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调查:现状、特点及成因

2023-04-06 16:46梁高燕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出版刘慈欣英译

内容摘要:近年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目前被译介为31种语言并获得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在世界文学和文化中的“可见度”提高,但目前鲜有专门对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的实证调查研究。笔者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通过对刘慈欣33年间(1989-2022)创作的科幻小说的英译出版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统计和分析汇总,得出多个相关图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译作出版的总体现状、特点和成因。本研究可为中国(科幻)文学译介出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计划项目“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状况及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研究”(项目编号2018B094),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专项课题“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刘慈欣科幻小说翻译出版及电影改编为例”(项目编号SXYYYBKT2019006)。

作者简介:梁高燕,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是中国现当代(科幻)小说翻译研究。

中国作家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获科幻界的“ 诺贝尔奖”——“ 雨果奖”。这是该奖项1953 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给亚洲作者;也是第一次颁发给科幻翻译作品。刘慈欣《三体》的英译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刘慈欣科幻小说全面译介热和多语种译介热,也带动了中国科幻整体译介热。根据笔者访谈和调查,目前其代表作《三体》已被译介为30 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传播并获得众多重要奖项②,其作品的外语译介出版使当代中国科幻作家作品整体的“ 可见度” 提高。刘慈欣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幻界的知名作家,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对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总体状况深入系统的实证调查分析和研究。过去10 年是中国科幻 “ 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科幻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 新名片”(姚建斌、郭景红 357)。本文是描述性个案研究,通过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刘慈欣科幻小说及其英译版相关信息图表,目的是对刘慈欣创作33 年间(1989-2022)科幻小说英译及出版现状、特点和影响进行实证调查统计分析。研究问题有三个:(1)刘慈欣从1989 年开始从事写作至今,其科幻小说有哪些英译作品出版?英译版的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出版信息如何?(2)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现状和特点是什么?(3)刘慈欣科幻小说译介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需要界定本文采用的“ 出版” 概念。本文的“ 出版” 是现代的、广义定义,是指“ 对文字、图片、电子音像等内容进行整理、编辑、加工,通过印刷、扫描、拷贝等形式进行复制,并能通过某种流通渠道进行公众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杨海平2)。笔者采用该定义原因有两方面,其一,这是国内外关于“ 出版” 一词的代表性定义,其突出特点是内涵外延扩大,包括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出版活动的新内涵和新内容,包括传统纸质出版和新型多元媒介出版;第二,该定义比较契合本文翻译出版主题的讨论。

笔者综合不同来源的文献资料, 包括ISFDB(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Database 网络幻想小说数据库)、MCLC(俄亥俄州立大学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科幻百科网站(www.sf-encyclopedia.com)、三体社区(www.3body.com)、WordsWithout Borders 以及亚马逊图书网、当当网、山西作家个人网页、豆瓣网和刘慈欣百度百科以及多次访谈获取的资料,认真梳理文献和资料并总结出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状况。统计资料截止时间是2022 年12 月31 日,其中有几部小说出版了多部英译译作,统计以首次出版英译本为准。

一、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调查:现状及特点

(一)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总体现状

从发表数量和类型及重要作品来看,笔者初步统计,刘慈欣从1989年开始创作,截至目前共创作出版长、中、短篇科幻小说41部。高茜、王晓辉(58)对新世纪中国大陆作家科幻小说作品英译研究发现,“2000-2020年中国科幻小说英译数量(仅含首次出版)共计214种,其中长篇小说10部,中短篇小说204篇。”目前刘慈欣科幻小说已翻译出版英译本31部,占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总数的14%强,中长篇小说英译5部,即《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短篇小说26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译介研究无疑是中国当代科幻作家作品翻译研究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

