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3-04-05 02:18朱正利
学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朱正利

(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山东莒南 276600)

新的教育形势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单元整体教学”为特征的教学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它着眼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群体,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体现了高效、实用的特点,对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新颖性

调查研究证明,新生代儿童过于早熟,自制能力比较差,虽然比较聪明,但对实践活动缺少兴趣。基于以上情况,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儿童的这些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但是,部分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创新性也会明显下降。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并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但现阶段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整体呈现落后状态,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孤立地把握运用教材,缺乏系统性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年级、各单元的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单篇文本内容的教学,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把“用教材”当成了“教教材”,弱化了教材的“范文”作用。同时,一些教师忽略了“社会生活”的鲜明案例,错过了现实世界那些直观、生动、鲜明的材料,甚至有些教师忽视了教材中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异同点,割裂了课文与单元、全册教材乃至年级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现阶段,我国继续采用班级授课制,很多教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无法准确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很容易忽视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教学的科学性、互动性、趣味性大大降低,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四)急功近利,忽视了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主要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度追求学习成绩,把主要的教学时间用来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一味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不重视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另外,小学生受到认知特征和年龄特点的制约,没有认识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导致教师难以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模式

(一)确立目标,把准基调

有效的语文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就如同没有标靶的射箭,行动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并在该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部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桥》《穷人》、略读课文《在柏林》、“习作”“语文园地”等模块。我们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内在有机联系和编者的意图,将单元教学目标精减为“双线组织多要素并行的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按照“人文主题”——“小说”来贯穿组织单元,这是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的主线。另一条线索则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需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若干个训练的“点”分布在本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这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为教学目标的线索,我们可以提炼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等几个要素。这样,设置的教学目标少而准确,双线要素清晰紧密,梯度适宜,既能把握住单元教材中的双线及要素,做到“纲举”,又能把它细化落实到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过程的知识点、能力点中去,实现“目张”。这种教学目标撑起了本单元知识能力的框架,“导读”了学生努力的方向,规避了学生理解的误区,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单元预习,凸显要素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单元整体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单元预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准备,既要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吸引学生,又要引导学生紧紧“咬住”单元教学目标,抓住知识能力训练的语文要素,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对接课程标准要求,为下一步的高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为例,学生通过教师的“单元导读”把单元教学目标自觉转化为这样的学习问题:(1)课文里的小说讲了什么故事?(2)课文里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利用情节、环境表现出人物特点的?……在渴求的欲望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唤起,学习就越主动,兴趣更持久。经过自主预习,学生对自己的疑问就会有初步的探究结果:(1)知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想象。(2)三篇课文主人公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课文善于设置悬念,情节曲折,扣人心弦。(3)课文不但利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主人公的特点,还运用了情节发展、环境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桥》主要通过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穷人》是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描写体现人物特点,《在柏林》则侧重于结尾环境描写引发反思。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学习目标向“探究的问题”转化,提高了学生对未知答案的捕捉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单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比较阅读是带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它对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例,在完成“回忆伯父生前的五件事”阅读理解后,“悼念鲁迅”一段的学习就可以补充巴金的文章《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并进行比较阅读。周晔对这一段的描写相对简单,而巴金的作品则对社会各界悼念的许多人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教师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拓宽了学生对回忆的“伯父五件事”的知识,体会到鲁迅先生确实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切实感受到了人们以鲁迅先生逝世的无比悲痛、爱戴、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不但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理解,便于领悟作者感情,也为学习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作好了铺垫。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古诗顺序进行优化重组,把《题临安邸》放在开头进行,先对同一个时代背景下的《题临安邸》《示儿》两首诗进行历史背景合并介绍,然后对比理解,最后学习历史背景类似的清代龚自珍的古诗《己亥杂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到了诗人林升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醉生梦死的愤恨,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渴望,龚自珍希望社会变革振兴国家的愿望,领悟到了三位诗人的强烈爱国感情。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四)读写结合,转化能力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训练的必由之路,读是写的源头,写让阅读更具驱动力。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表达训练的“生长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插写、续写、读后写、创意写等,加强写作和阅读的全面融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如《草原》一文,写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同胞的友好情谊,但结尾只用“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一句话写了“草原送别”的场面,这给人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课文写了主人“草原迎客”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别致场面,那“草原送别”的场面又是怎样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积极阅读蒙古族同胞“待客送客礼仪”的书籍资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了蒙汉两族同胞“天涯碧草话斜阳”依依不舍的场面,或写出了别具特色的马背送别情景,进一步诠释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读写训练的契合点,巧设悬念,点燃学生心中读写的“欲望之火”,达成读写能力的转化。

(五)挖掘资源,外延内化

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山东省莒南县号称中国革命的“小延安”,拥有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这为本地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学生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灯光》等课文后能够感受到革命前辈为胜利英勇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到115 师司令部展览馆观看英雄人物的图片,了解革命的历史,听莒南县籍特等功臣英雄人物曹玉海的故事,拍下英雄人物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制作英雄人物的手抄报,讲讲身边英雄的故事,写写演讲稿,开展“向英雄致敬”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深化了对英雄人物的认识,也深深懂得了现在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图文辅助,构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起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和方法系统,学生对以往纷繁语文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杂乱的,方法是孤立的、模糊的。对学生来说,这既不利于新知的学习,也不方便对储存知识的提取,更谈不上随心所欲地应用知识。布鲁纳曾说过: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理解新知,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实现迁移学习。他的这一观点给我们指明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向,那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方法系统。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及时引导梳理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方法系统。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学习程序是:知诗人(宋代诗人王安石,《梅花》《登飞来峰》都是他的名诗)→读古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说诗意(借助插图、注释、有关资料)→悟诗情(诗人写了什么季节枫林景色?他看到了什么?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怎样?)→诵古诗(把诗人的感情读进古诗,熟读成诵)。授课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头看”,用文字流程图归纳出本诗的学习方法:知诗人→读古诗→说诗意→悟诗情→诵古诗。学习流程图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学生易记好用,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实践中完成了古诗学法系统的建构。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每课的教学要点及时总结,纳入知识的建构,更要重视单元知识方法结构的建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单元教学内容,利用画“思维导图”的途径来理清知识结构。如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课文的有关内容,然后针对“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按“课文—主人公—品质特点—表现方法”的层级目录进行延伸,制作了“理解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这不仅是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也是小说“写作方法”的思维导图。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小说“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单元的“口语训练”和“作文训练”中,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结语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积极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敢于尝试,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强化语文课堂愉悦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注重知识结构、学法系统的渗透,努力构建语文课型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由知识型向思维型能力型转化,共同推动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模式建设,大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圆我教师梦