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服饰类纪录片《布衣中国》的视听语言分析

2023-04-08 08:28杨洁
秀江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布衣蒙太奇服饰

杨洁

布衣穿春秋,服饰识中国。服饰,是社会变迁的地图,是穿在身上的国家史。《布衣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和越众影视联合出品的一部聚焦“中华千年美服”的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热议。该纪录片围绕服装的原材料、款式、颜色、设计变化、制作等内容展开,一共有5集,分别是《浑然天成》《款款生情》《坎坷出色》《百变一身》《手工之魅》,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剥茧中国服饰的生成以及服装后面的肉身,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服饰,体现文化的传承。同时,该纪录片凭借视听语言这一元素,给观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观众可以在每一集都获得一场视听盛宴。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存在的基础和独特优势,镜头的运用能体现纪录片对“真实”这一概念的定义。镜头是影像画面的重要载体,是构成纪录片的基础,能将叙事对象形象化,真实再现叙事场景,渲染艺术氛围,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感。

全景镜头—交代环境

全景镜头是纪录片叙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交代时间、地点以及整体状态,是客观性描述的体现。全景的客观性不仅体现为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还体现为再现活动场景的真实面貌,营造亲切真实的氛围,达到“大而全”的效果,并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纪录片《布衣中国》第二集《款款生情》主要讲述了服装的款式。镜头从广州花城一群年轻人组织的复古服装骑行聚会开始,引出《时装》杂志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千年来,服装设计师积极地将民族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不断创新服装的款式。该集运用大量全景镜头,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千万件衣服,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装扮自己,处处体现了自由。比如,在介绍旗袍沙龙的创始人汪薇玉奶奶和日常穿汉服的芙蓉一家时,热闹繁华的街头、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和身穿T恤的行人等画面背景展现了一个不拘个性的时代,新兴与复兴同时存在,汉服、旗袍,每一种款式都表达了国人的个性和对美好的向往。诸如舞台走秀这样的全景镜头在旗袍沙龙聚会、时装秀表演、汉服同袍交流会(见图1)等场景中多次出现,向观众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庄严与华美。不论岁月如何变化、四季怎样更迭,中华服饰文化始终依托于中华大地这片土壤,在不同人身上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

特写镜头—凸显人物

特写镜头是指将人物或者事物充满画面,使背景弱化甚至虚化的拍摄手法。纪录片中的特写镜头可以将被摄对象从繁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有效突出主体,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营造氛围,使之成为节奏重点,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更好地向观众传达情感并引发思考。

纪录片《布衣中国》第四集《百变一身》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郭培为一对年轻海归夫妇制作民族风嫁衣以及王玉先老人捡拾碎布为幼儿制百家衣等故事。该集通过大量特写镜头展现设计师郭培、民间艺人王玉先老人在服裝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特写镜头是对服饰的剪裁、拼接和缝纫(见图2),例如设计师郭培拿着量衣尺为年轻夫妇量身体各部位尺寸时的特写、王玉先老人整理百家碎布时反复细致的动作特写、豫中手织布传承人周氏在织布机前俯身织布的姿势特写等。这些多次出现的服饰制作特写不仅表现出传统手艺人对服饰制作工作的热爱与专注,也体现出手艺人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学会在新时代与国际文化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嫁娶、出生等具有“生命感”仪式的重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对下一代的祝福。

空镜头—推动叙事

空镜头是纪录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主观空镜头与客观空镜头。其中,主观空镜头侧重于表达纪录片人物的感受,而客观空镜头侧重于表现景物的客观存在性。空镜头具有交代背景、催发感情、舒缓节奏、营造氛围、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并有暗示、隐喻、象征、说明、表达等功能。

纪录片《布衣中国》中的空镜头常用来表现中华大地的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百年来,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各种服饰原材料,使原本仅用来蔽体保暖的服饰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第一集《浑然天成》介绍了中国服饰的原材料主要分为棉、丝、麻、绒、革等,画面中出现了皑皑白雪般的棉花地(见图3)、人头攒动的火车站、艳阳高照的天空等,这些空镜头的运用并不突兀,而是作为片中叙事和调节节奏的主要手段,引出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空镜头有了温度,它们纵横交错,编织出布衣百姓的冷暖生活。棉花地反映了新疆地广人稀、棉花来之不易,人头攒动的火车站诉说着人们生活的不易,天空暗示人们通过劳动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万物生生不息,人类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在纪录片中发挥了调节画面节奏变化的作用,通过有序的画面分割与组合,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使纪录片的画面富有创意感、更具感染力。服饰类纪录片《布衣中国》通过起伏有序且轻快简约的节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传达出不同的中华服饰文化内涵与主题。

叙事蒙太奇

1.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这样的剪辑手法在板块式结构的纪录片中较为常见,将两条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故事相互关联,共同为主题服务。纪录片《布衣中国》第四集《百变一身》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外时尚潮流涌入中国,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服装也走向了市场化道路,中国风应运而生。不论是第一代设计师郭培还是民间艺人王玉先老人,她们制作的服饰都具有显著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都是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节点服务。这也从侧面表明,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使她们倾向于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