从发表时间来看,刘慈欣第一部英译科幻小说《球状闪电》(节选)由周华(Joel Martinsen)2009年翻译并发表于当年电子杂志Words Without Borders。其代表作長篇小说《三体》三部曲英译出版的时间是2014、2015和2016年,被誉为《三体》“前传”的长篇小说《球状闪电》英文全译本出版时间是2018年。近年新出版译作是《月夜》(2019)、《超新星纪元》(2019)、《不能共存的节日》(2021)和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擎柱》(2020)。

从译者来看,刘慈欣的31部英译作品由11位译者完成,他们是来自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国的专业译者。根据译者翻译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数量多少排序如下:Holger Nahm(新西兰)11部、Ken Liu(美)8部(其中一部和Han Zhang合译完成)、Joel Martinsen(美)4部、Christopher Elford(美)独译1部、John Chu独译1部、Christopher Elford和Jiang Chenxin合译1部、Eric Abrahamsen(美)1部、Chi-yin Ip(中)和Cheuk Wong合译1部、Nathan Faries(美,中文名柳荫,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外教)1部。

(二)刘慈欣科幻小说译作出版发表三阶段及特点

刘慈欣科幻小说译介出版分三个阶段:2009-2011年为零星译介出版初期,2012-2016为译介高潮期,2017-2019为译介新时期。这三个阶段的英译出版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为何会呈现这样的特点?下文详细探讨。

第一阶段(2009-2011):个别科幻爱好者“散兵游勇”式译介初期,特点是个别科幻爱好者出于对科幻的热爱零星自发译介,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译作影响不大。该阶段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2部作品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即《球状闪电》(Ball Lightening, 2009)和《思想者》(The Thinker, 2011)。值得一提的有两点,第一,两部小说的译者都是Joel Martiensen(周华);第二,《球状闪电》原作出版的当年2009年就被译者Joel Martinsen“相中”并翻译出版节译本。译者周华因为喜欢《球状闪电》主动翻译其中前两章并發表到电子网络期刊 Words Without Borders的2009年12月刊上,后来在2011年又在该网络期刊翻译发表《思想者》英文版,均颇受读者好评。译者周华对作者刘慈欣可谓“情有独钟”“慧眼初识珠”。遗憾的是,因为该阶段是个别译者零星“ 散兵游勇式” 的译介,未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第二阶段(2012-2016):“ 刘慈欣集束炸弹” 译介期,特点是刘慈欣科幻小说开始专业化、市场化出版、译介和营销活动;国内外专业团队有计划、系统性地译介和展开市场营销模式,许多作品多元媒介出版,如网络版、电子书和纸质书和有声书均有出版发行。该阶段刘慈欣科幻小说共有20 部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占其30 部英译出版作品的66.7%;其中2012、2013 年是其作品翻译出版高峰和“ 丰收年”,分别为9部和5 部,2014-2016 年每年有2 部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其20 部译介作品及出版时间如下:《三体》三部曲(2014、2015、2016)、《球状闪电》(全译本)(2018)、《赡养上帝》(2012)、《带上她的眼睛》(2012)、《吞食者》(2012)、《白垩纪往事》(2012)、《微纪元》(2012)、《山》(2012)、《地球大炮》(2012)、《诗云》(2012)、《乡村教师》(2012)、《中国太阳》(2013)、《太原之恋》(2013)、《赡养人类》(2013)、《2018 年4 月1 日》(2013)、《圆》(2014)、《圆圆的肥皂泡》(2015)、《人生》(2016)。

