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兵 包头市第四医院
医改的持续推进与深化,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在公立医院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保障公立医院正常经营活动的同时,推动医院的廉政建设发展。因此,为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经营管理效率,应深入挖掘内部控制建设在公立医院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推动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现阶段,我国多数的公立医院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随着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和完善,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尤其在新医改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对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保障公立医院内部权责明确、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完善经济业务活动,最大程度减少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可将医院日常运营与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及时发现公立医院中内部管理的漏洞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达到防范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另一方面,该项工作的开展对约束员工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避免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提高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在财务会计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确保公立医院战略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内部审计、职务分离以及岗位轮换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可实现会计信息记录的动态监督,提升财务会计质量和水平。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与完善使得公立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得到科学、合理的运转,加速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当前,多数公立医院领导者的医疗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较高,但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缺乏重视程度,管理意识也相对薄弱。所以,在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往往缺乏对内部思维以及内部流程的了解。对于内部控制仅停留在风险防范层面,部分领导者单纯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加剧了工作负担,导致办事效率不断降低,对医院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少数的领导者以及管理人员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作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工具,整体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全方位落实内部控制制度[1]。
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工作的主体主要为财务管理部门,所以内部控制管理条例以及管理方案的重点主要在资源利用与资金报销等方面。其涉及的内容较少、覆盖面积有限,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全方位涉及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医院部门科室工作脱节,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不科学,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整体性的发展。公立医院在组织保障方面缺乏合理化的投入,未能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小组,使其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内部科室之间的工作重复性较强,管理漏洞较多等问题较为明显。例如,少数的市区在开展县内部控制制度时,过度依赖省级医院的制度政策,未能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和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针对性较差,无法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财务会计数据的深入调查,财务数据失真问题严重。作为审计监督人员缺乏对非财务数据的重视程度,使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不断降低,严重阻碍了公立医院的发展。除此之外,公立医院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也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医院的经营生产信息日益增多,而财务信息以及经营信息的处理应确保前期数据的准确收集、分析与整理。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始终不高,使得信息系统的整体应用性较差,无法对医院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造成事前和事中监督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信息分析能力不足使得公立医院信息技术无法有效落地,风险控制能力严重不足,使得医院经营中产生的问题只能在事后采取补救措施,降低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而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公立医院建设信息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作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质量将对信息化管理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
公立医院的风险评估工作依然在初级阶段,而由于风险类型较多且相对复杂,导致公立医院在风险防范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风险防控方面不仅缺少识别风险的能力,还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导致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不科学,无法有效阻挡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
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首先,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小组,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由于医院领导者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公立医院领导者与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其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学习讨论会,将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向医院职工进行有效传递,使其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管理目标以及实践内容。及时转变公立医院职工的思想误区,全面掌握内部控制建设内容,在讨论学习会中注重案例的分享和探讨,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参考。最后,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形成相应的创新思维,逐步提升公立医院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内部控制流程建设和医院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组织协调的有效性、科学性。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日常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风险防范能力,首先需要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则需要公立医院的管理者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增强内部控制意识,防止风险问题的产生,从而提高对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除此之外,作为医院职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该项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所以,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例如,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日常培训等方式,提升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引发风险隐患。公立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发挥自身的领导与带头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财务管理人员则应深入挖掘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有效信息,对内部控制管理加强管理,注重自身行为的约束,避免因操作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到位。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应注重征求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意见,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制度方案的调整,使其符合公立医院的管理和发展要求,积极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公立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能够得到全面监督和管理[3]。
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完善,离不开内部控制体系与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在提升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公立医院在正式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前,应做好政策、文件的了解工作,深入挖掘和研究政策中内涵,从中找出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有效信息,从自身的实际发展出发,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范围,制定内部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具体实施目标等方式,对公立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进行具体性规范,做好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则应在建立专门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基础上,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委员化,针对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的进度和应用情况。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委员会通常由领导小组以及配合调解小组构成,确保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到切实落实。通过开展讨论会等方式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促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为保证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需要对经营内容、经营流程进行合理规范,避免流程复杂,阻碍医院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监督体系的方式,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监督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使其能够与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构建合理化的管理架构体系,配置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不断优化和完善监管体系,使得医院职工能够在内部控制监督管理范围内。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明确内部控制人员的职责,实现各项业务的直接管理。借助科学化的制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弊端,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4]。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需要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信息数据的不断提升,仅依赖人工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而借助信息技术则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合理性,使得公立医院的职工能够对内部流程和控制体系有全方位的了解。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部门首先需要清除各部门、各科室的沟通壁垒,改善医院科室信息系统相对孤立的问题,突破信息孤岛的局限性。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共享端口的方式,实现公立医院基础信息共享。为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还需要对内部流程、财务会计管理流程采取深入调查的方式,实现公立医院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的有效衔接,逐步优化管理流程。使得医院的各项决策信息能够依据科学化的目标开展相关工作,避免信息缺失、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信息数据分析水平,提升监督管理质量。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建设信息数据库的同时,应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和整理。除此之外,注重内部控制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招聘专业内部控制人才的方式,逐步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内容,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公立医院的业务既包括医疗、科研,还具有一定的经营产业业务,因此日常的业务较为复杂,导致风险类型也较为多样。为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完善和优化风险的方式,针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有效识别内外因素对医院正常经营的影响,从而显著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调研,针对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预算、收支、采购以及资产等业务以询问、检查的形式,对上述内容进行观察和了解,对现阶段医院的内部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保证后续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还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化的内部控制目标防范风险,实现风险的准确识别,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分析,使得公立医院的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注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指标的建设,积极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奖惩机制。近年来,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内容不断增加,医院职工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仅依赖制度约束无法实现职工行为的有效制约,因此,应做好内部控制奖惩工作。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全方位落实[5]。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是公立医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各种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不仅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还需要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使其能够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