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承
(福建省平潭龙南初级中学,福建 福州 350400)
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门课程,那么应该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但是即便学生具备这两个特质,倘若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很容易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根本学不好物理这门课程.物理知识逻辑性较强,如果教师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无法跟上教师的节拍.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提高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深入的学习物理知识,掌握不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所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以后,他们才会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才能够真正地增效提速.
教师教学开展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是高效的课堂秉持的原则往往是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中心.把学生群体当作教学的绝对主体,想尽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所有潜能.因为在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上,学生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或是老师的叮嘱机械性地开展实验活动.学生顺从地进行学习和他们主动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所发挥的学习潜能也有非常大的差距.要想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秉持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
开展生活化教学无非是在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在“桥梁”上不断有生活和物理知识来来往往.学生既可以在实验当中证明他们在课本上看到的物理知识,同时在生活当中他们可以更新自己的物理知识储备,反过来在课堂学习当中验证自己在生活中的这些发现.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定位,以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甚微的一个问题点就在于教师扮演的是主宰者的角色.实践表明,教师主宰的课堂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过去,教师着眼于为每个学生搭建相同的“桥梁”,但是同一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关注每座“桥梁”的搭建,帮助每座“桥梁”搭建得更加稳固,更加绵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只有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够排除隐患.让“桥梁”真正的坚固起来,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才能够更加扎实地开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较强,他们会发现生活当中的许多物理现象,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去解释这些现象,因此他们对于现象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学习物理这个学科的一大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去揭开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营造生活化的实验场景,运用生活化的实验道具开展实验,和学生们共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生活场景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教师可以灵活的布置相关的生活场景.例如在教学《升华与凝华》这一课时,南方一带的学生难以见到雪和雾凇这些自然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家里的白炽灯泡,与同规格崭新的白炽灯泡对比,发现用过一段时间后,白炽灯玻璃泡变暗色了,而且灯丝也变细了,这是钨丝发生了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再引导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实验,向学生们解释升华和凝华这一物理现象.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和学生们共同探讨、解释其中的奥秘.一方面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物理这个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能保持一颗探索之心.
要想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那么教学资源务必要呈现生活化的形式.只有当学习资源和实际生活真正契合时,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下意识地将学习和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生活当中无处不是物理知识,无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其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因此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教师要从生活当中提炼出大量有效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生活间建立起联系,学生才不会认为物理只是一个游离于实际生活之外的科目.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并最终为其所用.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以生活实例引入教学,贴近个人生活的案例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是只存在于课本当中的知识,原来自己身边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从而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生活化物理实验开展的首要条件是确保实验器材的来源生活化,只有当实验的这些器材全部来自于生活时,学生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实验的整个过程,理解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当学生回到生活中,看到相关的实验道具时,他们便会马上想到自己做过的物理实验,重温相关的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不断巩固学习内容.相较于实验室当中各种冰冷的、讲究准确度的仪器,从生活当中获取的实验器材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此外从生活当中选择实验器材也是一个探索生活的过程,如果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合适的实验器材.
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课时,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可以用来实验的材料,比如照相机和放大镜等.很多学生都知道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更加清晰、立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用蜡烛、放大镜和光屏等物品进行本课的实验,实际操作了一遍之后,学生便会了解照相机能够拍出高质量照片的原因.又比如在教学《温度与温度计》这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材料入手,让学生们用胶带、笔芯和玻璃瓶等道具做出简单的温度计.让学生们把温度计放在冷水中时,他们会观察到温度计收缩导致当中的液体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将温度计放在开水中时,温度计当中的液体明显膨胀并急剧升高.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们能够直观快速地理解“热胀冷缩”这个知识点.通过实验器材生活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更加仔细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当有实验需要时,他们便能够第一时间从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实验道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能更加深刻.
物理实验并不是只有在实验室或者课堂上才能做,既然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来源,那么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为家庭实验做好铺垫.因此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再让他们回到家中进行自主实验.教师完全可以把预习任务以实验的方式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做完简易实验,再进行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先进技术,将简易密度计的制作过程做成微课的形式,当作学生的课前预习材料.通过微课学习之后,让学生们在家中进行相应的实验.学生们可以利用家里的吸管、细铁丝和橡皮泥,按照微课中的指导一步步地做出一个简易密度计.然后将其投入水中,在吸管上标记水面所到达的位置,再将密度计投入其它液体中,如果液面所对应的位置在标记的上方,则说明液体的密度比水小,相反则比水大.在家中进行物理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在当下很多学生只是看着老师做或者在小组活动中看着其他同学做,实际上自己的动手能力非常薄弱,需要针对性地提升.当学生们自主进行了几次生活化实验之后,他们也会愈发清晰地认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加喜爱物理这门课程,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一些简易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物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所有的中学物理实验当中,总会有一些实验比较复杂,有较多的步骤.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制实验材料完成相应实验.在分组上教师要秉持成员水平有层次感的原则,不能都是会干活的,也不能都是不会干活的,要做到优等生和后进生搭配.这样在小组运作的过程中,小组全体成员才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都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这课内容的实验部分时,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小车、刻度尺等.在实验开始之前,小组内部自行商定,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回家制作不同的实验材料.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回家自制小车、斜面,动手能力稍微弱的学生就回家准备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等.等到实验器材都准备好以后就可以进行动手实验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1号同学负责搭建斜坡,2号同学负责安放小车,3号同学专门负责记录小车的滑行距离等.在所有实验都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们再一起分析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各抒己见.最后在小组成员思维碰撞之后,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制作成一份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重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完全符合新课改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生活化是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当物理知识与个人生活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时,学生才会将物理学科纳入自己的怀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学生的物理素养也更容易得到发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情境生活化、家庭物理实验以及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五方面入手,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全面生活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