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探讨

2023-04-05 03:53单轶鸥王菱艳浙江大学
财会学习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础财务系统

单轶鸥 王菱艳 浙江大学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的深入推进,给传统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不同行业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在各自领域和大数据的应用结合日益紧密。针对会计行业,财政部2021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形成对内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对外服务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治理的会计职能拓展新格局”。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科研经费体量的增加,高校财务治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起,全国高校全面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2022年财政部印发《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高等学校》,以及自2019年起财政部“过紧日子”要求的推动和落实,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新要求。

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高校事业内涵式发展要求资源持续有效的投入,这就需要高校建立高水平的资源拓展和配置机制。优化配置财力资源是高校财务的工作重点。而大数据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数据及技术可能性,并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深入实施业财融合,依托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挖掘有效、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将其配置到适合的资源当中,从而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能。

综上所述,无论从外部环境政策法规,还是从自身发展驱动考虑,大数据时代都促使高校财务工作方式朝着更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的数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而现实情况是其在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概述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中,把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两个方面。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描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四大特征,即数据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数据类型多样化和价值密度低。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体量巨大的数据信息:包括学生学费收缴信息、公用房收入信息、二级单位上缴收入信息、教职工工资信息、校内资产情况等结构化数据,以及大量以电子文档、档案资料存储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分散在学校业务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财务活动以经济手段贯穿其中。从管理者角度,大数据的意义并非在于抓取广泛来源的庞大信息,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繁多的信息进行规范整理,快速分析有用的价值信息,为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会计核算和相关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财政部于2019年新修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旨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其内容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四个大的方面,具体从会计机构和人员配备,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再到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监督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和会计监督,覆盖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方方面面。《规范》作为一个指导性的纲领,适用于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全部单位组织。这就意味着高校需在符合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组织架构、核算基础体系和各项政策制度等,使其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操性。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财务数智化转型,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赋能增效,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和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大数据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一)丰富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外延和工作方式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也促进了会计与现代化技术之间实现深度整合,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形成了更丰富的涵盖范围与实际内容。例如,由各部门联审联办、集中整合的财务服务,不断增多的影像化、无纸化获取的会计凭证资料,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加多元化的如财务外包的工作方式,通过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拓展了财务工作的外延。

(二)转变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方向

海量的数据来源,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战略发展的需求,促使了高校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也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明确了新的方向。

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侧重点在单据收集、凭证入账等常规性工作,而高校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向着管理、预算、统筹、信息化、社会化全方面发展。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将职能更多地转向更有价值的资源配置当中去。高校目前普遍的情况是,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财务人员的信息、数据分析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而业务人员的财务意识不强。

(三)对会计理论和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传统会计环境相比,“大数据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内容。面对复杂和不稳定大数据环境,及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的数字化系统和新的业务处理流程,传统的会计理论和规章制度已无法完全保障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具有进步意义的会计理论和创新模式不断提出,诸如环境会计、战略会计;大数据会计核算理论体系创新的研究和核算云端化流程的构建,等等。大数据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手段,将为会计体系的未来提供发展方向。

三、大数据背景下智能财务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应用—以Z高校为例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发展,高校经济业务、办学规模、资金量不断增长。Z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有关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创新财务管理和服务。

依托系统建设提升财务服务水平:目前已建成包括基础核算系统、管理服务系统等近20个系统平台。自2012年推出了预约报销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了师生无须等候排队的报账方式;以财务系统为联结,拓宽业财融合边界,完成了与学校教学、科研等多个系统对接,例如材料与化学品采购平台等,发挥与各部门联审联办的协同优势;启用电子回单系统、开发稽核系统,创新业财联动模式;以规范差旅业务流程、优化财务报销体验出发点,完成了差旅费平台建设,实现了审批一体化、预约无纸化、报销不索票的智能功能;开发了档案影像化管理系统,教工在系统中即可查看报销完成的原始发票附件,无须赴现场拍照;开发结题决算报表自动生成功能,提升了财务智能化水平。

加强风险管控建设,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报销时由系统预审预判支出的合理性,通过自动控制费用支出标准,联网查验发票真伪,促进了内部控制由事后控制向事中控制前移,由人为判断向系统控制转移。建立了财务决策分析系统等,为财务治理赋智赋能。

智能财务的推行使得Z高校各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更便捷、高效,基本解决了师生报销繁难题。同时风险管控系统强化会计监督,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孤岛,财务决策分析系统逐步完善,共同促进财务“智治”生维。

