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卢 燕
绘本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聋生由于听力受损,视觉功能占优势,对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情节生动有趣的绘本十分喜爱。 在一定程度上,绘本阅读弥补了聋生纯文本阅读的局限,更加适合开展阅读教学, 是聋校语文阅读教材的很好补充。那么,如何利用绘本有效地提升聋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就成为教师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绘本是能与读者互动的建构性书籍。在进行绘本选择时,教师要使所选绘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的选择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与聋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 教师在挑选绘本时,应充分考虑聋生的认知水平,所选绘本内容应与聋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使聋生易于理解接受。
第二,文字简练、生动,篇幅长度适中。 聋生的注意力会影响绘本阅读的效果,因此,绘本篇幅的长度要根据聋生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做出合适的筛选。
第三,线索结构力求单一,具有可预测性。 单一线索结构的绘本多运用反复、排比、对比等手法增强故事性,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环环相扣。 线索结构有规律可循、有重复性语句的绘本,可以帮助聋生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加工,以便打开记忆回路, 从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如《好饿的毛毛虫》《11 只猫做苦工》《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等。
绘本图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在导读时可以寻找不同的预测点进行预测。
第一,借助封面预测。 学生拿到绘本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封面和封底铺开,发挥想象力对封面图画进行故事的预测。教师要和学生充分互动, 问一问学生:看到的画面有什么,猜一猜这个故事会讲什么……教师尽可能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尊重学生说出的答案,不评判、不限定。
第二,借助画面预测。 绘本的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优美、含蓄的图画可以表现文字无法表达的感觉和意蕴,有时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 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问大兔子:“猜猜我有多爱你。 ”大兔子说:“猜不出来。 ”小兔子说:“这么多——”,并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 到底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呢?“这么多”是多少呢? 教师可结合小兔子张开手臂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图画背后的思想情感。
第三,借助情节预测。 情节预测是最重要的,绘本故事的情节充满想象、妙趣横生。 在绘本阅读中,学生的情绪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让学生沉浸式地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可以激发学生读下去一探究竟。 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一个挚爱孙子、充满智慧的老爷爷,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经过自己巧妙的加工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 教师可以通过爷爷的一系列行为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大开脑洞,说出各自的想法, 实现故事情节的有效衔接,进而发展与提升思维。
好的绘本非常适合表演出来。 当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绎绘本。 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换位思考,在故事的演绎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内心更加趋于真、善、美。
如绘本《11 只猫做苦工》中,小猫在旅行过程中因一连串违规行为导致做苦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绘本内容安排角色,制作道具,设置情境,演绎“11 只猫做苦工”。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反复阅读文本,从文本和图画中捕捉表演信息,从而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表演可以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体悟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增强道德意识。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阅读是聋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聋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绘本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者创编绘本。
第一,续写绘本。 在学生了解绘本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原文的思路,让学生续编故事,使原文更加深刻动人。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熟读原文, 准确把握故事脉络, 而且有助于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第二,创编绘本。 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绘本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创编制作绘本。 先从单张的,再到几张的,再到整本的,可以是文字、图画,也可以图文结合,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三,交流分享。 在学期末,教师可以举办“我的绘本故事”作品展,让学生一起欣赏、交流和评判,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绘本教学是融“看、说、读、写、绘、演”为一体的教学,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评价的积极作用引领学生热爱阅读。 在阅读中不只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 更重要的是关注其阅读体验, 包括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态度、参与程度、思维能力、进步情况等。 教师应综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取长补短,激发阅读内在动力。
绘本阅读教学实践证明,聋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欣赏绘本中的丰富画面,在品读中体会到了绘本的语言魅力,在自由想象中激发了创意个性,在体验实践中丰富了情感, 在科学评价中找到了进步的方向。赏图、读文、体验、创作等环节有机结合,提高了聋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了聋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