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 张 峰 缪云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朝露,是希望,是国家和民族之未来。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确,学校教育在落实“双减”政策、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笔者所在学校以“鞠育”为出发点,以“动静相宜,超越自我”为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实施、作业改革、课后服务及多方共育等多项举措,来寻求“双减”有效实施之路径。
减负、提质、增效,是“双减”的一面多体。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无疑对“双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单元主题教学的探索,逐步完善了单元主题教学的系统构建。主要通过单元主题及目标、单元内容逻辑联系及要点分析、划分重点课时、单元备课、单元作业设计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展开主题分享;开展课例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来深化教学,使其有效实施。学校整体着眼,全员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吃饱”“吃好”。
以数学组为例,通过“数的运算”单元主题研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核心概念,把握生长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如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虽各有不同,但它们的运算算理本质上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计算,这需要作为重点一直贯穿于整个计算教学中。
项目化学习有学科内各知识技能的应用贯通,有的还需跨学科展开探究,能够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研究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因此,本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定期定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首先,主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商讨方案,落实行动。如数学组的“‘时分’美好 十分有趣”,从课堂学习,认识时分秒;感知时间,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时间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绘制时钟,玩一玩;自编时间歌,唱一唱等角度让学生深入学习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其次,结合其他学科,为项目化学习注入力量。其中“绘制时钟”“自编时间歌”活动正是有了艺术教师的指导参与,才能让它不流于形式,发挥其育人价值。
要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提质增效的双目标,需要学校、教师在作业改革方面做出努力与实践。本校围绕作业内容遴选与设计、作业评价、作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行动。
分层设计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精力、专业能力有限,往往开始容易坚持难,同时,每日设计分层作业,不能有效结合学情需要展开,会有失偏颇。因而,通过一周的教学及作业反馈情况,各备课组分层设计周作业单,针对本周内的学习重点、难点做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以六年级数学作业为例,题量一般为10题,分为必做题(6~7题)、选做题(2~3题)和思维拓展(1题),从原来的“大锅饭”到现在的“自助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周作业单的内容设计上,规定教师改编或原创题目,并写清出题意图、思路点拨等,以此切实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
五育并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定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在作业内容上做文章。首先,在传统佳节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元宵节制作灯笼,猜灯谜;重阳节制作重阳糕,登山,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等等。除此之外,厚植爱国情怀,在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布置宣讲革命先烈事迹、歌唱爱国爱党歌曲等作业,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学校通过《贝贝成长之路》手册,对艺术、体育、劳动等课程都提出了相应的作业要求,并进行打卡和记录,以月为单位,采用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相互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简化机械重复的劳动。学校利用“优教通智慧教育云平台”,组织教师培训、实践探究,利用平台的原有资源、校本资源及个人资源,优化作业管理。
首先,通过“智能练习”专栏,其中设有“日常练习”“自定义练习”“我的练习”三个子栏目,结合其中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筛选,提供多元的作业形式,如图片、音视频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通过“优教卡”,学生可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即时回答,教师会对答题情况实时汇总、分析错题原因,以便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最后,学校可通过平台进行作业管理,对各班各科作业布置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并调取相关班级或学科作业信息;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相关专题活动“口算王”“阅读星”等,实施作业过程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风向标。本校在原有课后服务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构建体系,全面推进课后服务。
“1+X”课程体系中的“1”代表学业辅导、答疑解惑,“X”代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学业辅导打牢基础,以课标为引领,本班各学科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在校完成相关作业。在此期间,由一位教师在教室内主要负责相关工作,其他学科教师可以进班开展个别辅导。
社团共开设70个组别,分成38个种类,组建了贝贝足球俱乐部、贝贝艺术团、贝贝文学社、贝贝科技宫等四大校级团队,将这四大类又细分为各个梯队的足球组、合唱组、舞蹈组、书法组、绘画组、锡剧组、电子百拼组、STEM组等24个组别。此外,各个年级组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如创意手工、象棋、棒针编织、经典阅读、中外文化欣赏等47个组别,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参加不同的项目,得到个性的发展。
一般来说,学校区域主要设有教学区、活动区、专业场馆区和行政区等,各区域功能明确,但也导致一定的分离,空间不能很好地综合利用。学校力图打通场域空间,展现其综合性和灵活性,给课后服务的实施提供更好的平台。
首先,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绿植区、体育及手工器材柜等;每两间教室共用一间休闲吧,各个年级的侧重功能有所不同,低年级主要为游戏活动区和绘本阅读区,中、高年级主要为阅读区和休闲区。同时,学校在原有器材配备基础上,征询广大师生建议,添置了儿童椅、游戏器材等。
其次,课后服务时间里,各班、各室可以根据需要将座位调整为小组式、圆桌式等,以满足学业辅导和社团活动等需求。专业场室则需做到统筹安排,实现功能共享。如木工制作组、3D打印组、人工智能组、电子百拼组这些项目均有互相交叉的地方,学校将这些组安排在创客馆内,实现师资、组员、材料的多重互享。
在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学业辅导,社团活动还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而有的教师专业能力并不强,所以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首先,我们以师徒结对、定期培训方式开展活动,如电子百拼组、人工智能组、棒针编织组等,一个组别安排两个教师辅导,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寻求各方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机会,如河阳山歌组、锡剧组、编程组邀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本校教师观摩学习,掌握相关专业技能。
其次,由于文体专职教师数量少,所以本校在低年级实践开展联合课后文体活动,由四个班级集中在一起活动,一位专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每班配备一位值班教师配合完成活动。同时,学校充分运用线上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如苏州线上教育平台的“科普星期三”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科学兴趣,并对其中提出的小实验、小制作,由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完成,以此增长其科学本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三者缺一不可。学校立足学校教育,积极与家庭、社区及其他部门沟通联系,通力合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双减”合力。
首先,搭建良好的家校交流平台,完善不同层级的家长委员会相关制度及方案,指导家委会的各项工作。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时、准确地传递教育理念。此外,定期开设家校联系会议,针对相关工作或话题进行平等对话和磋商,寻求对策,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
其次,围绕“双减”政策解读、学生成长、家庭教育等主题,可与社区或其他部门合作,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家长会、家庭教育等活动。以此让家长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转变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通过家校沟通、微信宣传缓解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心理,从而形成科学的育儿观。此外,开设相关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如家风家训建设活动、亲子阅读、运动会、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做教师的合作者。
最后,本校积极与社区或其他社会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家、校、社三方教育共同发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如寒暑假托管服务,学校与社区相互配合,师资保障、内容恰当、场地适宜,让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与镇文化中心、科技公司合作,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学校的社团活动,如锡剧团、足球队、STEM组等,助力学生的兴趣发展;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如红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等,联系并邀请相关专业部门及专业人士,如警察、医生、科普志愿者、家长志愿者等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实践与学习平台。
“双减”政策背景下,本校积极探索落实“双减”的实施途径,科学管理,多元一体,让“双减”政策落地有声。同时,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审视和反思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调整措施,解决问题,坚定不移地将“双减”工作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