这一时期刘慈欣科幻小说在国内外由小众科幻图书成为畅销书,其代表作《三体》三部曲2014 年被译为英文在国外出版并受到广泛好评,由此掀起“ 刘慈欣热” 和“ 中国科幻热”,许多译作同时有网络电子版、kindle 电子书和纸质书或有声书出版发行,多样化的媒介翻译出版受到读者好评和喜爱,中国科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第三阶段(2017- 至今):英译出版新时期,特点是开始更及时、集中对外译介出版。该阶段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共有8 部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包括《黄金原野》(2018)、《梦之海》(2018)、《月夜》(2019)、《超新星纪元》(2019)和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擎柱》(2020)中共收录其10 篇小说的英译本,其中四篇为新译作,即《地火》、《欢乐颂》、《宇宙坍缩》和《镜子》,最新译介出版的是《不能共存的节日》(2021)。至此刘慈欣科幻小说几乎全部译介为英文出版,尤其刘慈欣个人短篇小说英译集The WanderingEarth(《流浪地球》) 和Hold Up the Sky(《擎柱》)在其个人科幻出版及中国科幻译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前中国科幻作家个人科幻作品集翻译出版几乎很少,且多为零星单篇译介出版。

根据三丰老师负责的“ISFDB” 数据库,笔者梳理和查询所得资料发现,刘慈欣科幻作品译介之前的2000-2009 年,中国科幻作家科幻小说的英文译介只有韩松、吴岩和杨平三位作家的三部短篇小说。最早以英文译介出版的是吴岩2001 年创作的《鼠标垫》(Mouse Pad),2005 年由韩松翻译并发表于Internova 春季刊第一期;2009 年韩松的自译作品《噶赞寺的转经筒》(The Wheel of Samsara)和同年杨平自译作品《MUD—黑客事件》(Wizard World),后两篇均发表于英文期刊The Apex Book of World SF(《世界科幻小说之巅》)第一辑。

这一阶段的译介具体特点有三个:其一,2017 年之后其作品开始及时集中译介;其科幻小说的中英文出版时间间隔大大缩短,甚至个别作品的英文版先于汉语版出版;其二,刘慈欣《三体》的英译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刘慈欣科幻小说多语种译介热;第三,刘慈欣科幻译介热带动了中国科幻作家作品译介热。中国科幻作家作品整体的“可见度”提高。下面详述其特点。

2017年之后刘慈欣的作品开始及时集中译介,为了直观描述其作品的第一个译介出版趋势,笔者将他所有31部英译小说按照中文版和英文版小说按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利用Excel统计及图表功能,生成两条相应的折线图,如下图1所示:

通过分析上图中原作和译作发表时间间隔来分析其原作和译作发展的趋势,可以发现原作在英语世界的译介速度和受关注程度变化,从图1可总结出刘慈欣科幻小说译介的特点和趋势如下:

(1)刘慈欣科幻英译译介速度加快 ,译作的发表时间和原作发表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从图1可知,红色和蓝色这两条分别代表原作及出版年、译作及出版年的折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交汇至同一个点,大致呈渐变的剪刀状,这说明刘慈欣科幻译作的发表时间和原作发表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原作和译作发表间隔时间从译介初期间隔较长的13年缩短至中期的平均6-7年左右,2010年以后间隔时间更缩短至0-3年。

1999-2003年间, 原作和译作發表时间间隔多为10-13年之间,如1999发表的《带上她的眼睛》直到2012年才被译为英文。《三体》发表之后其早期作品才逐渐引起译者和翻译出版界关注。2004-2010年以后的间隔时间缩短为3-7年,如《太原之恋》2010年发表,2013年英译本出版。《三体》三部曲的英译本也是在发表6-7年后完成的,目前第三部翻译已完成,但尚未出版。2010-2014年,其新作品的译介速度越来越快,间隔时间变为0-3年。2014年以后有9部早期创作的小说被陆续译为英文,其中包括2020 年新翻译出版的四部短篇小说——《宇宙坍缩》《地火》《镜子》和《欢乐颂》。其中2014 年创作而未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圆》,同年即被译为英语。2018 年5 月其创作的短篇小说《黄金原野》先在英译小说集Twelve Tomorrows 中出版,8 月才出版中文版小说集《十二个明天》。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作品各语种外译出版和传播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译介速度越来越快,因为国外科幻界和普通读者迫切想了解中国科幻作家作品、中国科幻的内容和风格。

