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核心素养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2023-04-05 12:16侯磊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素养评价

侯磊磊

(蒙城县城关第三小学仁和路校区 安徽亳州 233500)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

小学是正式学习的第一阶段,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格外重视。因此,即使是在“减负”口号喊得震天响的这么多年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似乎一直是一座撼不动的大山。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表现就是作业很多。而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双减”政策的落地,更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核心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考查也应该是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需要大量刷题吗?那么,什么样的作业更为有效呢?核心素养的作业应该是怎样设计的呢?如何能够在作业层面上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理论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学校开展了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意义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国家推出了“双减”政策,对小学阶段作业减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作业设计的优化指明了方向。以前教师是布置作业的主体,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巩固学习内容,作业枯燥、重复、体量多,学生对做作业失去兴趣。现在作业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写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复习,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的品质与内涵,让学生爱上作业并且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想要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业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分层性原则

学生学习能力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体现,如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产生影响。所谓作业分层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及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分层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其一般包括基础性作业、趣味拓展性作业、以提升能力为主的特殊性作业。

(二)综合性原则

小学学习阶段对于孩子的要求是能够掌握、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数学作业还是要以基础性题目为主。同时也应该注意小学阶段的特殊性,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基于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是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而训练,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三)多样性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减轻,题海战术和反复练习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数学作业不能只专注于以前的纸笔练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需要发展。闯关型作业属于分层作业的一种,可以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表达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型作业可以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多样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途径。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形式创新,拓宽视野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缩作业总量和时长,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一小时,课堂作业要精讲精练。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班级学情,笔者设计了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开设了“作业超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型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有以下几种作业设计类型。

1.故事阅读类。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发展小故事”“数学家幽默小故事”等素材,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家搜索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数学故事”阅读与分享,可以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内涵,拓宽学生视野。例如,在学习《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教材中利用量、折、拼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这些发现都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实验的误差总是存在。课后我向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素材作为作业,即“帕斯卡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讲述了12岁的帕斯卡如何通过长方形内角和推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从而推导出所有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补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推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学习《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前置性作业,搜索数字发展历史的资料。一个学生分享了他看过的一本书《数字的起源》,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了数字的发展历史,数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最后还分享了书中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这名学生的分享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学生们纷纷举手,希望讲述自己课下看到的关于数字起源的故事。通过数学故事在课堂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具创造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辅助学习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弃材料制作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时,需要经常用到计数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实践型作业:制作计数器。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的材质,制作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计数器。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废弃纸壳制作一个时钟,拿到班级进行评比,看谁做的时钟最美观又有创意,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3.生活应用类。小学数学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紧扣生活这一主题,将数学知识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购物》这一节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尤其对大额人民币了解很少。于是我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布置一项实践型作业,即“小小超市采购员”,分组合作进行一次模拟的超市采购。一半学生充当售货员,一半学生充当顾客,在活动中安排两项任务:一项是我向超市换零钱,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一项是超市购物,了解人民币的功能,同时理解商品价格和付钱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人民币进行计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类。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作业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以优带差”,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数学学科中有一些作业利用小组合作完成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生日》这一节时,需要设计表格对学生的生日进行统计,然后对统计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如果让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这项统计作业,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作业量太大。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掌控该小组的活动。教师只负责出示题目,组长负责安排每个成员的任务,谁收集数据,谁制作表格,谁统计数据,谁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最后选出一个组员对作业进行成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部分小学生觉得做解决问题的作业比较困难,因为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强,读题不仔细也容易造成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对作业题目进行阅读与分析,然后录制微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同学亲切的语言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对题目的理解上,从而帮助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完成作业,降低错误率。

(二)知行统一,培养思维

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孩子们对于小数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当进行第二节《小数的比较》以及第三节《小数的加减运算》时却碰到了难题,如8.765与9.2比较大小,孩子们潜意识中总觉得比较长的数比较大,所以会选择8.765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实践型作业,就是去举行一场跳远比赛,孩子们拿着米尺测量结果。用实际结果去纠正孩子们的惯性思维,培养理性的数学思想,在后来的作业中,孩子们关于《小数的比较》这一节的题目几乎没有出现过问题。用简单的数学额外作业,让孩子们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将实际与知识相联系,培养孩子的数理思维。

(三)创设情境,一探到底

当我再给孩子们讲解一些题目时,常会遇到一种类型的题目,如小学中常遇到的“种树问题”:树之间有几个间隙?种了多少棵树?这种问题屡见不鲜,我在黑板上讲得不亦乐乎,回过头来孩子们却是一脸茫然。我想这种方法即使说再多遍孩子们也不一定都能理解,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于是我将目光瞄准了我们学校后面的一片绿化林。在带领他们前往绿化林前,先以五人为一个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明确此次作业的目标,探究树的数量和树的间隙的关系,以及求解长度的方法。孩子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数一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作业本上。通过此次探究,“种树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再是一道难题。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变教学的有力手段。”作业评价作为作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功能性作用。通过构建多元的评价指标,创新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跟踪反馈,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评”完整闭环,达到全面发展的学科育人目标。针对数学作业评价的功能,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几种评价实践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作为直接评价者,多样化的激励性语言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很大的帮助性作用。例如,教师在批改优秀作业时可以用语言评价:“解题思路清晰,能够看到你的作业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如果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题会更好。”对于作业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想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评价的参与性,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小组进行互评,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合作型作业,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2.评价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种评价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数学大闯关”活动,融合多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分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大闯关”可以设计基础性关卡、拓展性关卡、实践性关卡,每一个关卡各具特色,学生自主选择关卡内容。“数学大闯关”可以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师还可以设计“免作业卡”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五次以上作业全部正确就可以获得一张“免作业卡”。“免作业卡”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同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实践性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五、总结

总之,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方案,减少书面作业和理论作业,增加实践型作业和趣味型作业,突出作业的评价性功能,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