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2023-04-05 12:39李丽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法导学教学活动

李丽君

(莘县东鲁中学,山东 聊城 252400)

问题导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问题导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合理设置问题,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做出全面具体的指导,确保问题导学法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现阶段许多教师对问题导学法作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研究和设计不够深刻,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不够全面,导致问题导学法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合理设置问题,强化问题导学效果

合理设置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出发,设置差异化的问题,通过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趣味性,带给学生深刻的感悟,以此为基础,真正帮助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突出问题导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能够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对相关问题作出适当调整,一方面关注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尽可能地关注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让问题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1.1 突出问题层次性

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一样,在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选择适当的问题素材,以此为依据,增强问题的层次性,让不同难易度的问题成为推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为此需要在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分层教学思想对学生划分不同层次,并且在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突出不同问题的难易度,选择对应的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培养自信心.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两个三角形存在怎样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采用的提问方式也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多个三角形,其中每两个一一对应为全等三角形.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哪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在后续引出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过程中,则可以选择学习基础相对较强的学生,凭借这部分学生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带动班级学习气氛.

1.2 突出问题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驱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问题设置的有效探究,凭借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让问题导学法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意味着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学生普遍认同的经历以及具体的成长需求,对问题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理解问题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基于游戏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并以此为基础突出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游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摘苹果的趣味游戏,游戏活动开始之前,准备一些苹果形状的便利贴,在每个便利贴上写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便利贴贴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上台随机取下一个便利贴,正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则视为成功摘下苹果,在游戏活动过后摘取苹果数量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在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及时调整,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并且在紧张有趣的游戏中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启发.

2 创新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满趣味的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提问方式的有效创新,一方面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状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需求,让提问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真正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1 创设教学情境提问

创设教学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情境的有效还原.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需求,以此为基础,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情境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情境为依据,让提问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创造教学情境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将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关注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探索需求,让情境成为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推动力,有效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技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和视频材料,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带给学生真实、深刻的情境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情境化的教学活动,成为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力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直方图”的数学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联系现实生活,要求学生主动了解关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且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关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基于情境,教师可以提供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将相关数据转化为直方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为学生提供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用水量的整体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用水量的相关因素,从数据出发利用直方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导入.

2.2 基于小组合作相互提问

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重要推动力,在开展问题导学方面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小组合作的有效落实,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并以此为基础,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指导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提问,并且在深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能够从学情出发,对学生提出明确清晰的学习要求,并且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尽可能地突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平台.从问题导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主动提问的空间,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数学知识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锻炼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启发.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数学知识点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问“对顶角”“零补角”“平行线”等基本的概念,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增强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基于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3 优化评价机制,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特点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采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同样需要格外关注对评价机制的合理优化,一方面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生产背景下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基本需求,尽可能地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启发.

3.1 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

在制定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问题导学的特点,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与革新.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活动时应当具备较强的统筹能力,既要关注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并且在主动探究和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启发.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每位学生都能够自我反思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巩固数学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作出全面具体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影响下调整学习思路.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在问题导学方面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掌握科学的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全面的指导,一方面体现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认知需求,确保评价发挥应有的价值.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完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之间相互提出各自存在的不足,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的理解,在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时需要及时改进,这样一来问题导学活动才能得到全面落实,评价活动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保障数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教育手段的合理创新,在教育活动中合理设置问题,并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完成情况优化评价机制,让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应有的价值,凭借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法导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