(2)刘慈欣科幻作品英译出版数量急速增长,《三体》多语种译介成果卓著

2014 年以来刘慈欣科幻作品英译出版数量急速增长,《三体》多语种译介速度和销量猛增。《三体》第一部英译版2014 年由美国知名科幻专业出版社TorBooks 出版后,出版社趁热打铁推出了刘慈欣个人短篇小说英译集两部,The Wandering Earth(《流浪地球》,2016)和Hold Up the Sky(《擎柱》,2020)。2016 和2019 年TorBooks又及时翻译出版了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集2 部,即Invisible Planets 和BrokenStars,前者收录了14 位中国科幻作家科幻小说17 部,随笔3 篇,包括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月夜》;后者收录了7 位中国科幻作家科幻小说13 部,随笔3 篇,包括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圆》和《赡养上帝》。此外,《三体》多语种译介成果卓著,截至2021年6 月,“《三体》已经输出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31 个外语版本,实体书销量也已突破300 万册,创下当代文学海外销量最高纪录。其中,英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和波兰语,是全球销量最高的5 个语种。刘慈欣和《三体》也在国外斩获超过十个科幻奖项”(三体社区《< 三体> 日本又登顶了!歪果三体迷到底喜欢< 三体> 什么?》)。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科幻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广泛。刘慈欣科幻作品对于中国科幻文学和文化“ 走出去” 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

(3)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作家作品译介进入“ 黄金时代”

众多科幻作家、活动家和评论者认为新世纪中国科幻文学进入“ 黄金时代”,如董仁威(《百年史话》 目录)认为中国科幻产业在2010 年左右进入“ 黄金发展期”。知名中国科幻研究者宋明炜(《中国科幻新浪潮》 64-65)认为“ 中国科幻新浪潮” 早已出现,它在“ 九十年代已经形成,世纪第一个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在文坛上形成异军突起的局面。” 中国科幻产业在2010 年左右进入“ 黄金发展期”,出现了“ 科幻新浪潮”(宋明炜 64-65)。刘慈欣也认为“ 中国科幻文学‘ 黄金时代 开启”( 申卉、何瑞琪 13)。中国科幻产业在2010 年左右进入“ 黄金发展期”,出现了“ 科幻新浪潮”(宋明炜,《中国科幻新浪潮》 71)。笔者认为中国科幻产业中的中国科幻文学译介和出版亦进入黄金时期,重要标志有三方面:第一,2015 年和2016 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及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先后获得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雨果奖”;第二,2018 年中国科幻文学影响力扩大,已经成为中国文学“ 新名片”(姚建彬、郭景红 序言)。第三,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作品各语种外译出版和传播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国外科幻界和普通读者迫切想了解中国科幻作家作品,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幻文学译介开始进入黄金期,刘慈欣科幻小说外译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是刘慈欣最新的短篇小说《黄金原野》的英文版早于汉语版三个月出版。该译作是201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集《十二个明天》的开篇作品,这是前所未有的先于汉语出版的科幻作品外语译介,2018年5月《黄金原野》由知名科幻作家、译者刘宇昆译为英文并被收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年出版的科幻专刊精选“十二个明天”专栏中刊发,后又被收入同名科幻小说集Twelve Tomorrows (Roush, et al, Twelve Tomorrows 1)。汉语版小说集《十二个明天》2018年8月才在国内出版单行本,2018年11月又由《科幻世界》杂志刊发。可见,2017年后进入刘慈欣作品译介新时期,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不再滞后于汉语版,中英文出版时间间隔大大缩短,有些作品中英文几乎同时出版。刘慈欣作品译介热也带动了中国科幻多语种译介热。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优秀科幻作家作品译介进入创作一部即翻译一部的“新时期”。

二、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现状、特点及原因

综上,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特点可总结为三个:译介起步晚;译介出版很不均衡,呈现高峰和低谷的“过山车”状阶段性;译介出版媒介多样化。下文详述上述特点及成因。