2.连续蒙太奇

连续蒙太奇区别于交叉蒙太奇,不再是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而是围绕单一的故事线,有逻辑、有节奏地叙事。第五集《手工之魅》从收藏家收藏的旗袍入手,引出制作旗袍的老师傅,最后交代故事的主线是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先生,想为他分别半个世纪的妻子制作一件旗袍。画面镜头的组接有理有据,故事的讲述循序渐进,让观众不由得好奇故事接下来的发展。

表现蒙太奇

1.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是纪录片中常见的剪辑手法。在纪录片《布衣中国》第二集《款款生情》中,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旗袍和现代的牛仔、婚纱等画面镜头强烈对比,表现出中华服饰经过千年岁月发展至今有了新的面貌,也从侧面表现出中国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反差感,展现了时代的进步。

2.抒情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的运用常常起到引发观众思考的作用。在第一集《浑然天成》中,棉、丝、麻、绒、革等原材料的获取及制作成服装的剪辑呈现平缓而不失紧凑,轻快简约地展现了中华服饰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让观众感受到服装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同时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纵观中华服饰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现代设计师的制衣材料不变,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个人的独特设计,使每件衣服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内涵。又如第三集《坎坷出色》,在保证叙述和描写连贯性的同时表现出超越剧情的思想和情感,在叙事画面之后切入满是马蓝草粮田的空镜头和蓝印花布随风飘扬的空镜头,展现了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古老智慧。此外,一些快节奏的画面转化展现了传统服饰染料制作的全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服饰染料制作的困难与艰辛。

声音是纪录片视听语言的另一重要元素,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其与画面的相互配合给观众带来了时空上的立体感,同时增加了纪录片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纪录片《布衣中国》中,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的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期声—营造环境

同期声记录了现场人物最真实、最自然的声音。首先,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纪录片的现场真实感,让观众可以全身心沉浸在影片氛围中。其次,同期声的运用有利于纪录片的叙事,增加了观影趣味性。《布衣中国》大量运用了服装制作者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同期声,包括原材料制作现场机器的运转声、老师向学生传授技艺的声音、外国设计师讲述自己与中华服饰的渊源等。这些同期声的加入使纪录片的解说内容不再枯燥乏味、声音不再单调,而是更加形象生动地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丰富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形象。

解说词—辅助叙事

解說词是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补充和提示,帮助观众加深对背景以及画面的理解。好的纪录片解说词应该依据纪录片的选题和风格撰写,不宜过多,要恰到好处。在纪录片《布衣中国》中,解说词出现的次数较多,用来对一些画面中出现的地区、人物、手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及意义上的升华。比如在第一集采棉的场景中,解说词缓缓道出了新疆棉的市场行情以及采棉工的工资,语言简练,表达自然。又如纪录片结尾的解说词“华夏江湖,春风雨露,杂粮五谷,布衣华服,且听我春蚕破茧歌,且看我霓裳云羽舞。一根丝,一块布,一个筚路蓝缕的民族”道出了中华服饰几千年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

音乐—传递情感

音乐可以传递情感、反映生活。纪录片音乐常用来调节气氛,衬托情节和画面,渲染氛围,凸出听觉效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加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纪录片《布衣中国》的主题曲是由邓康延、何沐阳作词,何沐阳作曲、演唱的《爱你如依》,“棉花开过的四季,苍凉依旧的大地……留给你今生来世做嫁衣,冷暖不弃爱你如一”歌词也印证了每一集纪录片的内容与主题,在一丝一缕间发现山河春秋的冷暖、浑然天成的密码,展现了我国包容多元的大国形象、迅猛发展的经济形象、历史悠久的文化形态以及勤奋执着的国民精神等具体国家形象。

自然音响—渲染氛围

自然音响是指纪录片中除了人声之外的风声、鸟声、虫鸣等大自然馈赠的声音。在纪录片中,自然音响的运用能加强生活真实感、衬托人物性格,还可以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描绘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氛围。在《布衣中国》第一集展现新疆五家渠农民家外部环境的空镜头中,鸡鸣狗吠声作为同期声被保留下来,配合着画面中矮小破败的房屋,能带领观众自然进入观影氛围,感受采棉工生活的不易。再如第三集《坎坷出色》制作蓝靛的空镜头中,潺潺的流水声让人感受到传统服饰染料制作工艺的复杂。

中华服饰发展至今,凝聚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服饰类纪录片《布衣中国》聚焦“千年美服”,穿越上下千年,牵挂南北万里,综合运用画面镜头、节奏、音乐音响等多要素,使纪录片声音和画面协调一致,真实还原了中华服饰的历史变迁和审美。此外,该片诠释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东方大国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强大的文化自信,是继美食类纪录片之后又一部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纪录片,值得观众去感受、去思考。

猜你喜欢
布衣蒙太奇服饰
布衣发明家毕昇
错位蒙太奇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雪人的服饰
“布衣”陈琮英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