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青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通过求同比异,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3.联系生活,寻找心中的乡愁。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三首诗歌——《渡荆门送别》《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三首诗整合在一起。
生:这三首诗都表达思乡之情。
生:三首诗都写景,而且都借景抒情。
师:同学们从诗歌情感和内容上发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当然它们还有很多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在求同比异中,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师:首先,请三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三首诗。
(生读。)
师:请大家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第二首读得好,读出了悲伤的感情。
生:我觉得第一首读得好,因为声音响亮。
师:读诗,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还要感情充沛,注意语速。下面,大家齐读这三首诗。
(生读。)
二、体会意境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这三首诗都写了景,但诗中的景象各不相同。接着,我们走进诗歌,体会三位诗人笔下的景。试着用这样的句式交流——
屏显:_________(诗人)笔下的景是_________(特点)的,我从_________(诗句)中,看到_________的景象。
生:李白笔下的景是雄伟壮阔的,我从“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中,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随着广阔的平原出现又渐渐消失和汹涌澎湃的长江水涌入一望无际的平原的景象。
师:通过你生动的描绘,我们也感受到了画面的开阔。
生:李白笔下的景是绚丽灿烂的,我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看到明月映入水中,如同从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的云彩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
师:好一幅浪漫奇特的画面。
生:温庭筠笔下的景是生机勃勃的,我从“凫雁满回塘”中,看到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池塘里的景象。
……
师:通过品读诗句,我们发现同是表达乡愁,诗人笔下的景象却不尽相同,有的雄伟壮阔,有的萧条凄凉,有的是凄清冷寂中夹杂着生机勃勃。下面,大家齐读三首诗中写景的诗句,注意读出景物的特点。
(生读。)
三、品味乡愁
师:接着,让我们再品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的乡愁。请你说说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生:我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读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表现了自己的思乡深情。
师:很特别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舍不得自己,一直送“我”前行,更显自己对故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生:我从“客行悲故乡”中,读出了詩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出行在外的人会因为思念故乡而悲伤。
师:这句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生:我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读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梦中出现了故乡的景象,可见思乡之深。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发现刚才大家品读的诗句多是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刚才我们品读的写景诗句能传达出思乡之情吗?
生:“月是故乡明”这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可以表现出思乡之情吗?表现了在外的人的什么特点?
生:可以。表现了在外的人的早行之苦和旅途的艰辛。这么辛苦,怎么能让人不想家呢?
师:这些景与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思乡之情更加真切。可老师不太能理解“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和“凫雁满回塘”这样的景象对表达思乡之情的作用。你们能理解吗?
生:李白将景色写得雄伟壮观,体现了诗人出游的喜悦兴奋,反衬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生:“凫雁满回塘”这一温馨美好的景象反衬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这是以乐景衬哀情,景越美好,思乡之情越深切。大家再读一读这三首诗,男生读直抒胸臆的诗句,女生读写景的诗句,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四、比较乡愁
师:同是乡愁,谁的“愁”最重,谁的“愁”最轻?为什么?
生:杜甫的愁最重。他的诗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还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生:李白的愁最轻。他的诗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还充满着出游的喜悦与兴奋。
师:乡愁的轻重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出行目的不同。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背景。
屏显三首诗的创作背景。
师:至此,我们就更能理解三位诗人的不同乡愁了。再次朗读这三首诗,读出感情。
(生读。)
五、延续乡愁
师:古代,诗人常借助山、水、月、雁等意象,来抒发绵绵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将乡愁延续下去。请试以“乡愁是 ”的句式,说说你眼中的乡愁。
生:乡愁是外公煮的面。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工作,我跟着外公在乡下长大。我特别喜欢吃外公煮的面,尤其是他做的调料,香气弥漫。
生:乡愁是老家屋后的枣树。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总会爬上去摘果子吃,那味道可真甜。
……
师: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最难忘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请记住,将来不论你走了多远,请永远记住回家的路!
【教学反思】
《渡荆门送别》《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乡愁”这一主题。根据对“人文主题”同质性的思考,笔者将其整合,进行求同比异,引导学生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歌意境,在品味相关诗句的过程中感悟诗歌情感,并结合写作背景比较作者情感的深度,最后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乡愁,将乡愁延续下去,从而在学生的心中烙下故乡的印记。
整节课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将语文与生活打通,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