(一)译介出版起步晚且英译出版不均衡及其原因

自1989年刘慈欣开始业余创作科幻小说,1999年发表处女作《鲸歌》。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英译起步于2009年,相对于其始于1989年的创作历程而言英译出版起步晚了20年,相对于作者发表第一部小说晚了10年。其创作生涯的第二个十年即1999-2009年,开始有英译作品出版,2014-2016年随着《三体》三部曲英语版译介出版。《三体》热在国内外掀起了“刘慈欣热”和“中国科幻热”,对于中国科幻文学和文化“走出去”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不均衡,呈现明显的高峰、低谷的“過山车”状阶段性。从具体数据来看,其31部小说英译本多在2011-2019年的8年间出版,其中2012年共出版译作9部,2013年5部,2018年3部;2014、2015、2016、2019年各出版译作2部,2021年1部。从上图也可清晰发现其高峰、低谷、丰收期和歉收期。其译作出版丰收期是2012、2013、2018和2020年,分别出版译作9部、5部、3部和4部。低谷期是2010年,2009-2011年是“缓慢上升期”,2009、2011年各出版1部。

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至今仅近14年时间,且起步晚、出版不均衡,但近年译介成果卓著。刘慈欣作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之一,其小说英译传播尚且如此,其他中国科幻作家作品的英语译介也很有限,且大多作家作品的译介是随着“刘慈欣热”和“中国科幻热”逐渐受到国内外科幻界的重视而展开的,改变了我国百年科幻文学发展历程中长期以来科幻翻译输入的局面,转为科幻集中输出的可喜局面。

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作家作品的译介起步晚且数量有限,这是由于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直接原因是与优秀科幻译者稀缺、科幻文学及翻译文学的边缘地位、读者接受等有关,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与我国长期形成的当代文学史观以及由此而导致中国科幻小说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地位有关。

长期以来,科幻小说在我国被视为小众文学,处于主流文学的边缘。其根本和关键原因是“ 当代文学史观” 的局限问题,北大学者李杨(82)就此有精辟的论述:

“ 中国当代文学史” 的写作与教学一直存在多个盲区。如1950-1970 年代的“ 人民文艺”,1990 年代以后兴起的影视艺术、科幻小说、网络写作、非虚构写作等。究其原因,“ 当代文学史” 遵循的是出版于1930 年代中期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所开创和奠定的现代“ 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从诞生之日起就失去了概括和描述“ 新文学” 的能力,始终无法与当代中国文艺建立起有效的关联。(李杨 82)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曲折历程中,中国科幻作品的价值被低估且被视为科普作品或儿童文学,这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科幻小说总体的发展和译介。中国科幻百年发展史中,“ 中国文学体系中厚重的神话色彩以及极强的目的性,让科幻小说始终无法摆脱神秘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标签,甚至被斥为异类,或是被降低应有的科学价值,而等同于科普作品或者儿童读物”(任东升、袁枫 76)。

(二)译介出版媒介多样化及原因

刘慈欣英译版科幻小说多采取纸质译本、电子书和有声书多样化媒介出版发售,译介出版媒介多样化,目的是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实施“ 眼球经济” 和“ 耳朵经济”并重的图书出版营销策略,成功范例是《三体》《流浪地球》《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等,这些英译版在亚马逊平台上发售精装版、平装纸质版、电子版、音频版或有声版等多样化媒介翻译出版,多由美国著名科幻类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和营销,多样化媒介出版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读者可以以优惠价格获得Audible 有声书,前提条件是读者购买Kindle 电子书。读者可以在阅读Kindle 电子书与收听有声朗读之间切换,使用语音书签同步功能。这极大方便了读者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的阅读需求。另外,国内刘慈欣的许多科幻小说有声书在“ 喜马拉雅” 上可以免费收听。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刘慈欣的国内外读者群,形成市场和读者的良性刺激和循环。

