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实验幼儿园 贾艳秋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教育生涯的开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幼儿受益终身。 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需要幼儿园与家庭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需要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方面, 让幼儿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从而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基于此,本文针对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不是幼儿一方努力就可以了, 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和积极引导,告诉他们何为对错、什么是真理、怎样面对挫折、怎样获取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有人为幼儿指明道路。 只有家园共同向一致的方向努力, 才会促进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在幼儿教育阶段, 教师不应把教育知识作为重点, 而应重点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家长在家庭中也要做一名观察者和引导者, 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仔细观察分析和督导, 引导幼儿将在幼儿园学到的技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家长和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树立家园共育思想的重要性,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渐明确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要与教师及时沟通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共同努力。
例如,幼儿教师让家长每天陪伴孩子阅读一个小故事,一方面可以巩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培养幼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拓宽幼儿眼界;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幼儿与父母的互动,促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解决问题、敢于尝试是良好的学习品质。 新时代,大多数家庭过于宠爱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等老辈人对待孩子更是娇宠,不管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帮孩子安排解决, 从而导致孩子的自立能力较弱。 在幼儿园,教师应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能为以后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探索。 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勤动手动脑,与同伴相互交流沟通,一起探讨并解决问题。 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可以鼓励幼儿查阅书籍,或者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查阅相关资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引导帮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和正面引导孩子,增强孩子信心,激发孩子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规范幼儿听讲坐姿、书写要求等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有效配合。教师应采取正面引导和积极表扬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教师在教授拼音和算术时, 应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或者采取情境教学法, 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正确引导幼儿去学习。
例如,学习“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播放一个关于数字的童谣:“1 像铅笔竖又长,2 像小鸭水中漂,3 像耳朵能听声……” 这样可以让幼儿明白数字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对数字有一个直接、形象的认知。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看着每个数字的样子,自己想象一下,这个数字还像什么呢,比如1 还像一根棍子、一根油条等。 这样的学习方式, 可以让幼儿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深化。
又如,在放学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告诉家长当天学习的内容,让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幼儿明白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很多幼儿的任务意识较差,常常会出现忘记带文具等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指导,让幼儿自己整理书包。 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任务, 如让幼儿提醒家长填写重要信息单,要让幼儿知道这是自己的任务,要提醒爸爸妈妈填写并交还给老师。
又如,班级可以设立“今天我是值日生”的活动,在这一天生活中,值日的幼儿需要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感到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有很多幼儿园的简要通知,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尝试传达给家长,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转述能力,进一步让孩子认识到任务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只有化为品质和习惯,学生才能终身受益。 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幼儿有不尽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只有家园协力共育,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