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05 07:26饶力铭
智库时代 2023年6期
关键词:古代史教学内容历史

饶力铭

(陆军边海防学院)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基于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不充足以及教材内容不新颖等问题,从而无法基于全面促进人才素质的成长培养历史专业的人才。要求高校积极重视教学改革,优化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结构,形成全新教学体系。

一、当前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陈旧

根据我国高校发展历史专业的教学进程而言,在20 世纪的80 年代当中,历史教学就已经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国内外的相关历史专家等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塑造了完整的历史框架。针对于中国古代史当中的众多内容了解更加深刻,研究了其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促使我国在历史学发展方向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众多创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容纳了中国古代史的不同阶段内容,促使我国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发展方向上更上一层。

但是这样的创新研究成果并未能够在高校的中国古代史历史教材中有所应用,在当前高校中所应用到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仍旧存在着众多陈旧的内容。无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迁,将最新的研究发现等融合在历史教材中,导致当前高校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陈旧的教材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刻生动的教学内容。

我国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无法及时跟随众多研究结果进行更新,长久处于相对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当中,按照以往的固定生产方式对历史中的大事件进行排列,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等,包容面相对较广,观点稳妥,大事不漏。但是这样的教材却出现了局限性的问题,将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生硬刻板的教材中,而无法将真实的历史以更加生动灵活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中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1]。

高校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与初高中阶段的教材差异不大,重复度相对较高,并且与大三以及大四阶段的历史选修课程内容重读,深入程度相对较低,过于浅显的教材内容难以启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历史逻辑能力。停留在单一的理论框架当中,局限了大学生的历史思考动能。

并且根据在高校当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实际情况践行研究发现,教材的模式过于单一,大量的文字铺叙缺少相对应的图表、地图以及参考书等。这样的理论性教材内容过于抽象,无法为学生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真实历史教学课堂,从而促使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难以迎合大学生在新时期当中对于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要求,致使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以提升。

(二)课时较少与碎片化的历史知识

纵观当前高校中开展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大多数的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课时不足,这同样也是当前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教师的切实感受。我国高校逐渐实施学分制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的广泛推崇,为了能够拓展高校当中的课程种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构建综合类大学,大多数的高校选择降低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时间。对通识课教学时间的压缩,是当前高校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但是如若不能够注重合理的课时分配,则将会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并且严重威胁到高校整体课程体系的完整度。

我国当前含有历史专业课程的高校数量高达210 所,但是根据不同高校中开展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众多高校对于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难以按照统一标准对中国古代史的课程时间进行安排。绝大多数的高校在中国古代史课程时间上的安排处于保持在80~120 课时之间,更有甚者将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课时压缩到60 课时以下。这样的课时压缩情况严重影响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质量。

并且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在受到教学改革的影响下逐渐创新,不断向其中诸如全新的教学知识内容,增加了知识量的同时,学生却无法获得更加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在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既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向学生传达完整的历史教学知识内容,保障全体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研究能力,又要求在现有的中国古代史教学课程特征的基础上贯彻素质教学中的任务[2]。

基于实际而言,为了适应双减政策的内容,促使当前高中阶段的教学强化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基础,从而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做出了删减调整。中学生通过高中阶段所吸收的历史知识更加有限,而在进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尽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是仍未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的不充足,严重影响大学生吸收中国古代史中的众多内容。

观察当前高校中的大学生历史学习情况而言,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知识体系混乱与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的现象,对于历史典故等掌握不够全面。在大学阶段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全新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对高中阶段删减的内容加以完善,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中的历史教学缺乏良好的弥合性,从而严重滞缓了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进度。促使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逐渐失去了专属特征,与翻版的中学历史教学无异,在章节分布、课时安排、教材应用以及授课方式等众多方面等均存在着严重的重复性问题。课程时间的紧缩,促使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无法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输出,严重影响大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接受程度。

并且除了教学时间的压缩,教材中内容的碎片化更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实际而言,在当前高校的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处于宽泛且庞杂的状态,随着教学要求的提升,面对教学对象薄弱的历史知识基础,更是增添了一定的教学难度。基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促使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内容往往以金字塔形式呈现,在每一时段中的教学知识分布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学生接受的内容更加破碎,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形成连贯且整体的学习效果。仅仅是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内容,而无法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后的完整脉络以及体系。大学生获得更加支离破碎的基本历史原理,与预期的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二、解决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追踪历史学术前沿,创新教材课程内容

促使高校的课程改革,满足当前教学中的既定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始终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形成更加新颖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全体大学生投入到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海洋中,充分感受基于历史教学的魅力。深刻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高校提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均具有显著助力作用。