多样化媒介出版营销,尤其注重有声图书出版营销,是随着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碎片化阅读倾向加剧运用而生,有声书在国内外都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019 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比2018 年上涨八成,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增长势头迅猛”(吴岩、陈玲 《2020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有声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为当前增长最快、最有潜力的阅读形态……数字听书的兴起和流行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前复杂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周枣 41-43)。

目前,图书出版业多顺应时代和读者需求,发展融合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出版营销策略。从传统纸质版的“眼球经济”到“耳朵经济”是既符合读者需求又符合时代潮流和图书企业多元化营销的明智选择。“有声读物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既迎合了数字时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又成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开拓市场的新途径”(李西亚、胡韬 119-120)。“美国有声书出版最早出现于上世纪 30年代。到2013年数字有声书已经超过了60%的市场份额。可下载的数字有声书成为大众图书中增长最为迅速的类别。2011年以来,有声书产业一路井喷式增长,成为继电子书之后美国出版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庄廷江 89)。有声书出版主要有三种模式:传统出版商出版模式、第三方平台出版模式和作者或版权人自助出版模式。亚马逊网旗下的Audible就是采用第三方平台出版模式。“第三方有声书出版模式下,第三方首先要通过与传统出版商、作者合作或购买版权获得有声书制作许可,然后才能利用自己的软硬件出版有声书”(庄廷江 90)。

(三)刘慈欣科幻作品译介出版的基础和意义

新世纪以来刘慈欣科幻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科幻的译介热潮的基础是1990年代以来掀起的中国科幻创作“新浪潮”。知名科幻学者宋明炜指出“中国科幻以某种奇特的方式,一面开启崭新的黄金时代,一面又同时衍生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新浪潮。中国科幻的新浪潮正在领跑世界科幻,如一道光芒,照亮了现实中看不见的维度”(宋明炜、金雪妮、《梦见“新浪潮”》 序言)。中国科幻“新浪潮”和中国科幻译介新热潮二者影响叠加,中国科幻在世界文学中从“边缘”“不可见”逐渐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焦点,中国作家作品的整体“可见度”大大提升,因此也改写了当代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成功及其英译出版传播的成功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他(刘慈欣)在世界文学场域取得的成功,以及由此在国内引发的科幻文学与文化热潮,是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中国的成长真正带来文明的自信和自觉,我们将在中国文学中看到更多转向外在、更加整全的书写,看到天下情怀乃至大同梦想的归来”(李广益 61)。刘慈欣《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译介传播不仅使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可见”,而且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卫·达姆罗施(David Damrosch)确定了作品进入世界文学的双重过程:“首先,被当作文学阅读;其次,通过传播到超出其语言和文化起源的更广阔的世界”(Damrosch 6)。这个意义上而言,《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跨越了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分野,也促进了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人文各个学科之间日益频繁的对话(Chau 127)。

本文集中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刘慈欣科幻作品译介出版的总体现状、三阶段和各阶段译介出版特点及其成因。刘慈欣科幻小说译介现状、历程和特点也折射了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文学中译介和接受的历程和特点。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成功译介由《三体》开始,“《三体》热”掀起了“刘慈欣热”“中国科幻热”,译介中国科幻作家作品梁高燕: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出版调查:现状、特点及成因越来越多,主题越来越多元,译介媒介和译介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既有作家作品单部科幻作品,也有个人科幻小说集,还有中国科幻小说集乃至世界科幻小说集,而且其多样化新媒体营销策略很成功。中国科幻小说成为世界文学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成功译介过程中刘慈欣及其代表作《三体》的英译功居至伟。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海外译介不仅为重写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可能,也改写了长期以来中外科幻文化单向交流的局面,形成双向交流的可喜新格局,同时也可为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发。

注释【Notes】

①衷心感谢《外国语文研究》的各位匿名评审老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和魏家海教授;感谢姚利芬教

