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王丹 王丹
(秦皇岛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资源的集合地,承载着大量的社会科学信息,拥有多种本地特色的社科资源。公共图书馆中大量的地方文献展示了地域名人轶事、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是多种文化元素交织的重要平台,依托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特色社科资源建设可以拥有良好的材料储备,可以运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的多种普及活动。公共图书馆发挥了社会功能,为特色社科资源普及提供文化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中大量的地方性文献为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的思路。秦皇岛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强化地方性文献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的结合,开展多种专题阅读活动,发挥馆藏优势,多部门联合操作,应用地方性文献服务和旅游经济实践,探索创新了特色社科资源普及的路径,使公共图书馆发挥趣味性、实用性的作用,运用公共图书馆开展多种特色社科资源普及活动。
秦皇岛特色社科资源普及工作从社会实际和公众的主体需求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开展普及工作,针对不同主题的内容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优秀人物讲坛活动,进行社科资源咨询服务,依据不同阶段的主题做好展览工作,在重大节日做好文艺演出,在出版书刊等方面依托大众的喜好进行作品征集,依托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做好电子和音像制品的普及工作。地方性特色社科资源普及一定要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公共图书馆不仅开展常规的借阅服务,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向公众普及地方特色知识,例如流动图书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图书车充分结合馆藏优势和特色,针对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在重大的科学事件和科学纪念日方面做好宣传工作,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活动,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在科普工作中,尊重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方法,突出技能应用,强化社会公众对社科资源普及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分门别类,仔细梳理,做好各项工作的内部外部衔接。
为了普及特色地方社科资源及相关知识,弘扬秦皇岛优秀地域文化,一直以来,秦皇岛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活动,着力打造本土特色活动品牌,宣传秦皇岛本土文化魅力。“秦图讲座”是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经验之作,邀请本地学者作家分享专业知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秦皇岛地方文献展”于每年4 月23 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主要展示秦皇岛本地作家的著作,书写秦皇岛地区相关内容的书籍。2020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线下活动被迫延缓,与之相反,线上活动的投入比重加大,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了诸多尝试。地方文献纸质资源数字化,建立“秦皇岛地方文献数据库”,保障线上资源的持续开放,方便读者查询阅读。“秦图说”栏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完成,栏目地域特色浓厚,内容紧扣地方文化与旅游。微信栏目“新志方语”每期推荐一本馆内入藏地方文献图书,有层次地讲述其文化价值、版本信息等。2022 年初栏目改版,更名为“原来你是这样的‘基藏’”。其中,加入读者互动环节,内容趋于丰富化、文字逐步精简化,形式力求多样化。目前,栏目运行平稳,读者反响比较积极。
公共图书馆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要做好硬件管理,也要做好软件管理,良好的经济投入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水平,秦皇岛公共图书馆缺乏专业的特色社科资源普及人员,很多活动由公共图书馆承担,工作人员较少,特别是秦皇岛基层的图书馆缺乏专项社科经费,很多投入图书馆的资源都是由其他经费中列支出来的,公共图书馆缺乏基础硬件,场馆设施较为陈旧,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较少,场馆设施已经沿用多年,存在投入经费不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建设是为了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服务原则上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相统一,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服务等方面融合公益性要求,参与社会教育产业。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诸如阅览室、办证室、书库办公室、电梯、展览大厅、多功能厅、目录检索大厅、开水间、卫生间、阅览桌椅、图书车、图书、报纸、期刊、电脑、光盘、电扇、空调等都要配备整齐。公共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深入发展面临着现实性的难题,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对图书管理工作存在内容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秦皇岛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基础投入较少,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性的投入较少,专业人员的管理也较少,这给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基础,在社科普及工作中只有良好的资源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如果配置不合理就容易出现社科资源短缺的难题。例如图书馆地方性文献不足,文献内容不完整,地方性文献所占的比例较低就容易造成资源结构不合理。没有丰富的社科资源作为依托,图书馆的社科普及工作,只能是无源之水,在秦皇岛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性文献整体含量不高,社科资源的内容也较为单一,这给社科资源普及工作带来难题。很多社会资源都是老旧的材料,新时代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内容含量偏低。在搞专题活动的时候,社科资源类的书籍无法发挥出积极的效用。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社科图书涵盖了人文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多种内容,一般包括地方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内容,社科类图书传播的社会科学知识,传承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公众的认知能力。地方性社科资源反映了一个地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解决了大众困扰的问题。社科资源尊重自然,为人们提供辨别是非的能力,为文明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社科类资源既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又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地方社科类资源一旦缺乏,优质的内容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图书的借阅率和使用率较低,无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公共图书馆在资源上停留在传统的内容中,地方特色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内容缺乏资源整合,推广活动缺乏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在社科资源普及工作中,需要做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衔接,扩大公共图书馆社科资源普及的影响力,但是,在秦皇岛公共图书馆进行社科普及工作中,多数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有些活动缺乏内容上的支持,在形式上流于表面,活动的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的形式也没有实现纵横连接,社科普及工作缺乏结构性的依托。社科普及工作无法发挥出较强的影响力,有些公共图书馆热衷于开展大型的活动,只是注重轰轰烈烈的场面,而活动之间缺乏了内容上的精准性,活动没有前瞻性,更缺乏实用性,发挥的作用较小,开展社科普及工作中覆盖面是大是小,内容是否单一,活动是否能够存在吸引力都影响了社科资源普及工作的效果。而秦皇岛有些公共图书馆在发挥社科资源普及工作功能上缺乏持续的效率,活动没有达到深层次的作用,活动也缺乏普惠大众的效果,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出发,活动的实用性较小。很多图书馆的决策层也关注活动的形式,但是,在活动内容方面缺乏整体性宏观性的设计,更缺乏内容上的衔接。
