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3-04-05 12:16单二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法治道德

单二梅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 安徽合肥 230031)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生德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文明素养、道德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翻转课堂等各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平台层出不穷,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难以跟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一种教与学的趋势。如何适应智能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顺应信息化趋势的必要方式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已经开始强调信息化技术与现代教育充分融合的重要性,支持鼓励教师充分学习并使用新媒体教育手段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随后,多媒体设备在校园快速普及和运用,这对教师们全面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快速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运用至教学当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校的初中学生大多为十三至十六岁,他们出生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信息技术在接收方式、认知和情感上都有着信息化时代的烙印。教师们运用信息化手段,不仅是顺应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授课内容更偏理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重要但抽象且零散的知识点,教材文字内容较多,表达方式也较其他课程更为晦涩难懂。教学方式大多以理论讲解为主,使得学生们对该门课程产生了单调、枯燥、乏味等刻板印象,参与感较低,学习兴趣不高,且理解得不够深入,难以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构建了轻松、有趣、容易理解的学习情境,及时弥补了教材理论知识中案例的匮乏,使得晦涩的书本知识更立体化、具象化、生动化,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进一步思考道德法治问题,充分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是深化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更丰富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点的辅助案例,从而构建更全面、更多元、更开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借助微博、抖音、小红书等APP,快速收集生活中的事例、社会热点的话题和新闻,通过加工和再制作挖掘这些新媒体内容与书本知识的关联,将其融入课程的讲解中。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课后作业中通过新媒体手段寻找适合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帮助学生养成用身边的案例理解书本理论知识的好习惯。因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丰富教学案例和内容。

(四)是突破实践教学的首要抓手

实践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初中生切实感受和领悟道德与法治的内涵,从而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将知识点“外化于行”。然而,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注重课堂教学,受到既定的教学大纲、时间、地域、资金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学部分常常难以落实。VR、4D、5D等一系列技术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时间、地域及资金的限制,通过让学生操纵计算机或者其他虚拟设备身处于特定的虚拟环境中,从而打破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局限,深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思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各个学龄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都在积极开展,然而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心理成熟度不同,其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是迫切且必要的。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生正处于学业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更是个人三观形成和性格稳定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学生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想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的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忽视了初中生的主人翁地位。虽然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初中生三观的形成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整体的效果并不很理想。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依据统一的教学大纲,以教材内容为主,内容较为固化且缺乏时代气息。此外,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相对而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居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文件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在各地学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们也会考虑融入信息技术方式,然而,其本质依旧较为传统和机械。具体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虽然积极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了投影仪、幕布或电脑等移动终端,但大多教师仍将多媒体视为PPT播放器或者是视频播放器,并没有完全发挥网络教学和信息化的优势。所以,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仍然属于传统的应试课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师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教师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以及使用新媒体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目前校园内教师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及使用能力参差不齐。例如,很多有资历的老师年龄偏大,对于新媒体的使用较为陌生,出于学校的硬性要求被迫使用新媒体教学,但在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方面较为欠缺,导致整个教学进度变慢,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兴趣。此外,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由于理论学习和系统训练的缺乏,对于新媒体心生畏惧,尤其在使用稍微复杂的软件时,不能够得心应手。虽然,大部分的教师已经认识到现在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且教学任务较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重新设计信息化课程的教案。

(三)学生学习意识较被动

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缺乏主人翁精神。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够,自我约束力较弱,在使用新媒体教学时,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平板电脑教学时,部分学生易受到网络诱惑,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违背了新媒体教学的初衷。此外,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而更愿意将时间及精力放在语、数、英三门主课上。

(四)新媒体软硬件设施亟待优化

新媒体教学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比较高。教室中的网络环境不稳定,在播放视频等过程中存在画面停顿、信息延迟等情况,导致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体验感较差。新媒体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使用新媒体学习的热情,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进度延缓。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加快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强化教学软件应用能力,积极使用智能化的教具,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各个小组讨论后,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的讨论结果上传至大屏幕,分享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利用计分系统给各个小组打分,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习动力;可以借助智能化教具收集班上每位同学的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可以巧借智能化的小教具,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强调创新思维的发散,开展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智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状态,促进师生高效互动,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应加大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力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构建智能化的道法课堂。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积极运用丰富的时政热点等教学资源,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难点内容。其次,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依据问题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重难点知识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深入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一些热点的违法案例,并以学生为主体,就此展开讨论,强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准则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可以通过组建小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交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重构教学目标,强化有效教学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围绕传授书本的知识点展开的,以学生考试成绩来判断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这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问题。所以在智能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注重教学目标的重构,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人文性和思维性,结合实践活动,拓宽初中生视野,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应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体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四)打造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完善软硬件设施

首先,完善软硬件设施是保障智能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硬件设施,也需要强化校园内的网络环境等软件环境,以促使智能化课堂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搭建智能化教学网站,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常用模块,如教师可以使用发布作业、发布资料、考试信息查询、线上授课等功能,辅助相关的课堂教学。最后,学校在搭建智能化教学平台时,要注重挖掘和整理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网络资源,形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库,通过平台实时进行资源共享。此外,学生的学习心得、作业成果等也可以实时发布至平台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

四、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在课堂中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信息化课堂建设,既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建设,还需要学生真正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只有“两手抓”才能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