授、黎婵教授、王晓农教授对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②感谢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版权经理陈枫提供《三体》译介相关信息。笔者2022 年12 月请教陈

枫经理,发现目前《三体》先后被译为30 种外语出版,包括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语、

捷克语、波兰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希腊语、泰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印尼语、爱沙尼亚语、

挪威语、保加利亚语、立陶宛语、孟加拉语、意大利语、越南语、日语、俄语、芬兰语、罗马尼亚语、

乌克兰语、韩语。阿拉伯语译本即将出版。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Chau. Angie. “From Nobel to Hugo Reading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as World Literatur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1 (2018): 110-135.

Damrosch, David. What Is World Literature?. Princeton: Princeton UP, 2003.

董仁威:《中國科幻百年史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Dong, Renwei. A Hundred Years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Beijing: Tsinghua UP, 2017.]

高茜、王晓辉:中国科幻小说英译发展述评2000-2020 年。《中国翻译》5(2020):57-64。

[Gao, Qian and Wang Xiaohui.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2000-2020.”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5 (2020): 57-64.]

李广益: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2017):

48-61。

[Li, Guangyi. “China Turning Outwar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Liu Cixins Science Fic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 8 (2017): 48-61.]

李西亚、胡韬:有声读物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018):119-

124。

[Li, Xiya and Hu Tao.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udiobooks.”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 (2018): 119-124.]

李杨:边界与危机——“ 当代文学史” 漫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5(2020):82-96。

[Li, Yang. “Boundary and Crisis: A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 5 (2020): 82-96.]

任东升、袁枫:清末民初(1891-1917)科幻小说翻译探究。《上海翻译》4(2010):72-76。

[Ren, Dongsheng and Yuan Feng. “A Study of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hase of Republic of China (1891-1917). ”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4 (2010): 72-76.]

Roush, Wade, et al. Twelve Tomorrows.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18.

申卉、何瑞琪:中国科幻文学“黄金时代”开启。《广州日报》2015:0413。

[Shen, Hui and He Ruiqi. “The ‘Golden Age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Literature Begins.” Guangzhou Daily 2015: 0413.]

宋明炜:《中国科幻新浪潮》。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Song, Mingwei. The New Wave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Shanghai: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20.]

——、金雪妮:中国科幻小说是否会梦见“新浪潮”——哥伦比亚版《转生的巨人》序言。《书城》4(2019):71-78.

[--- and Jin Xueni. “Will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Dream of the ‘New Wave: Preface to the Colombian Edition of The Reincarnated Giant.” Book Town 4 (2019): 71-78.]

三体社区:《三体》日本又登顶了!歪果三体迷到底喜欢《三体》什么?2021-5-25

[The Three-Body Community. “The Three-Body Problem Japan is Back to the Top! What Do the Fans Really Like about The Three-Body Problem?.” May 25th, 2021 .]

吴岩、陈玲: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0-11-2

[Wu, Yan and Chen Ling. “2020 Chinese Sci-fi Industry Report. ” Nov. 2nd, 2020 .]

杨海平:《现代出版业经营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Yang, Haiping. Management of Modern Publishing Industry.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P, 2015.]

姚建彬、郭景红(主编):《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Yao, Jianbin and Guo Jinghong, eds. Report on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18).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9. ]

周棗:媒介进化论视角下有声书的成长机制探析。《编辑之友》3(2020):41-46。

[Zhou, Zao. “An Analysis of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Audio 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Evolution.” Editoral Friend 3 (2020): 41-46.]

庄廷江:美国有声书出版与发行模式探析。《出版发行研究》2(2017):89-92、105。

[Zhuang, Tingjiang.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udio Book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Mode.” Publishing Research 2 (2017): 89-92, 105.]

责任编辑:胡德香

猜你喜欢
出版刘慈欣英译
刘慈欣素描头像
摘要英译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