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发展时代,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冲击较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科资源普及工作中需要强化宣传工作,但是,公共图书馆在面对社会开放的时候,缺乏公益性的设计,社科文化资源活动无法进行整体上的设计。例如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学习平台活动在定位上不清晰,容易失去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在社科知识普及过程中总是想走捷径,推进宣传工作时,宣传工作缺乏整体上的设计。工作人员由兼职人员构成,人员不稳定。公共图书馆仍然坚守着传统发展理念,一旦缺乏必要的宣传,优秀的资源难以深入人心,社科资源普及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公共图书馆社科图书推广的人才队伍建设不理想,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有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到位,缺乏专职的人员,特别是新媒体阅读方面,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存在着难题,在大环境下,社科推广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信息反馈、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建设等缺少服务,有些社科活动推广中缺乏专业化的营销团队,美工文案、网络技术外联等都要求实现专业性的设计,社科类图书推广工作中如果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就容易造成活动缺乏专业素养和创新效果。
社科资源普及工作具有公益性,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模式,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地方特色社科资源普及工作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活动建设,公共图书馆要建立科普工作的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有制度作为保障,有资源作为基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强化基础保障,提高专业化水平,提供办公场所必备的条件才能够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各级管理部门应强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运用多种保障,强调具体应用,发挥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并行的作用,真正使社科资源普及工作有良好的资源支持。
秦皇岛在加强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方面,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藏书的整体质量。公共图书馆采用精准定位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选方案,在地方特色社科资源采购方面稳步推进采选流程,加强馆藏建设,提高层次要求。采选人员关注地方文化发展动态,从被动管转向全方位资源采购。针对地方文献类型对社科资源实现全方位的入库设计,发挥资源流通的作用,提高馆藏设计理念,对馆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流通记录情况等明确资源采购的过程,通过多渠道实现高质量高品位的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建设中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真正融合社会资源普及的相关工作,在推进各项工作建设中突出资源的多种应用。馆藏设计不仅要强化藏书的数量,更要提高藏书的质量,根据地方特色社科资源普及的目标做好分类工作。
秦皇岛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社科资源普及工作中,依托当地经济特色,建立活动品牌。例如设立社会资源普及周,强化周期性宣传,根据社科活动的情况做好阵地服务,依托热点活动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例如注重图书活动的影响力,有计划的开展讲座、展览、读书体验等活动,树立群众满意的服务品牌,固定时间固定设计地方文化专题活动、专家讲坛、读者交流、社科资源文化交流等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有的放矢的开展科普资源宣传活动。在品牌建设中突出多方宣传,着力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的社科资源普及宣传机制,建立科普宣传工作队伍。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构建科普宣传工作网络,形成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网络体系,利用县乡镇文化站点,建立对口服务队,设置信息宣传员,组织系列活动,建立体系完备行之有效的工作网络,夯实科普宣传基础,使科普资源应用有明确的目标和设计,各项工作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全方位的对接。例如馆藏的内容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强化资源的对接,公共图书馆社科资源普及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谋求创新和发展,通过便捷性、趣味性的主动服务,开展信息传播活动。例如地方文化类讲座、地方历史人物报告、特色文化沙龙等,开展沉浸式的推广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红色经典文献开发活动,强化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应用媒体整合的作用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提高图书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利用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模式,创建地方特色社科资源宣传的载体和媒介,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多种操作。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微信、微博官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信息资源高效的传播给公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科普资源的消息,充分发挥典范和模范带头作用。例如进行项目策划调查以及实践活动,建立高素质的科普资源宣传工作队,进行继续教育,利用优秀典型形成激励机制,激发社科资源普及队伍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向前发展。强化图书馆的信息建设,推广阵地建设培育,公众的文化素养,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案,贴合实际,满足公众的阅读和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众的文明觉悟和文明素养。
公共图书馆具有地方特色社科资源传播力度,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知识的大面积普及。在现代科普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传播阵地,多种理论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开来。图书馆是社科资源普及的坚强后盾,公共图书馆运用自身平台优势,在推进社科资源普及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秦皇岛是极具特色的文化名城,公共图书馆发挥了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社科资源普及依托公共图书馆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未来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强化资源对接,突出多部门联合操作,在地方特色社科资源普及中,强化内部外部的控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水平,实施全民性的活动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从社会和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讲坛、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做好地方特色社科资源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