四、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一)培养具备新时代会计人思维的复核型会计人才

大数据背景下,需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履职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为打造“智慧财务”转变思维、储备信息技术应用和分析决策能力。

首先,要转变思维意识,需要从领导层面到基层会计人员由上而下地转变。新时代会计人需要具备三种思维:“准则思维”“数据思维”和“用户思维”。准则思维指的是遵守会计准则规章制度。数据思维指的是了解数据背后包含的经济学意义,即对“业财融合”的要求体现。用户思维指的是明确会计人员的服务于谁,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这也是适应新时代高校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能跳出财务范畴,从学校全局战略角度统筹考虑,对业务进行价值评价,从而使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据可依。

其次,要更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且样式繁多,财务人员要充分挖掘应用大数据做好分析、预测、监控等工作,发挥好数智系统的功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财务人员要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活动,转向主动融入管理会计活动中,熟练运用大数据工具,寻找和发现会计活动中反映的业务活动问题,为学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开展针对新进员工的会计基础规范专题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员工的智能系统培训,使其熟悉业务及系统操作流程。定期举办业务交流会,促进员工深入思考和业务探讨。成立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专组,由包括信息技术中心在内的多方参与,补齐财务人员系统应用能力短板。培养精准型外包人员队伍,推动业务外包转向服务外包。

(二)梳理业务流程,依托数字化技术促服务水平再提升

开展无纸化报销的流程整理。对财务报销事项的附件材料进行梳理,如材料费、资料费、测试加工费等,具体按照发票内容、开支经费渠道、审批要求、附件材料要求进行分类细化,明确各报销事项下各类型发票、清单或者附件使用扫描版、电子版或嵌入预约报销签审代替原件的可行性,为实现无纸化的智慧报销做好准备。

会计档案入账后进行影像化扫描,为老师查询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影像化依赖事后手工操作,无论是支付给影像化外包公司的服务费,还是出于档案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也未达到帕累托改进。可以在流程设计中前置影像化操作,在业务附件齐全且合规的情况下,在教职工录入无纸化报销单上传附件时,系统自动实时存储附件信息及图片,大大减少了后续影像化归档的人工整理、扫描工作。

(三)部门协同,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提升外围系统支撑保证

在“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指导思想下,高校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衔接越来越多,线上各部门联审联办业务的推行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便捷。然而现实情况是,各业务系统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接口设计和开发常常难以满足系统专业的对接要求,各部门信息孤岛仍是常态。与此同时,高校财务软件市场相对垄断,对系统迭代创新积极性不高,系统开发成本过高都是造成影响的因素。

高校应加大业务支持保障力度,加大对数智化系统的开发资金投入,提升外围服务与支撑系统的数智化能力。同时牵头各部门进行业务整合,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主导,加大系统对接力度,对各部门的协同作业流程进行优化,甚至打破原有流程,重新定义新的智能化的业财工作流程。例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各自的项目信息库,目前已基本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但老师在办理科研经费到款入账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完成了前期的立项审批手续后,仍需打印纸质入账单递交至财务部门办理入账和后续的开票手续。如能加大系统对接力度,实现科研立项、经费入账、发票开具的全流程在线一体化操作,将大大提升财务服务效能,减轻财务人员大量重复工作的压力。

以Z高校为例,将以为学校大财务机构整合为契机,构建“1+N”的新型多元化智能财务建设体系,即1个足够开放的专业财务核算系统,加上N个更智能、更实用的外围服务与支撑系统。依托学校公共数据平台,形成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其他部门多源数据为节点的集成数据网络,提升财务数据质量与价值。

(四)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夯实数智化转型基础

必须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细化、明晰岗位职责及操作流程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重构,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新型财务制度体系。

落实会计基础工作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监督的职责范围,为大数据背景下协同部门的新型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确保会计基础信息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成果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会计制度融入财务系统,把会计监督提前至事前或事中阶段,落实科研经费使用的“放管服”政策。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特别重视涉及数据安全性、岗位兼容性的操作权限设置;重视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作用,通过抓取财务重要数据,与内控制度结合,搭建大数据分析模型,积极完善数智化背景下的会计基础工作体系。内控建设方面着重关注信息、安全保密,明确数字化岗位的分工制度。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会计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自身发展驱动,大数据都促使高校财务工作向着数智化的方向转型,从而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应充分应对大数据信息和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财务系统建设为依托,以培养业财融合的会计人才队伍为保障,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全方位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水平,为高校财务工作赋智赋能,打造新时代财务“智治”新格局。

猜你喜欢
基础财务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WJ-700无人机系统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