理事会架构下的管理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委派人员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作为重大事务管理的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共同审议、监督和指导产业学院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经费筹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重大事项。

4 产业学院的建设任务

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产业学院要瞄准区域产业发展,聚焦行业企业对产业人才需求,广泛实施合作式、项目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构建起校企“双元”育人的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衔接、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不断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度。根据专业发展建设情况,校企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投入建设资金,共建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4.2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动态调整学校专业。在产业学院建设中,要紧密对接产业链,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所需,依托企业资源共建专业,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要依托产业学院,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等工作,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動学校专业改造升级;要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专业建设的灵活性;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提高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4.3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产业学院实际,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校企共建具有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景化实训基地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鼓励企业将生产车间建在校内,把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实践,真正实现人才共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依托产业学院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职工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岗位入职等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

4.4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企業与职业院校分别制定专业技术人才互相兼职聘任制度,职业院校聘请企业技术带头人、技术专家等担任产业兼职或兼课教师,参与产业学院理论和实践教学及相关技术协同创新工作,企业选聘学校高水平教师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利用寒暑假期选派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生产一线岗位锻炼,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水平和实训指导教学能力,努力为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条件。

4.5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依托产业学院,校企联合组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生产融合的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校企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竞争力。借助产业学院产学研服务平台,发挥校企合作影响力,促进校企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能力。

5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近年来,甘肃省印发了《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甘肃省职业院校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构建深度校企合作平台,铸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5.1 先行先试,趟出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先后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与国内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领先的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在全省建成首个产业学院—华天学院,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双方成立华天学院理事会,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共同管理决策产业学院发展,创新了产业学院管理运行模式。创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模式,围绕华天电子集团所需,双方共同设置了应用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两个专业,开展联合招生,成立了“华天”订单班。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产业学院,校企共同研制针对电路封测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大三年级的专业理论课、实训课和岗位实习都安排在企业来完成,校企共同管理考核,不断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度。

5.2 精准对接,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学校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导向,针对甘肃陇东南地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与甘肃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锻压产业学院。发挥产业学院技术创新功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目标,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新需求,校企共建实景化重型宽厚板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成立“企业工作室”,为学校开展智能焊接专业建设、教师企业锻炼和学生实景化实操实训搭建平台,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效助力企业“三化”改造,为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攻关、新技术技艺推广提供条件。

5.3 引企驻校,推动产业学院运行实体化

学校因地制宜,引企驻校共建产业学院。学校与甘肃某汽车服务公司合作,共同投资3000万元,在校内建成省内首个“前厂后校”产教融合汽车实训基地,西北地区唯一集教学研究、学生实训、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高水平汽车产业学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实践。发挥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功能,组建“订单班”,引入企业优质师资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订“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产业学院,将课堂搬到生产线旁,将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实践,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课均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工作一线,在实践中学到真正技能。

6 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已联合行业企业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来探索高水平产教融合新模式。但从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大多还处在窄口径、浅层次、低水平运行状态,制约了产业学院的特色发展。

6.1 产业学院的地位不明确

从现阶段国家现有的政策依据来看,高职院校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目前仅是国家鼓励兴办的一种办学模式,职业院校建设的产业学院还没政策依据,其法律地位、性质尚不够明确,校企职责不明晰。因此,国家层面要出台支持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条例,进一步规定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和职责,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地位。地方政府也要出台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费投入等,让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章可循。

6.2 内部治理结构尚待完善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在产业学院建设中的职能分工未能充分明确,治理结构比较松散,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产业学院发展特色不明显。双方在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价值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6]。因此,校企双方要进一步健全产业学院内部治理机制,设立产教融合服务管理机构,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出台产业学院管理考核办法及配套制度,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实行严格的合作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6.3 校企合作动力不足

现阶段校企合作大多不深不实的原因是教育的人才供给侧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侧端还没有达到同频共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而产业学院最终要实现的是互利互惠、校企双赢。学校的需求是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共享资源等达到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企业的需求是通过校企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式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在实践中,共建产业学院需要校企双方较大的资金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利润,取得成效,再加上有关部门对企业参与兴办职业教育的土地、税收等组合式激励政策不到位,致使双方合作动力不足。要逐步完善产业学院的治理体系,构建责任和利益机制,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结语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共建共管的育人平台,在建设发展中,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打造高职领域新标杆。要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产业学院,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职院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1-24.

[2]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S].教高厅函〔2020〕16号.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41-45.

[4]吴显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5-11.

[5]燕艳,吴勇.关于产业学院若干问题的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2):21-25.

[6]林徐润.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2(05):51-55.

基金项目:2022年度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SJD2022C03 主持人:张杰)

作者简介:张杰(1986— ),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