我国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相关学者以及专家等面对高校中国近代史教材内容相对落后的问题提出了切实解决办法。其中言明需要尽快完成教材的重新编订与改革创新,保障在新时期的高校历史教学中,所应用到的教材充分适应时代需求。但是结合实际而言,高校中国古代史出版发行教材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在短期中对教材完成修订任务[3]。

高校中实施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教学对象已经经历过陈旧枯燥的初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任何表现出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都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严重的会产生抵触心理。若不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教材的改版实现创新引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则需要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加以弥补,从而才能够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将教材作为唯一连接学生的渠道,而是需要借助于更加多元的教学工具完成教学工作。在具有创新意味,接近前沿历史学术内容的创新教材出版之前,需要尽可能的形成更加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展现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全新主线以及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史中的隐藏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投入到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能够与教学体系呈现出相一致的状态,删减不符合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而保留最精简且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密切相关的同时还包含了考古学以及民族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充分结合考古学以及民族学中的相关内容,并将前沿学术成果等传播给学生。促使学生提前接触到学术前沿的实质性内容,对于学生知识转化等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助力作用。教师每阐述到一部分的内容,确认学生充分掌握了该部分的基础历史知识,则可以相应的介绍最为新颖的前沿学术动态,保障结合概述与个论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课程。促使学生明白在大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不再是像高中阶段一样存在着众多的定论。在高校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争论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也是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与求知欲的开端。广泛引进我国当前最为前沿的学术论证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保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主观能动性状态,有效加强探索欲[4]。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借助于多种不同的教学工具完成创新教学转变,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等,通过将所需讲述的学术成果动态化、实体化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更加热衷于对学术成果的研究学习。以多媒体投影仪作为媒介,可以为学生展示视频画面,或是以PPT 等动态知识体系的构成等,引起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古古代史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更加紧密且有序的衔接,构建起更加庞大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更加感兴趣。

中国古代史本身的历史形成相对较为庞杂,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发展,掌握基本历史规律的重要教学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跨度巨大,从史前文明至今已经发展有百万年的历史。繁杂且纵横交错的历史内容更是考验着每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广泛应用到更加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则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创新教学工具,具有更加生动灵活的特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使历史真实再现。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能够形成高度归纳总结的历史教学内容,通过更加清晰且透彻的教学内容,促使中国古代史整体教学更具条理性特征。面对古代史中的人物、故事、文化等,均可以结合生动多样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促使学生形成更加感性的认知,并深化理解,强化记忆。可以借助于计算机3D 打印以及仿真模拟等技术,重现历史中的各种知识内容,以活灵活现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

为了能够拓展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更加创新的历史学习视角,在实施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带领大学生到历史博物馆中进行实践考察,或是到某处历史遗址进行深入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习,则能够促使大学生拓展知识量,并强化创新学习视角,对于弥补陈旧教材弊端具有良好作用。

(二)优化课时结构设置,重建历史教学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促使众多高校在实施中国古代史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课时紧缺对于教学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加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课时量,当前众多高校在增加课时的过程中选择以作业法或是作业式教学法进行弥补。但是从实际弥补效果来看,仍旧未能够形成良好的解决措施。高校历史教学发展改革的背景始终建立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重塑教学结构,则是当前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弥补课时不足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5]。

具体而言,对现有的中国古代史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塑,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一,需要对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内容体系进行重塑,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内容要求能够符合时代教学需求,适应课程教学目标,并且取舍详略得当,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课程结构,在教学中需要补充以往学生培育教师忽视但更为重要的内容。其二,则需要重建中国古代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确保突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使高校的历史教学中,中国古代史能够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解决以往历史专业教学中各学科分庭抗礼的问题,融合专门史、断代史或是区域史,甚至可以结合世界史进行教学。既保留中国古代史的特性,同时又能够构建其更加庞大的历史框架,重新分配其他边缘学科的教学内容。

对我国当前高校中开展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课时分配不合理等促使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成果。面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需要教师发掘学生的潜力。处于更加复杂多元的时代环境中,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更加多样复杂,促使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但是却难以通过实际环境的构建加以锻炼。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体系完成重塑之后,需要及时的为学生做好课程的重新分配,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开设辩论课,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观点等,与班级内部的同学加以辩论,甚至可以与同专业中的同学展开更加激烈的辩论。构建辩论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历史知识的应用,更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与人辩论过程中强化历史应用,随堂辩论课更是保障当前教学质量优化的重要途径。借助于这样的课程体系重塑,则能够在保留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完整性的同时,避免出现重复性教学的问题,巩固基础教学知识,优化教学时效性。

三、结束语

中国古代史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历史专业人才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落后的教材内容以及课时的不充足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以创新的教学手段弥补教材不足,并加强中国古代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完善且科学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古代史教学内容历史
世界古代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思考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以《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历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从“源头”认识东南亚之“利器”:《东南亚古代史》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