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数学情境 优化知识理解

2023-04-05 15:18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牙签三角形知识点

平 莉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中,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你知道吗”栏目中也有介绍。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教师可以通过从“生活情境”到“问题情境”再到“实践情境”的多角度情境化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解,锻炼学生能力,优化数学学习。

一、以生活情境激活理解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而“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将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因此,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教学安排中,教师要以现实情境为出发点,链接教学与生活相关的案例素材,整合生活教学素材,让学生更易理解。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许多物体都存在着三角形的结构。那么教师如何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与生活情境连接起来呢?教师可以通过从现实生活到知识点分析的教学模式,创设出生活情境,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出发,以确保学生能够尽快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以“大家是否知道建筑工地的叔叔们,在修建窗户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独家秘诀?”作为课堂的开头,借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盖房子的时候,在窗户未安装好之前,工人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时候原先为四边形的窗框,就被分割成为了两个小三角形。工人叔叔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在砌墙时不易使窗子变形,更加稳定牢靠。”当学生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时候,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教师通过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学生凭借着生活情境下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对于三角形的这一特性会有着初步的理解。如果学生还是半信半疑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个四边形的小木框,让学生先转动一下,会发现木框十分容易变成平行四边形,而将四边形的对角用木框钉住时,就会发现此时的木框十分的稳定。相信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以及动手操作的验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一特性。

正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司空见惯的生活化情境设计,以生活为素材拓宽教育背景,把握生活实际与知识概念的契合点,创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轻松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数学,优化学习。

二、以问题情境深化理解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领导者,在问题情境下与学生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疑问的逐步解决中,调动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具体展开介绍“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所认为的稳定是什么意思”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又应该怎样理解”,问题由易入难,由简入繁,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问题情境,去发现问题,此乃问题情境构建的第一步。正是教师问题提出的引导,学生才会发散思维,进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的多边形也具有这个性质吗?”“如果没有的话,怎么才能使它们也稳定呢?”由学生向老师发问,这是问题情境构建的第二步。而第三步,则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来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小木框模型,引导学生从上一部分生活情境中提到工人固定窗框的方法获得启发。学生会试着用木条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大块的多边形分为一个个的小三角形,这时学生再去晃动木框,会惊讶于这些小三角形的存在使得多边形变得稳定,而上述的系列问题也由此得到解决。此时,问题情境的设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架构完成。正是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提问,共同解疑,在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透彻。

对于数学的深入理解,学生不能单单依赖教师的传授,还需要大胆提问,勇于解问。在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拉近学生与知识点的距离感,从最为简单的问题出发,逐层深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纳知识、理解知识。

三、以实践情境进阶理解

为了实现学生对三角形稳定特性的思维进阶,除了上述两个情境的理论性构建,同时还需要实践情境的设计来让学生在“做”和“思”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甚至能够加以运用,推动思维理解的进阶。

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这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三角形特性的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应用到手工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探究数学学习的多样性,进阶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一特性,利用牙签,胶水,竹签等工具来一起制作“牙签桥”。在动手实践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性。首先,学生需要用四根牙签粘在一起,最后剪掉牙签的尖锐部分,依次粘好制作四个桥墩。然后,挑选适量的牙签,排整齐,制作桥面,先大致粘好,再在下面用两根牙签作为横梁加固桥面。接着,将桥墩和桥面固定在一起。“牙签桥”在这个时候已经大概成形,但还是会有些许的晃动,此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运用所讲解的知识,优化“牙签桥”的制作。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会尝试着用合适长度的牙签斜放着来固定桥墩和桥面,在桥下构建三角形加强桥面的稳固性。然后为了美观,有的学生还会在桥面两边的柱子上加上护栏。

制作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桥上放一些重物,来检验在斜着构成三角形桥下结构之前和之后,桥的稳定性和承载量的区别所在,借对比实践来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优化学习,进阶思维。爱动是学生们的天性,实践情境的设定,将静态的文本变为手脑目并用的操作,从单纯的知识理解,到能够运用知识去动手制作有趣的“牙签桥”。在此情境下,学生会从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情境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显著拓宽学生的思维理解空间,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下身体和大脑的相互配合,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由“看知识”转变为“探知识”。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设计,学生从知识的单向接受,转向多向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猜你喜欢
牙签三角形知识点
爱“吃”糖的牙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牙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